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混改中财务负责人应关注的问题
2018-12-29鲁旭红
鲁旭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机制之一,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重新焕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财务视角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常见的问题,并从深化产权结构改革、强化风险监控等角度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财务管理;风险管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下,强化财务管理是国企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突出作用。为促使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财务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国企混改中财务管理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国有企业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内容,也给一些死气沉沉的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国有企业效益的提升,进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企混改中,财务管理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是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很多运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是不符合的,但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必须保留一些这样的运营方式,如经营导向、不一味追逐商业利润等,利用财务措施进行把关能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促进国企发展,混改后,大量外部资本进入国企,改变了国企资金缺乏、财务流动性差的问题,国有企业也有余力学习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从而焕发新的活力。
二、国企混改中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产权结构影响绩效目标
国企混改后,大量外部资金进入国企,国企的股东发生了变化。民企股东的目标是财务最大化,国企股东的目标更多的是社会贡献及上级国资委的目标考核。这就导致混改国企的年度绩效考核设置出现了矛盾,例如,国企资本设置的目标任务要考虑上级行政机关的考核,实现与上级行政机关的步调一致,但民企资本很少考虑这一点,而是把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其次,我国法律规定,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允许企业员工持股,也对员工分享企业利益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还没有明确规定员工持股的比例、范围,这就导致了很多矛盾的产生。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福利,但这种福利一旦在推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因利益纠纷而导致员工与企业发生矛盾冲突,进而阻碍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财务风险突出
目前,很多进行混改的国企已经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了革新,但仍旧存在很多空白点与薄弱之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体现包括:有的企业在资金货币管理方面还没有实施集中管理,导致开户数量迅速增加,极大地增加了资金货币管理的难度。有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和支付款项时,在还没有签完合同的情况下就开始支付,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风险。
三、国企混改中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进一步深化产权结构改革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重要的制度形式,混合所有制国企的经营主导权取决于国有经济,但正是因为国有制经济相对僵化的缺陷,进行产业结构改革才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改革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如资本注入后很难最大化的收到经济利益等,对此,我们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产权结构改革。
产权结构改革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引进民间资本,根据注资多寡选出一批投资人竞选经理人岗位。又如员工持股,让企业员工持有企业的股份,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激励员工自觉努力工作,带动企业发展。其次,要将董事会对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决策权、经理层成员的选聘权、职工工资分配权等权力落实到位,充分保障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形成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需注意的是,产权结构改革不能改变国企的经营思路,在国企内,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是必要的。
(二)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督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在把控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做出财务调整,确保资金流动性,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具体來说,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如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等,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严格监督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其高度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严格审查企业的财务行为,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都有众多子公司,财务数据的处理愈加繁琐,对此,国有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实施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财务约束与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合理预算与使用资金
在国企混改之前,很多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创新不足,混改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怎样运用融入的资本是个问题。在此建议,国企应合理进行预算管理、投资管理、纳税筹划,调整生产规模,制定工作制度等,更有效地发挥资金的作用。
首先是预算管理,混改后的国企,应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使预算管理渗透到企业资金运用的各个环节,以进一步提升资金掌控与运用效果,避免资金不明、资金流失的问题。
其次是投资管理,国企的对外投资,应选择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的产业或项目,或有利于本企业长远发展且与本企业经营紧密关联的产业或项目。还应对投资方向进行合理把控,在投资时要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具体局面与未来的发展方向,避免资金浪费。并进行充分的项目评估,保证投资的安全性与效益。
再次是纳税筹划,出于投资人多元化、投资人投资目的不同的考虑,混改制国企仍有必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开展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另外是调整生产规模,混合制国企在调整生产规模时,一定不能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成品、正在研发的产品的市场消费能力,避免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导致产品过剩。
最后是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相匹配的工资制度、增长制度,构建工资收入市场化对标机制。此外,混改后的国企依旧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统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企管理制度。
(四)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
国企混改后,会计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必不可少,具体而言,其应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一是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尊重市场、尊重资本规则,遵行同股同权原则,财务会计报告上显示多少资本,就有多少表决权。二是提高信息披露公信力。在信息披露管理上不能陷入公司业绩造假“泥潭”,要切实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三是推动国有上市公司持续分红派息。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进入国企的主要目的,虽然国有企业不能将商业盈利作为主要经营目的,但企业的经营必然会伴随着盈利,如何给股东尤其是社会投资人分享红利是国企混改后必须考虑的问题,混改后的企业年利润,是否应该分红派息,派多少息,都需要会计以具体的财务数据来说明。
四、结语
总而言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和落实混合制国企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也有利于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英来.浅析国企混改下的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J].财会学习,2017 (8).
[2]陈震俊,王永,薛里梅.中石化“混改”的市场化方向:基于财务与治理视角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 (1).
[3]田立强.黑龙江省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7 (8).
[4]奚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 (13).
[5]张后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8 (10).
[6]张迪.具有产业背景的金融国企如何进行混改——以财务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