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身份点亮诗歌创作
——论郑愁予诗歌创作内容的丰富性

2018-12-29扈雅璐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草履虫郑愁予古典

扈雅璐

郑愁予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当代世界华文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童年时因战争辗转祖国各地,之后也辗转于台湾和海外。丰富的经历使得其诗歌创作内容也十分饱满。他是既带有淡淡哀愁又充满侠义精神的“浪子诗人”;他是书写唯美爱情和禅意人生的“浪漫诗仙”;他也是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契合的“文化诗人”。他的诗歌不仅限于对自身发展的关照,而且还充分展现着对社会大众的人道主义关怀。

一、 “浪子诗人”:愁绪与侠义的完美结合

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郑愁予,在童年时期和青年时代目睹了国内战火纷飞的混乱,被迫离开故土,从此踏上了颠沛的人生之路。就诗歌内容来说,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于往昔的回忆在他的创作中十分具有代表性;其次,特殊的经历让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忧伤、婉转之感,其中还渗透着行走江湖的任侠精神;同时,作者并不局限于对自我的关照,还有对弱势族群状况的关切,体现了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被冠以“浪子诗人”的郑愁予,诗歌常常带有鲜明的漂泊感,这类诗歌常常以离别愁绪、思亲情切、回忆往昔等为主要内容,展现在异乡漂泊的浪子的独特感受。并且,诗歌中所展现的愁绪不仅仅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精神与文化上的割裂更是让诗人难以释怀。

自然,我常走过,而且常常停留

窃听一些我忘了的童年,而且回忆那些沉默

那蓝色天原尽头,一间小小的茅屋

记得那母亲唤我的窗外

那太空的黑与冷以及回声的清晰与辽阔

——《殒石》

由于出身军人家庭,作者在童年时期辗转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他来说,童年的记忆更多的是奔波与迁徙。作者在借别人谈到的往事回忆过去的自己时,将曾经的颠沛流离隐匿,只留下在以蓝天为背景的大地上,简陋的房子与母亲的呼唤。而且在题目的选取上,用的是“殒” 而非“陨”,暗示着曾经的家乡与母亲像陨石一样在生命中殒落,甚至是成为了在窃听别人的回忆时才能被发掘出的消逝的记忆。这种记忆带来的更多的是“黑”与“冷”的生命感受,并且带有空洞的回声。郑愁予的这类诗歌中常常带有无力的失落感与孤独感,并带有急切的回归感。这在诗歌《归航曲》有所体现。

漂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仿佛,我不再属于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后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归航曲》

诗中的“浪子”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回忆,而且想要放下桅杆、切断信号,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作者将自己比作水手,长时间处于空旷无尽的大海深处,无法着陆的恐惧使得他缺乏安全感。在《归航曲》中,郑愁予发出了急切的呼喊:“我要归去了”。激烈地想要寻找精神的归属感,找到可以停靠的港湾。诗人试图借雪莱失踪的斯佩西阿海湾和屈原最终的归属地汨罗江,表达对落叶归根的向往。此时,作者不再将思念隐藏在身后,而是想用实际行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归人”。

作为“浪子诗人”的代表,一方面是因四处奔波而丧失归属感,另一方面却是行走江湖的豪侠气质。独特的经历产生的独特气质让诗人的诗歌中多了一种飘逸洒脱之感。

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

宁愿是时间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游子,

地球不需要我。

这土地我一方来,

将八方离去。

——《偈》

“偈”是一个佛教术语,汉语本义是斗士、勇者。在《偈》中突出体现了作者一种孤独却又洒脱的感觉。“不再流浪”和“宇宙的游子”形成悖论,作者用现代派的处理手法将被迫漂泊的无奈之感展现得更加鲜明。在被生存之地所不容的悲伤过后,作者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狭义——“这土地我一方来,将八方离去”。这也是紧扣了主题“偈”——一种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的勇士情怀。

“一方面他(她)不会优于室外,因为其内心无一刻不再关切人类的状况——性灵的,文化的,以及灾难的——且时时引为创作上的原生力。”在郑愁予的一些诗作中,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对大众生活进行书写,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困难境地进行揭示。也可以说,这是诗人在经历了漂泊之苦后,将自身的情感进行转移,进而呈现出对生命的无可奈何的悲悯。

我说,都市的法律不是你的,

都市的文明也不是你的,

通衢上仅有微弱的阳光

也不是你的呀。

为了怕见更多人眼里的你,

绕行了小巷,

那么,都市的甚么是你的呢?

揣想你在夕阳里扑粉的心情,

揣想着孩童嘲骂你的记忆,

年华,田园,遥远的一切啊……

那么,还有甚么是你的?

