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40年,深圳《照相师》留存时代的底片
2018-12-29邹高翔
邹高翔
《照相师》近日全国上映,上午我去广州的电影院看了。工作日,观众如预料中的不多。但我相信,会掀起观影热潮,不仅在故事发生地深圳。它带来的震撼,超出了我的预期。
从片头宝安县的台风夜,海面上乌泱泱的偷渡人群,极具冲击力的大场面不断。这部电影是深圳倾力制作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通过深圳蔡家三代人从事摄影的演变,从小街的“南国照相馆”,发展到引领手机拍摄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从本地照相师这个角度映照改革开放,角度很真实、很巧妙。作为本地人,蔡家接纳了湖南媳妇陈文娟,帮助流落街头的打工仔赵为民成为企业家;作为照相师,蔡家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从拍证件照,到拍婚纱照、人物写真,再到手机软件开发。蔡家的身份是居于深圳的客家人,在深圳比例越来越少的“土著”,因此全片的视角是原乡人关注家园变迁。国家进步由家庭温暖体现,落脚到中国人的心灵根柢“家”情结,这又是叙事巧妙之处。
献礼片是命题作文,要拍得既叫好又叫座不容易。我观影后可以说,在近年献礼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描写深圳的影视作品中,《照相师》都堪称佼佼者。它没有丝毫说教,却把鲜明的主题传达出来。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手法并不鲜见,《照相师》的可贵在于,用“深圳精神”作为线索,宏大而又细微地串起故事,展现性格。创建深圳特区、小平同志南巡、香港回归、股市风波、奥运时间、设立自贸区,历史背景巧妙融进,个体呈现的深圳精神,身边人的经历,更激起共振。蔡家三代四口人正是代表。
按一般的套路,写改革的作品中必然会有“老顽固”,相馆老师傅蔡祥仁似乎是这样的角色。其实不然。他独具慧眼,看出在沙头角倒货的湘妹子陈文娟会有出息,同意她和儿子的婚事;他把露宿街头的赵为民接回家,热心帮助;儿子媳妇搞婚纱摄影,他发了火,并不是反对,而是要保留暗房设备;他刚开始看不懂股票,担心媳妇炒股赔钱,但也响应动员买原始股赚了一笔;对儿孙的进步,他一直予以鼓励。
又是一个雨夜,年迈的蔡祥仁和儿子蔡安国登上梧桐山,俯瞰深圳,他手里拿着一部老字号的相机,眼前高楼林立。工匠追求、坚守初心、宅心仁厚、鼓励创新,蔡祥仁身上的深圳精神容易被忽略,其实大有深意。在深圳,每一个人都会卷进时代的大潮,不由得你不前行。
蔡安国、陈文娟、蔡正雄、赵为民,这几个角色代表的深圳精神可谓对号入座:“坐山虎”创业一代二代、“过江龙”创业典范,共同的不安分基因让他们成为事业伙伴。他们之间也有观念冲突,深圳發展太快所致,这也是影片最有张力的部分。陈文娟想给儿子公司投资竟然被拒绝,从不缺乏闯劲的她,也不由得怀疑自己落伍了。直到儿子手机软件发布,她既是感叹又是庆幸:能给儿子当小股东。赵为民是电子行业老大,出于照顾蔡家心理,给蔡正雄20%技术股,不料小伙子要求占60%。像天下母亲一样,陈文娟想给儿子设计好坦途,但深圳的年轻人拒绝。陈文娟终于明白,让儿子自己去追逐理想,就像当年的自己,拒绝按部就班经营照相馆一样。
剧情连贯紧凑,场景变化丰富,历史道具真实,音乐雄壮激昂,影片的视听效应强烈,俨然就是大片。开场时的宝安小街,与内地无异:黑白电视、收录机、28英寸自行车、摩托车、民兵连,经过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现代化大都市如魔术般出现。《万里长城永不倒》《跟着感觉走》把记忆带回80年代。悬念设计叫绝,赵为民经营困难坐在楼顶,都以为他要轻生,他说的却是:“这次我渡过难关,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几位主演诠释到位,刘牧演活了蔡安国从“混账儿子”到艺术家的蜕变,出演过《花千骨》《爱国者》等热播剧的康磊,用蔡正雄这个正能量爆棚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演技。
片尾,蔡祥仁作为深圳历史的见证者,被请上台讲话。坐在轮椅上的他,老态龙钟,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你们创造了这座伟大的城市,我只是你们的照相师。”由一个平凡人为献礼片作“总结”,又是一个创新。言语简短,意味深长。家国40年,蔡祥仁就像时代的底片,记录峥嵘历史。他身边的这群人承载着这层深圳底色,散发出挑战无限可能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