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囤积症
2018-12-29苏小妮
在包子铺买了几个豆沙包准备当第二天的早饭,掏了掏口袋,没零钱。于是,我打开手机,准备用支付宝付账。谁知费了好大劲才把支付宝页面打开,扫码又扫了好半天。终于跳出付款框,输个密码又等了近一分钟,然后才听到对方的手机提醒“支付宝到账5.6元”,而我的手机依然停留在支付页面。包子铺老板瞥了我一眼,一脸不屑的样子,似乎在说:“你这样也配用支付宝?”要是俺家妞在,肯定也要鄙视我:“我好好的手机交给你,这才两个月就被你用得这么卡。”
上网搜了搜手机为什么卡,除了说下载的APP太多,就是说微信占用了太多空间。想想也是,我这手机上光各类读书、听书和辞典类的APP就有好几个。
微信占空间就更别提了。跟着一个教程学微信清理,果然发现问题严重—总共才16G的手机空间,微信就占去3.8G。光是各类群就不知道有多少。家人群必不可少,同学群貌似也不能删。先是同学建大群,后来发现大群里没啥人说话,聊得来的又建了小群,小群之后还有更小的群。从小学到大学,按理说有三四个同学群就足够了,谁知细细一看,竟然有十几个,各种聊天记录、表情包满天飞,回头想想究竟聊的啥,不记得了。更有单位同事群、部门同事群、A报文友群、B刊文友群、本地文友群、社区党工群,多得数都数不清。
再点开自己的微信订阅号,关注的公众号达100多个。那些头像边挂着红点的订阅号,仿佛在提醒我已经冷落它们好久了。大号的不能删,信息大多有深度,需要的时候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文友的不能删。都是同道中人,人家好不容易挣个粉,还想着往5000上奔当上流量主呢,掉一个粉比啥都着急。我自己的公众号不也是一看掉粉就着急吗?人同此心。本地资讯类的不能删。每天看看天气好知道怎么穿衣,再了解一下出行走哪条路方便,哪里又在修路公交改道了,某条线路边又多加了几个抓拍探头等。或者偶尔想找个特色馆子小撮一顿,查找起来也方便。那些生活小窍门之类的就更不能删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呢?统统给我留着。
就这么留啊留的,生生地把自己的手机留得动不了了。手机若是个会说话的宝宝,一定早就拍着肚皮喊“吃撑了”,要救命了!我欺它不会发声,它就用一个“慢”字消极怠工对付我。

其实,回头看看,微信里收藏的那些好文我从来也没有回头去看过—新鲜内容还没空看呢,哪有空看那个?收藏的一些报刊征文信息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再研究研究写一篇应景—如果有感觉,估计当时看到就立马下笔了。至于订阅号里那些亮着红点提示我还未打开过的文章,我也多半没了再去打开的兴趣。这么久攒下来的东西,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一周不吃不喝啥都不做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那儿看都看不完,更何况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这订阅的内容也是每天都层出不穷。如果把这些碎片打到A4纸上堆起来,估计可以将好几个我这么大的人给埋了,我哪有能力去对付它们?
网上有人说,现代人患上了“社交网络囤积症”,这样看来,好像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患者。总以为那些东西囤下来说不定哪天会用得着,但这个“说不定哪天”可能永远都不会来。家里不用的东西尽快扔,手机里存着的垃圾却像宝贝似的攒着。我们不能一边嘴上喊着断舍离,一边又不停地在手机里攒东西,其结果只会是我们的心背着重重的负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