——《娼女》

《娼女》是一首展现娼妓这一特殊人群在社会上的生存现状的诗歌。总也有人说:“笑贫不笑娼”,但也只是说说罢了。娼妓作为一种从古至今都存在的职业总是处于不被接纳、被歧视的状况之中。被法律不容、被文明遗弃、被阴暗吞噬,更别谈家庭、未来,终其一生也是一无所有,只能拿着廉价的粉、穿着褪色的花裙独自绕行偏僻的小巷。娼妓是最底层人物的代表之一,诗歌以一种忧郁、悲悯的笔调展现出作者对底层人民现实生活的忧虑与关怀。除此篇之外,《矿工》《老水手》《旅程》等都是作者在体察底层生活的现实后,发出的真挚的人道主义关怀。

二、“浪漫诗仙”:爱情与禅意的曼妙人生

郑愁予不仅仅是一位具有有侠义精神的“浪子诗人”,还是一位“浪漫诗仙”,将爱情与禅趣给生活带来的曼妙之感给予细腻的呈现。很多时候,他的诗歌气质被归为“婉约派”。他对于爱情的揣摩细腻、柔软,与阳刚的游侠感相比,他的爱情诗更显得阴柔;在书写禅意人生的诗歌中,将佛家思想与生活感悟相结合,发人深省。带有浪漫情怀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婉转和阴郁,带着淡淡的哀愁和真挚的情思。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割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如雾起时》

《如雾起时》是郑愁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诗歌最巧妙的是用细腻的语言呈现出将恋未恋时,浓烈的爱情引起的微妙的情绪。两段分别以“你”和“我”为主人公,前者道出在真挚的情感中,“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之间的状态:“你”的欢乐与思念,可以让爱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直达“我”的心底;后者则展现出陷入爱情的“我”在“你”面前的无措,甚至是自卑。“你”拥有的值得珍惜的事物太多,让“我”有一种望尘莫及,抑或是因怕靠得太近而出现“触礁”的状况。“你笑时不见”和“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割而滴落”使诗歌充满灵动之感,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恋爱中的人所处的情绪波动大、极度敏感的状态。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赋别》

也许爱情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相遇、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赋别》中的爱情故事虽然讲述的是“我”的主动离开,但陷入深深愁思的也同样是“我”。看似豁达平静的别离,其实是作者有意将悲伤隐匿。这首诗带有鲜明的“现代性”,罗列出众多意象来呈现爱情在遭遇分道扬镳时的状况。此时,已不再是“独木桥”带来缘分的一见倾心的初遇,而是陷入了如此境地——想要“风筝”自由翱翔,却不甘将手中的束缚斩断;明知不能完整阅读的书本,却不得不好奇地开始阅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沙滩,却已开始尝试行走。开始前就看不到未来的感情,是否应该牵手?牵手走过一段时,面临岔路口是否应该豁然放手?这大概是大多数经历爱情煎熬的人都会去纠结的难题。最终我洒脱放手,让“你”选择想往是路途,留“我”独自疗伤。

“‘无常观’对我是一种自识后的了悟。终于可以从我的心理历程中覆按出原生的气质。从笔名、书名时而跃然纸面的语汇和暗喻,我发现由‘无常观’衍生的主题,涵盖了我大多数篇章。”所谓“无常观”,即是一个佛教中的观念,这个观念认为世间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在郑愁予的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将禅趣以及“无常感”融合的诗,形成一种带着淡淡忧伤的浪漫情绪。

我告诉他,昔日的小栈房坑上的铜火盆,

我们并手烤过也对酒歌过——

它就是地球的太阳,一起的热源;

而为什么挨近时冷,远离时反暖,我也深深纳闷着。

——《乡音》

《乡音》中充分展现了作者的 “无常观”。作者将过去美好的回忆当做是像太阳于地球一样重要的热源,本应该不断追寻、靠近才会觉得温暖,但事实却并非常态——靠近时候觉得冷,远离之后反而觉得暖。一方面展现了事物发展的无常;另一方面,最后一句也形成一个悖论,引人深思。作者用这种浪漫的表达,透出一个人类生存的哲思——世间让人向往、追寻的温暖美好的事物,只有没有靠近或者没有得到的时候才是最美丽的,一旦变得触手可及,便不再值得追寻。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啊,来了——

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

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

是谁挂起的这盏灯啊

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

微笑看……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

——《野店》

孤独辽阔的旷野和游荡在其中的骆驼,以及来去不定的旅客,组成了一个不断流动的画面。此时有松火有低歌,有烧酒有羊肉,但是代表稳定、不变的“家”却是朦胧的。聚会的人们互相交流的是流浪的方向。“流浪”是一种浪漫而无常的行为,它的魅力就在于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使之不会常驻不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常”,即任何事物在一定时期内都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这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无常而不可控的。作者将流浪放入禅意思想,将浪漫放大,而使悲伤变小。

而这些都不是

禅 与处子谈到词穷处

竟又进入余阳后的微雨

这种衹适可散步七分钟的雨

少了 不够润

多了 不够漉

所谓禅 微雨行到六分钟的时候

也许就丝丝……丝丝地悟到了……

——《谈禅与微雨——另一种型式》

诗歌中选取了一些与佛有关的食物,如:角螺、罄鱼、蒲团、打坐等等,这些带有佛性的词语把诗歌装饰得带有了禅趣。整首诗歌最终落脚于一个“悟”字,也就是佛家所讲的领悟、参悟。《谈禅与微雨》中,诗人将禅和微雨放在一起也别有一番浪漫滋味。微雨一般给人以淡然、缥缈之感,诗中选用了微妙的六分钟与七分钟的时间,来呈现一种恰到好处的参悟时机。将参禅悟道以一种微妙的量化感进行书写,这也就是一种禅宗之趣吧。

