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培智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2018-12-29吴晓芬
吴晓芬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理念的不断渗透,特殊教育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基本达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比如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的普罗米修斯互动式电子白板、希沃(seewo)交互式电子白板、华为小平板等硬件设施,电脑上安装的PPT、Word、Office、ActivInspire、Flash班级优化大師等软件。如何在培智课堂上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感官刺激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促进潜能开发?从个性化、真实性、参与和合作、表达、自我评价、教学评一致性、补偿性和潜能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等九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智课堂;教学评价
一、分析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运用于课堂的现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如普罗米修斯互动式电子白板、希沃(seewo)交互式电子白板、华为小平板、手机、iPad以及软件班级优化大师等。培智课堂是培智学校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包括知识性课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和活动性课堂(职业技能或手工与绘画等),是培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现潜能开发的主阵地。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并指向优点和缺点的确认,借以提供改进的方向与积极反馈的复杂工作。就教育领域而言,一方面,评价是判断学习经验是否已经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过程,另一方面,评价也涉及对课程设计优劣的辨别。所以,教育评价可以扮演改进教育的重要角色,而且目标导向的评价也可引导教育人员反省其预期的目标意向,并厘清模糊的教育结果。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培智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1.个性化
培智课堂的教学对象是每个具有显著个别差异的学生,个别化教学的特点就是满足具有显著个性差异学生的教育需求。个别化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2.真实性
评价的课题与活动必须是真实的。学习评价的“真实性”相当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应用”与“综合”。“应用”与“综合”是学科教育中的高层次的目标。如所谓“综合课题”,就是指学生能够挑战教学中未曾出现的有一定难度的新问题,这种问题令人感到既“亲切”又有“难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3.参与和合作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在培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条件,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积极参与课堂,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能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能与同学和伙伴进行友好的合作和学习。
4.表达
通过挑战真实的课题,创造能够借助五官来表达学习的丰富状态的评价方法,甚至要求学生选择“表达”学习成果的方法。
5.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学生自身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得信息、认识自身,调整其后的学习与行为。教师和家长也可是某些项目评价的参与者。
6.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7.补偿性
因为智障孩子自身的各种缺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来补偿学生的缺陷,它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是一致的。
8.潜能开发
智障儿童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并将之有效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潜能开发。
9.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促进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教学评价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老师更好地改进教学,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时代,培智课堂教学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在培智课堂教学中设计任务案例来引导并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尤小平,崔允漷.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2]钟启泉.课堂转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
[3]黄光雄,蔡清田,崔允漷.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4]郑瑞娟.构建信息技术课堂多元教学评价[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10):160-16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