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的乡音
2018-12-29刘沛南
从我呱呱坠地之时,我便认为我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因为我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我是个潮汕人,我会着那种富有神韵而又时常回荡在市井之中的语言——潮州话。
人凡是出生总要问个为什么,有的人问他是谁,有的人问他来自何方,有的人则想知道他嘴中整日念叨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而我便是这第三类人。我一直想知道我嘴中的乡音来自何方?
有日,我问母亲:“妈,潮州话是从哪来的,你和我为什么会讲潮州话?”她思考了一下,答道:“你的来自我和你爸,而我的来自你外婆和外公。”我当时并未理解,这究竟是为何,难道这些长辈天生就会说?
虽然我一直没能理解这个问题,但潮州话就像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车轮,一直推动着我向前迈进。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潮汕人,当他开始讲文言文时,想用潮汕方言举个例子,但她想了半天,面对着这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有点迷失了方向。我脑海里也不知道是放了什么,突然嘴里就蹦出了个“一尾鱼”,她听到后便喜笑颜开,并且还讲述了她第一次吃鱼差点丧命的趣事。
见过潮汕文集或是听过潮汕人讲话的人都知道,它与中国的任何一种方言都有明显的不同。你说四川话、东北话或是湖南话吧,其中都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但潮州话,其来源于古汉语,其中大量的词汇和句式都是古汉语中的精华。更难得的是,它一直被沿用,诸如“一尾鱼”这样的用法,都一直被传于市集之鱼商,城村之老少。
虽然身处异乡,但鹏城这个地方是很奇妙的,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几乎被潮州人占领了,上至当官发财的权贵之人,下至市井中大大小小的商人。最令我欣喜的是,这些人的孩子,并未因身处异乡而忘了自己的语言,他们仍保留着父母的乡音。我的问题好像有了些答案。乡音的来源恐怕便是这一直进行的生活。
《庄子》中有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概括到一个成语,便是薪火相传。而有次回乡的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它的含义。
那是一次灰黑色的旅途,高速公路被大雨击打着,发出“啪啪”的声音,阴冷的环境让人不禁打了个寒战。我第一次参加丧礼,是爷爷的葬礼。整个礼堂都是人,有亲人有朋友,但全是潮州人。家中女人的哭丧声、人们的谈话声,充斥着礼堂,我想不出什么东西,也哭不出来,因为我还未见到爷爷。但当我见到他时,他那毫无血色的嘴唇勾起了我昔日所有的回忆,他与我的谈笑风生,两人的玩耍,都不再拥有,我失声痛哭,因为再也没有这个声音在这个世上了。
冷静过后,我开始思考,难道爷爷没给我留下什么吗?有的,我八分之一的血液来源于他,我整日念叨的潮汕话也来源于他,我想这便是薪火相传的含义吧。爷爷用血与汗燃尽了一生,用光和热点燃了爸爸,而他的余晖和余光则照在我和哥哥的身上,而且我的热和光也将给予我的下一代,最好的体现便是这永不消失的乡音。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我的潮州话就是来自这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传递,是爸爸的汗和血,是爷爷的汗与血,我也将用自己的血与汗为后代点亮温暖他们要走的路。
乡音,我不会失去;未来,你也将继续燃烧下去。
(指导老师:朱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