三、“文化诗人”:古典与现代的相互映衬

郑愁予曾在访谈中就诗歌的内容传达做出这样的表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优秀的诗歌作品,必然是能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有一定深度地反映;这个文化从包括传统到现代,包括过去单一的儒家思想,到后来加入的道家思想,到现在的多元化的社会。”“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有经验的人一定同意。”他提倡诗歌并不是一个消闲或者感伤怀旧的文学形式,而是要扮演一个在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重要角色。在诗歌创作中将古典意象渗透到现代诗歌中的特点就是对他这一的诗歌理念的实践。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在郑愁予的诗歌创作中,经常会选取一些古典意象入诗。因此,他的诗歌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风”。这也是将古典意象现代化的一种尝试。诗人的名篇《错误》中,诗中的“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春帷”“窗扉”“马蹄”“归人”“过客”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一种温柔含蓄的婉约之感,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江南”一般带有温婉、贤淑的气质,而 “莲花”作为古典意象代表一种高洁、姣美之感,作者用短短两句就塑造出一位纯美、温柔的女性形象。第二节作者选用“柳絮”“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呈现出一种萧条、没落的意境,将气氛中的悲伤推向新的高度。最后的“归人”和“过客”道出故事的结局,同时也是主人公的归宿。古典意象的运用为诗歌的情感表达增添了一种张力,如:“归人”与“过客”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意象,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也使得诗歌具有一种现代化的朦胧感,诗人将古典意象进行了现代化的处理。

戍守的人已归了,留下

边地的残堡

看得出,十九世纪的草原啊

如今,是沙丘一片

……

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

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

这儿我黯然地卸下了鞍

历史的锁啊没有钥匙

我的行囊也没有剑

要一个铿锵的梦吧

趁月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

自琴弦……

——《残堡》

《残堡》选自郑愁予的诗集《边塞组曲》,是对古典诗歌中“边塞诗”的纵向继承。诗歌整体形成一种悲壮的基调,用古今对比的方式抒发内心的苦闷。“十九世纪的草原”现在已是“沙丘一片”,“百年前的英雄”、“百年前的壮士”都已是过往,英雄与壮士的壮丽过往令人歆羡,现在却只有没有剑的行囊,也只能在梦中实现铿锵的理想。作者将古典带入现代,古代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与现在身处乱世却只能空有一腔热血形成对比,悲戚之感立现。

落过一次的红叶,小园里秋色是软软的

那原生的草履虫,同其飘荡着,是日影和蓝天

闲下来,我数着那些清淡的鞭毛

欲捡拾一枚,让它划着

划进你的Album

这是一枚红叶,一只载霞的小舟

是我的渡,是草履虫的多桨

是我的最初

——《草履虫》

郑愁予的诗歌创作中经常会选取一些自然意象。《草履虫》中落下的红叶、原生的草履虫、飘荡的日影和蓝天、小舟形成一幅深秋景象。画面并不萧条,反而显得活力无限。这些意象是诗人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成果,并且使用现代派的诗歌创作方法,将“草履虫”作为爱情的象征物。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虽然身处生物界最低等的位置,但其实是原始、单纯的象征。作者将像船一样的草履虫驶向爱人,同时也是将集结了红叶的热烈和草履虫的纯粹的爱恋传达给爱人。这样唯美、温暖的爱恋让本是萧瑟的秋日变得“软软的”。

作为“浪子诗人”的郑愁予,将淡淡的悲伤与侠义精神的道出作为游子的精神选择;作为“浪漫诗仙”的郑愁予,幽怨的“闺怨诗”和曼妙的禅意又展现出其柔软细腻的一面;作为“文化诗人”的郑愁予,就像沈奇提到的:“他自觉地淘洗、剥离和熔铸古典诗歌中有生命力的部分……由此生成的‘愁予风’,确已经成为现代诗歌延续古典辉煌的代表形式:现代的胚胎,古典的清釉;既写出现时代中国人(至少是作为文化放逐者族群的中国人)的现代感,又将这种现代感写得如此中国化和富有东方意味。”古典意象结合现代技巧是“愁予风”的一个非常鲜明而且特别的特点,这种风格不仅让诗歌具有唯美浪漫的气质,更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纵向传承贡献了力量。

猜你喜欢

草履虫郑愁予古典
郑愁予《错误》
有趣又有料的硬核科普——《生命的秘密:从草履虫到达尔文》荐读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生命
雨季的云
谈一谈草履虫
关于草履虫采集与培养方法探讨
永不停歇的马蹄
怎样读古典诗词?
鱼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