平江惊雷 历史丰碑
——写在平江起义90周年之际
2018-12-30★
★
1928年7月22日爆发的平江起义,正值中国革命低潮、国民党在南方的统治相对稳定的时期,犹如平地惊雷,使“白色布满的平江,一朝变为赤色,声势震动了全国”*《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4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平江起义军官兵,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使工农群众得重见天日,得到真正的利益和解放”*《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48页。,振奋了艰苦斗争中的革命群众的斗志,支援了正遭受严重挫折的井冈山斗争,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更为可贵的是,平江起义者勇敢实践,大胆探索,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指导规律。
一、以井冈山斗争为榜样,致力于创建根据地,支援红4军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自觉追随者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开始转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后,面对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而这个强大的敌人长期盘踞于大中城市,广大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弱小的起义武装只有转向农村,特别是两省或数省交界的山区,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北伐战争,仅仅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一条组织城市工人武装起义以夺取政权的道路。受此影响,“城市中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夺取南昌为目标的南昌起义军南下行动的失败和以夺取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初期的受挫,以及以夺取广州为目标的广州起义的失败,都表明以弱小的起义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可贵的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断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逐步引兵井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踏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各地起义的接连失败和毛泽东引兵井冈的胜利实践,为平江起义领导人树立了榜样,打开了思路。彭德怀早在1927年冬、1928年春就开始“注意井冈山”,认为与拥有现代技术条件的敌军作战,“没有根据地是不行的”;“不实行耕者有其田,也就建立不起根据地”,从而“产生了对毛润之的敬仰”。此后,彭德怀即与黄公略交流了这种看法,并以诗言志:“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自传》,115、77、78页,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1928年6月,彭部移驻平江后,想方设法阻挠当地反动当局杀害工农,在不得不下乡“剿匪”时则提前鸣枪报信,并故意遗留枪支弹药给游击队。起义前,彭德怀、滕代远即开会决定“以一部武装来武装地方工农”,并“马上设法找到当地党部和游击队的关系”,然后“立刻通知全县各地党部和游击队实行全县武装起义,加紧赤色戒严”,“组织工农武装起来开进县城”,“赤化全县”。*《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44页。平江起义后的一两天内,和平江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建立平江苏维埃政府的同时,刚刚由起义部队组成的红5军“立刻把缴来的枪弹发给地方党部转交游击队武装工农”*《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49页。,“食盐亦尽量运往山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96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8月起,红5军游击于湘鄂赣边界地区,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兵政府,组织农民协会和游击队,使一度沉寂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兴高采烈,如雨后春笋似的发展,不到三四个月,组织就普遍全县”*《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16页。。他们“没收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财物来分配,实行不送租,不还债,成立自己的工会、农会、游击队、妇女协会、儿童团、赤卫队等,工农与红军战士的关系更加亲近。在很短的时间中,差不多赤化数百里的区域。”*《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52页。到11月底,经过红5军在湘鄂赣边的盘旋游击,致力于“乡村割据”,“修水的四乡在苏维埃领导之下的农民已有六七万了,浏阳的党亦有起色,平江除城市外已普遍的组织苏维埃,党员已达七万五千”。*《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59页。可见,平江起义对于湘鄂赣边界地区农民斗争的促进,“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件事实”*《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92页。。
努力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同时,红5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平江起义爆发时,正是红4军主力出击湘南受挫,井冈山根据地兵单力薄、被敌重兵围困的紧要关头。红5军在湘鄂赣边界的游击盘旋,与井冈山的斗争遥相呼应,减轻了红4军的敌情压力,为其扭转“八月失败”后的困境,恢复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提供了战略支援。
此后,红5军一部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同时为学习井冈山经验,两度南下,终于在1928年12月上旬与红4军会师于井冈山。这时,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正加紧准备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由于长期被敌封锁,红4军的经济已到了“言之痛心,念之酸鼻”的地步,每日三分钱的伙食和食盐都难以供应,冬装无法解决,正需要刻不容缓地向外游击。当时,伤病残人员无法安置,又不可能随主力行动,势必派队留守,但由于“赣西十数县之经济破产,都不愿意留守宁冈一带工作”。“后经前委多次讨论,乃决定第五军留守宁冈工作为宜,第四军即脱离宁冈向赣南发展。”*《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06页。可见,红5军一部的到来,是红4军前委下定决心,撤离井冈山、出击赣南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吹响了创建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进军号角。而以少数部队守山,又要保护伤病员和家属小孩,显然是个“严重而又危险的任务”,红5军为了“主力安全向外发展”,坚决“准备牺牲局部”。*《彭德怀自传》,118~119页。
