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秋收
2018-12-29张丹琴
张丹琴
收的本意有接收、收发,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兵团孩子,我对于收的理解当然是收成、收获了。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农民最重视什么,莫过于春耕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在新疆兵团,父母种了几十年的棉花,对于收棉花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比往年要早,虽说树叶还没有黄,但阵阵秋风过后,也有片片树叶随风飘落。风不再有热浪扑身的感觉,而是秋天特有的涼爽,早晚的温差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疆的秋天让人感到格外舒适,或许这里面或多或少藏着些许收获的韵味吧。
对于收棉花,我更是情有独钟。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棉花采摘工作就陆续开始了。我从小生活在南疆,棉花的采收要早于北疆半个月左右。十几年前,棉农从事的工作非常繁重,没有滴灌,没有打埂机,没有打药机,也没有采棉机等一系列的先进设备,所有的活儿几乎都是人工。我从小看着父母种棉花,和他们经历着棉花从种到收的每一个过程,所以他们那份艰辛也深深地根植于我幼小的心灵中。
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每年秋天,收棉花都是我的“必修课”,或许是习惯,亦或是作为兵团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拾棉花的季节,是家里最忙的时候。那段日子,我的脸被晒得黑黑的,手指头到处裂开了口子,白胶布缠了一圈又一圈,撕下胶布,那一圈被捂得发涨的肉看上去都不像自己的手,但即便这样,为了抢收也不能休息一天。父母连续工作,直到棉花收完,我则只要忙碌到开学的时间,因为就算再忙,还是得以学业为重。
棉花收完,忙碌的一年就算结束了。至于收成如何,那就全部交给连队来决定了。直到春播前,父母几乎都是空闲的,父亲每日约上好友一起打牌消磨时间, 母亲则忙着她的针线活儿,其实也就是我们一家四口一年要穿的布鞋。现在想想那会儿我为啥就没有跟着母亲学学做鞋子的本事呢,如今我已为人母,为了孩子的脚舒服,只得买布鞋给他穿,倘若那会儿跟母亲学会了,闲暇之余或许也能为儿子做布鞋,他也能穿上妈妈亲手做的布鞋了。
又到一年收获的季节,秋天特有的气息让我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我停下摩托,走进久违的棉花地,地头已有人开始拾棉花,那熟悉的装扮不禁让我回想起十几年前拾棉花的情景,一个头巾将脸捂得严严实实,只留出两只眼睛,头戴统一配发的白色棉布帽子,每个人都带一个棉布花兜,一人一行或者两行,一天到头也不舍得直起腰休息一会儿,直到天黑。
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人们满足的微笑,那是辛勤付出后的收获给予的回报。
(本文有删减)
“回味”在文中指在回忆里细细体会、玩味。联系全文想一想:作者在“秋收”的回忆里体会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