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成效、经验与对策
2018-12-29王中亚
王中亚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网络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2018年6月,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网络经济强省。打造网络经济强省意义重大,是河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建设网络经济强省目标,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宽带中原”建设,着力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通信枢纽。2015年,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TD-LTE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光网河南”。2016年,建成并开通郑州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省50M以上宽带接入。2017年,全省信息通信业结合800M频率重耕,实现全省LTE-FDD网络全覆盖。
(二)电子商务规模持续壮大
建设电子商务强省是打造网络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2017年,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超过30%。河南作为农产品产销大省以及全国农产品流通的交通要道和集散地,农村电商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多模式运作、多点布局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国(郑州)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各项综合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
(三)融合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为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制造业”方面,在国家工信部、财政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中,河南有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森源重工有限公司混凝土車辆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等5个项目入选。“互联网+农业”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河南新建60个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河南省农业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位列其中。“互联网+服务业”方面,老牌的肉类生产企业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鲜易控股有限公司,重点打造“鲜易网”和“冷链马甲”两个线上交易平台,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
(四)优势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和物联网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增长,进一步夯实网络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智能终端产业方面,河南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富士康集团带动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机品牌在郑州集聚。2016年,在全国所有21个生产手机的省份中,有4个省份的手机产量超过了1亿台,其中,广东达到了9.6亿台,重庆和河南紧随其后,也突破了2亿台。信息安全产业方面,郑州作为河南省信息产业的高地,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正朝着国内一流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目标前进。涌现出了信大捷安、金明源、金惠计算机等一批信息安全企业群。物联网产业方面,河南依托在气体传感、轨道监控、电力( 网) 传感、气象、农业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形成应用门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和量产能力。
(五)信息惠民工作亮点纷呈
“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郑州、洛阳、济源等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互联网+教育”方面,2017年10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与中国电信河南公司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互联网+医疗”方面,201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同意,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项目法人筹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互联网+社保”方面,河南省各地市人社部门创新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应用为驱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互联网+社保卡”多业务化功能服务体系,为实现“全国一卡通”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网络经济强省,网络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建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才有可能形成实力雄厚的网络经济。2017年,河南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2533公里,与2001年的18029公里相比,增长了80.5%;2017年,河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是2011年32亿元投资额的9.69倍;2017年,河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71%,与2011的0.19%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积极承接相关产业转移
河南省不断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承接网络经济发展相关产业转移,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集群效应凸显。2013年以来,河南省重点引进智能终端产业品牌商、制造商、运营商和物流商,着力打造从手机研发、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到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河南还将建设中部地区智能终端方案研发设计高地。加快引入一批国内知名方案设计企业,大力发展系统设计、硬件和软件设计。对接国内外知名芯片企业,争取在郑州航空港区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
(三)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从河南的实践经验来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鼓励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扶植力度,引导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是利用网络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16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2017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四)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河南省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确立了其在中部地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的地位,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航空运输方面,2013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正式设立。铁路运输方面,郑州米字型高铁网,将实现北京、西安、武汉等30多个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高铁网络必将大大优化中国交通主干线布局,给河南乃至全国物流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公路运输方面,截至2017年12月,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6523公里,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五)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经济发展,网络安全是保证。面对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中央反复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河南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通过建立健全技术支撑手段,包括IDC/ISP(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系统、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平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平台等,不断提升省内基础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三、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網络经济发展制度体系
完善助推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制度体系,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发展战略,对全省网络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阶段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进行总体规划。二要立足于网络经济发展要求,加大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专项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要积极破除行业障碍,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对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
(二)实施网络经济人才引培工程
紧密结合河南产业发展现状,厘清打造网络经济强省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抢占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发展制高点。政府层面,鼓励相关培训机构与行业组织采取多方合作共建模式,对创业者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学校层面,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重点培养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网络分析等网络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企业层面,建立电商人才信息资源库,对引进的高层次互联网人才给予配套政策优惠,形成稳定高素质的网络经济人才队伍。
(三)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要重视互联网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真实看法和客观评价,把握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评价促改革、促优化、促发展。要充分保护互联网领域企业家的财产权、经营权、创新权等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
(四)巩固提升电子商务产业优势
依托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优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出台电子商务法规、标准和政策,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差异、政策差异和管理差异等引发的负面影响。要高水平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试点,依托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扶持河南特色农产品发展,撬动农村市场。引导和扶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资生产配送企业、种养大户等开展合作,形成双向互动的应用协作机制。
(五)谋划建设智慧产业发展高地
发展智慧产业是打造网络经济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围绕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慧产业化,加大新一代智慧技术研发力度,力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把握智慧产业发展主动权;利用“智慧+”模式推动产业智慧化,培育智慧产业,主攻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培育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大力实施“豫芯计划”,加快发展安全芯片、智能终端等制造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促进智能传感、汽车电子等产业创新发展。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2017B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