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后,因形势的变化不能再继续实行以内外线配合打破“会剿”的计划,守山红军遂成孤军奋战,凭险抗击着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在无法坚守的情况下,彭德怀率由红5军一部改编而成的红4军第30团被迫突围,转往赣南寻找红4军主力。途中,奔袭140多里,出敌不意攻占于都,被群众称为“生有两翼的神兵”*《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57页。。与红4军主力会合后不久,彭德怀所部改编为红4军第5纵队,奉命重回井冈山,恢复了湘赣边的斗争,在战略上为红4军在赣南、闽西的行动提供了侧翼保障。
以上红5军的活动,不仅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而且在客观上支援了红4军开辟赣南、闽西的行动,对中国苏维埃运动和红军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实行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是独具特色的游击战作战原则的成功开创者
反革命的强大和革命力量的弱小,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突出特点。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及广州起义的武装,之所以在作战中遭到挫折或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作战指导上脱离敌我实际,机械搬用北伐时的正规战战法。弱小的革命力量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才能战胜强敌,从而在敌强我弱的险恶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然而,探索创新总是曲折的。平江起义胜利后,红5军领导人没能正确估计部队的政治情绪和军队组织还不巩固,反动分子还没有洗刷干净,敌人必然要采取强有力的迅速的进攻等情况,采取了分兵的政策,结果被敌各个击破,遭受严重损失。
实践给了“喜打硬仗而不善于打游击战”*《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90页。的红5军以深刻教训,红5军随即迅速向游击战转变。
1928年9月,面对湘鄂赣三省国民党军发动的“会剿”,为迷惑和甩掉敌人,红5军挥戈鄂南,向通山、通城、九宫山地区发展,后又避开来犯之敌,返回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的边界山区,坚持斗争。在战术上则“采取同敌人打圈子、打推磨仗(敌称为盘旋战术)”,“经常跳到敌军侧后方,使敌摸不着头脑,弄得敌人疲惫不堪”。*《彭德怀自传》,112页。此间,湘鄂赣边特委鉴于部队不巩固,经常有叛逃的现象,“决定征调平浏几个中心的游击队与红五军的部队实行混编”,经过相当的整顿训练后,分散展开游击,“所谓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由此开始真正地去进行”。*《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155页。混编后,红5军实现了与地方武装的结合,“政治上得到巩固”,加强了军民联系,利于开展游击战。“因主力红军是外籍人,人生地不熟,混编后,即变为人熟地也熟了,能提高地方武装的战斗力,又能适应斗争环境,分散与集中运用自如。”*《彭德怀自传》,113页。
红5军一部转赴井冈山地区后,留在湘鄂赣边的部队,在黄公略的率领下,在斗争中形成了“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94页。的游击战作战原则。
1929年1月12日,滕代远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总结了红5军游击的经验:“(1)革命意旨不坚确〔定〕的投机的分子,须严格的坚决的处决。(2)红军的势力不宜分开指挥,须统一;赤卫队可分散潜伏,不必集中;工作要深入并扩大,不可保守或冒险;遇有城市,须驻扎街外。(3)与敌作战时,子弹宜少消耗,多用口头的宣传,避免打硬仗,动作愈快愈好。”*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473页。
1929年4月4日,彭德怀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更为详尽地阐述了红5军的战略战术:“在反革命高潮时不宜分兵,分则气虚胆小”,“这种严重时期,只有领导者下决心与群众同辛苦,同生死,集中力量作盘旋式的游击,才能度过难关。万万不能采藏匿躲避政策,[否则]就立刻上了消灭之途。”“敌人兵力较小我就打;他较多我就避免,以此敌人虽多他是没有办法的,若分很小一定是消灭,这是我们多次得来的经验。”*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 (内部本),第1辑,59~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4日3日,红4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的“二月来信”。来信对红军的前途十分悲观,要毛泽东和朱德将红军分散藏于群众中,并要他们离开红军以隐匿目标。对此,毛泽东于4月5日以红4军前委名义致信中央,提出不同意见。而彭德怀的这封信,从内容上看,显然也是针对中央“二月来信”的悲观论调的,而且时间早于红4军前委的回信,其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坚决和坚持真理的政治勇气,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尝试,红5军的游击战术日臻成熟。中共红5军军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进行了详尽的总结:“红军唯一的良好战术,即是力避硬战,打破恃险死守,以避实就虚,专击小敌为上策”;“如遇敌人进攻和会剿时,则用有计划的适当的分散,但部队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而行动不敏捷,难免不遭意外的硬战”,过小“倘遇挨户团靖卫队都难抵御,并只在赤区内做到打埋伏的工作,难对〔进〕到白区域内发动群众”;“在敌人进剿时,可乘间逃窜至敌人之背后击其虚处,使敌有顾此失彼,鞭长莫及之虞”;“敌军如分散追击时,可作盘旋式的打圈子”;“敌人驻扎时,夜间宜派纯粹战斗兵一小部队去扰乱他们,使敌人多增疲劳,揣测不定”;“敌军退走时,便可乘机尾追袭击之”;执行肃反、打土豪等任务时,以小部队分散,“使行动灵敏迅速”。“总之,红军在现时的游击战术,务须按照地形、敌情而采取适当的集中与分散来应付客观环境较为妥善,不宜呆板采用何种方式。”*《平江起义》 ,112~113页。
