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长期卧床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12-28张晓迦时娜娜晋姝琼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

张晓迦 时娜娜 晋姝琼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长期卧床病人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长期卧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7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全责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都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长期需要卧床的病人护理中,康复全责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帮助长期卧床病人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关键词】 全责康复护理;长期卧床病人;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73-01

近年来,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老年成为许多疾病的高危人群,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从而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肌肉出现萎缩、大小便失禁以及各种压疮等,这些并发症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康复护理干预作为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康复护理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体系。本研究将探究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全责康复护理措施,以及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长期卧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7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满足以下要求:患者的MMSE量表筛查认知能力评分超过10分;所有患者的的卧床等级在3至4级,卧床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60分,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没有精神障碍;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有22例男性,有13例女性,年龄在51岁~68岁,平均年龄在(61.5±4.8)岁,病程在9个月至 26个月,平均病程在(16.1±3.3)个月,卧床3级的有15例,卧床4级的有20例。对照组患者有16例男性,有19例女性,年龄在50岁~73岁,平均年龄在(62.5±4.3)岁,病程在11个月至29个月,平均病程在(17.3±2.9)个月,卧床3级的有18例,卧床4级的有17例。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长期卧床患者根据医生开出的康复治疗项目,通过治疗师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护理人员以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为准,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知识,帮助患者解答相关的疑问。

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全责康复护理干预。主要的措施:有全责护士全权负责长期卧床病人,每位护理人员需要护理的病人在8例以内,需要至少固定护理3个月。患者在住院时就对其心理情况,生理情况以及家庭社会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将主治医生开出的康复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给患者,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给患者安排相关的治疗项目和康复护理项目,监督患者按时接受康复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决问题。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开展定期的评估,并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开展评估会议,以便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1]。护理人员需要帮助病人进行适量的活动,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按照康复治疗的项目计划帮助患者练习活动转移动作,帮助患者通过辅助工具进行康复训练如直立床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立位平衡训练等。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辅助的方式如将水杯放在离患者近的位置,将电话放在床边等。通过分解动作的方式帮助患者逐步训练肢体动作,通过选择一些特殊的辅助生活工具减少患者的行动困难的难度,例如助行器、特殊的碗筷等。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日常生活指导,指导其开展穿脱衣、吃饭、如厕等基础的日常生活训练;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帮助患者打消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平和稳定的心态。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康复治疗的安全并鼓励患者主动的接受康复治疗, 以防患者出现依赖被动的消极治疗想法[2]。

1.3 护理效果评估方法 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表进行疗效评估,该表涉及10项考察项目,每项内容有不同的分数标准,总分为100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0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为100分,生活自理能力能重度损害则分数低于40分,自理能力中度损害则分数在40分至60分,生活自理能力轻度损害则分数在60分以上100分以下。通过WHOQOL-BREF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涉及生理和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3]。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来示,并且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都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 讨论

长期卧床会导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长此以往,日常生活都需要家属或者他人协助才能完成,而且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机能下降诱发很多其他并发症,給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全责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恢复病情,而且能够提高患者不断下降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次将我院近阶段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只是计划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责康复护理干预。由全责护士全权负责长期卧床病人,并未持续固定护理。在患者住院时对其心理情况,生理情况以及家庭社会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给患者安排相关的治疗项目和康复护理项目,监督患者按时接受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开展定期的评估,并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开展评估会议,以便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通过辅助工具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同,保证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安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

总而言之,在对长期需要卧床的病人护理中,康复全责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帮助长期卧床病人恢复。

参考文献

[1] 范惠霞. 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10):69-70.

[2] 孙宝莉, 杨恩萍. 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3):97-98.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护士早期(介入)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