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分析

2018-12-28包文凯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包文凯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病例数为7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冠心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03-01

临床上将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得血管构造和(或)功能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心肌供血量变少或缺少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冠心病。此病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或猝死等,且冠心病可对病人的身心两方面皆产生消极影响,故临床治疗冠心病病人时不仅要给予药物治疗,还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消极心理,双管齐下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1]。故此次探究针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病人的消极心理,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结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病例数为7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48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0.48±11.3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18例,年龄在49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2.55±11.0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护理服务。而观察组病人则在此前提下接受护理人士对其量身定制的心理护理服务。具体操作为:认知治疗[2],病人需通过护理人士的认真讲解,熟悉掌握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并且护士需及时解决病人发出的疑虑,通过进行有效温和的交流了解病人的内心意愿与想法,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消极心理;音乐治疗,护理人士可在规定时间内播放平缓音乐,以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消极心理,同时还可辅助其进行放松锻炼;社会支持治疗,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内心想法,及时告知其家属病人疾病发展情况及心理状况,鼓励家人多关心呵护病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动病人,缓解消极心理[3]。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4],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水平,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抑郁水平。两种自评量表的打分越高,表明病人焦虑、抑郁的消极心理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X2检验,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由此我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膳食结构变化较大,在老龄化程度不断严重背景下,临床上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发率及死亡率大幅度提高,水平与欧美国家相近。且临床上因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乳头肌功能断裂或失调、心脏栓赛、破裂等并发疾病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并且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病人都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紧张等消极心理,这些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使得病人的生存品质急剧下降,病情发展恶化,提高死亡率[5]。有关报道称有多方面因素可影响冠心病病人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紧张等消极心理,其中包括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治疗时所受折磨、经济负担与社会支持力度等。这表明冠心病病人自身产生的消极心理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并还会对病人并发心律失常等疾病产生一定影响,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乃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人士要实时关注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在提供传统护理服务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缓解病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紧张等消极心理,由此提高病人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以更加充分的治疗信心面对疾病,进而使所获治疗效果更加理想。由此可知,临床在治疗冠心病病人时,不仅要提供正確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还要辅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士做到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身心两方面的针对性护理,从而明显缓解病人的消极心理,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质。综上所述,对冠心病病人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服务可明显缓解病人的消极心理,疗效理想,推荐临床大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 任梅影, 赵兰, 喻春华. 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1167-1168.

[2] 王娜.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5):170-171.

[3] 徐挺丽, 江秀华, 周桂秀. 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3):4691-4692.

[4] 李正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4(4):402-402.

[5] 陈玲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评价[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8).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