脱胎于旧军队、习惯于正规作战的红5军,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自身实际,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实现了由正规战争向游击战争的转变,为中国革命战争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实现旧军队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型,是政治建军的坚决实践者
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红军诞生前的旧军队,包括国民革命军,基本属各派军阀私有,实行的是雇佣兵制度,而靠这种军队是不能担负中国革命任务的。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转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而首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而不是听命于军阀的,服务于人民的而不是听命于个人的,官兵一致的而不是官兵对立的新型人民军队。为此,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平江起义和红5军领导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规定人民军队的宗旨,明确为谁而战。平江起义军及随后创建的红5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在平江起义誓师大会上,彭德怀庄严宣布:起义的目的是打倒国民政府,建立工农兵革命政府,为工人农民服务。建立红5军后又不断加强军队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教育,使广大指导员懂得红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保护人民,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道理。起义仅几个月,红5军即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红军进攻某处,农民作侦探和向导,冲锋均身先士卒;红军由某处开回有组织的地方,各处哨口都由工农担任,谷米送起来,并杀[猪]欢迎。赤卫队红军派队掩护工农到反动地方搬运谷米及油盐布匹等物,如红军受伤的官兵,都送到工农同志家里休养,视同自己兄弟有过之无不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472页。
(二)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起义前,独立第5师中虽仅有9名共产党员,但依然建立了第1团党委,下辖随营学校支部。起义前后的7月18日至23日,据不完全统计,6天开了7次团党委会,对起义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了党的集体领导作用。红5军成立时,即从军到连实行党代表制,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此后,不断发展新党员,党组织不断健全。据1929年1月12日滕代远给湖南省委的报告记载:平江起义前,“事先将团委改组,团委下成立三个小组”,“七月三十日退出平城到修水又改组一次。至九月间,红军到九宫山又改组一次,将团委改为师委。至五县联席会议后,又以师委改组军委,军委设支部及支分部,支部或支分部下设小组”,“至宁冈与四军取联络后又改组一次,将军委扩大,支部亦扩大为支委会,内分设宣传组织二科,支委除设宣传、组织二科,并指定青年干事一人,党团书记一人,均实行正副书记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469页。
(三)注重开展政治工作。起义后一周内,“注意了部队的整顿训练,特别注重政治的工作。部队士气很好”*《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 ,151页。。在平江、长寿街等战斗受挫后,红5军于1928年8月上旬撤至龙门厂一带整顿,建立政治部工作,继续加强士兵委员会工作,加强宣传工作,使军事斗争与宣传群众相结合。9月6日,红5军在万载大桥遭敌袭击,伤亡严重,随后退至平江、修水、铜鼓3县边境一带进行整编和训练,清洗反动军官,同时继续吸收表现坚定的分子入党。“这次部队整训,就象是生铁回炉,经过再一次的熔炼之后,部队虽然只剩下500人,整编成5个大队,但却比以前更加团结、纯洁、精锐,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大大地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1006页。
(四)实行以士兵委员会为代表的民主制度。民主主义,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大革命时期,彭德怀等领导人即在部队中实行了以士兵委员会为代表的民主制度。士兵会“实际上是党的组织,有政治工作,有阶级教育,连队有俱乐部,很关心士兵生活”。*《平江起义》选编组:《平江起义》 ,162~163页。彭德怀就职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后立即颁布两条禁令,“一是取消连排长的小厨房,一律同士兵在一个食堂吃一样的饭;二是连排长不准手拿鞭子打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994页。。“在这些新的生活中,士兵们的觉悟渐渐提高,精神也振作起来了。连队开始呈现一种新的气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999页。平江起义前,“士兵们在党公开和秘密教育下,革命意识更加明朗了。士兵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作了许多工作,真正成为教育和团结广大士兵的核心,在广大士兵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只要士兵委员会布置的工作,大家就是拼命也要去干。”*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1010~1011页。临近起义,为了“用最彻底的民主方式,打破旧式军队的习惯统治制度”*《彭德怀自传》,93页。,根据团党委的决定,由士兵委员会选举了各级军官。起义后的三个月,“士兵会的组织对维系军队良好纪律、巩固部队,都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在党组织力量和政治思想领导如此薄弱的情况下,不要说坚持三个月,就是坚持三个星期也是困难的。”*《彭德怀自传》,114页。1929年1月12日,滕代远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这样描述红5军官兵平等的情况:“自平江暴动以后无论官兵每月发给光洋十二元,继续发都是一样,穿衣吃饭亦都是一样。以后至没有钱时,两月之久,一文不发,生活同艰苦,亦没有如何的了不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湖南地区》,471页。
平江起义前后,彭德怀等领导人坚决把握政治建军的大方向,顺利完成了对一支旧式封建雇佣军队的改造,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有益借鉴。
90年岁月悠悠,人民的记忆在悠悠岁月中历外弥新,平江起义,这座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巍巍丰碑,必将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