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这些展
2018-12-28
想看什么展览?如今,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显然,国内藏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内心。这不,博物馆用心良苦,引进了更多赏心悦目的国际大展,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一饱眼福。
这些展览除了“国际”标签,更重要的是,有“内涵”。南京博物院有“角度”,推出捷克国宝级画家穆夏展览,让人们领略了一番新艺术运动的华丽风尚;上海博物馆有“深度”,全面展现了英国风景绘画300余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广度”,一场中外陶艺大展带给观众一次视觉享受。
还等什么,赶紧约起来吧!
展览名称:穆夏一一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8月28日
有一种艺术生活叫“穆夏”
文、图/南京博物院提供
他是捷克国宝级画家,他是新艺术运动的华丽巨匠,他是捷克第一套邮票和第一套纸币的设计者,他是消费主义梦幻设计师,毕生致力于“将艺术生活化”的理念,他,就是阿尔丰斯·穆夏。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经济腾飞、大众生活日益改善的美好时代。海报以其可大量印刷、富商业宣传力的特点被大众所熟知。穆夏作为一位极具天赋的设计师,因其为法国女演员萨拉·伯恩哈特设计的《吉斯蒙达》海报而声名鹊起,被誉为19世纪末设计界的“海报艺术王子”。在巴黎期间,穆夏绘制了100多幅商业海报和装饰面板。他有机融合了装饰形式、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以及现代自由社会的特征,并以与摄影创作结合的新做法,掀起一波穆夏风尚。
穆夏的早期海报、装饰画等作品以韵律化的装饰线条、简洁的轮廓线和柔和明快的水彩效果为特点,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甜美婀娜、柔媚动人,与人物周围流畅的植物花纹曲线相辅相成;晚期风格开始多样化,更加自由奔放,晚年更是投身巨幅油画创作,将自己和国家、时代的命运相融合,使作品富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那些充满爱国情怀的海报设计中,穆夏虽然还是运用类似新艺术海报的装饰手法,但画中女性的形象不再是干篇一律的青春少女,也减少了花卉藤蔓的装饰以及粉质色调的运用。他将原本画面中触动人生命欲望的女性,转化为斯拉维亚女神,或象征祖国的母亲造型,或爱与慈悲的化身。
可以说,穆夏风格超越了地域、时间与民族,他的作品售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而是添加了形象和梦想,在今天看来这就是文化创意了。此次“穆夏一一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展品主要来自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市艺术博物馆和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100多件(组)展品从绘画、雕塑、海报、家具、首饰及摄影等角度,全面阐释了穆夏的美学风格,为观众献上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1《拉丁区》杂志封面
淡粉与鹅黄主导这幅色彩温暖的画面,画中半裸年轻女子侧卧,神态悠然慵懒,丰茂的头发卷曲漂浮,是标志性的穆夏风格中的女性形象。穆夏用他的广告证明了他将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能力,将美与力量作为一种理念注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2《世界博览会上的奥地利》
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中,穆夏因设计奥地利及捷克展馆而大放异彩。这幅配合奥地利展馆展出的海报,穆夏主要负责左侧人物及上方字母的设计。海报左侧女性形象颇具寓言趣味,前面女子代表奥地利,高贵而优雅,在她身后作揭幕状的女性则代表巴黎,寓意着:“巴黎向世界呈现奥地利”,代表奥匈帝国的双头鹰标志巧妙融入背景的圆形图案中。
3《约伯牌香烟广告》
穆夏为约伯香烟公司设计了两款海报,这是其中一款。这款海报中公司名称“JOB”,在少女头部和背景的花纹图样中随处可见。少女柔和而陶醉的面容优雅动情而极具感染力,手指间夹着的香烟头上一丝火星似闪似灭,为画面带来一种实景化的氛围。据传,穆夏从米开朗琪罗著名的西斯廷壁画中的女祭司汲取灵感,将商业设计与女性震撼人性的美感融合,绘成又一现代消费主义醉人的童话。
展览名称:心灵的风景: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8月5日
去上博赴一场心灵约会
文/上海博物馆提供 图/泰特美术馆提供
近日,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英国风景画展——“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 1700-1980)”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等18、19世纪的知名风景画家,以及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画家,还有20世纪超现实主义、先锋现代主义画家的共71件作品,全面呈现了18世紀至20世纪英国风景绘画的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由伦敦泰特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分为“现实与梦想”、“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现代早期风景艺术”和“现代晚期风景艺术”五个部分,涵盖了油画、水彩、版画和照片等多种不同媒介,跨越300余年的英国历史文化。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格里松山的雪崩》
真正使英国风景绘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人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18世纪后期的“浪漫主义”风景是对讲求平衡与美的古典审美的反叛。艺术家们寻求“崇高”的主题,以期更深刻地表现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因此,暴风雨和地震等野蛮又危险的自然现象成了当时典型的风景画主题。当时的画家中以透纳最为卓越。
透纳(1775年至1851年)的这幅作品焦点在于坐落在瑞士的格里松山上正发生着的雪崩,大量冰砾倾泻而下。他的创作灵感很可能来自关于1810年格里松山发生的雪崩导致25人死亡的一系列报道。画家意图刻画出冰块与岩石丰富的质感与纹理,以期向观众传达壮丽大自然所蕴含的一种令人敬畏和毁灭性的力量。
扬·希伯瑞兹《泰晤士河畔亨利镇的彩虹风景》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引领着艺术家们对大自然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这幅作品很可能是由当地一名商人订制。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条河流,画中可以看到田野、码头、啤酒屋以及繁荣的市场。两道彩虹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戏剧性,也揭示出在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愈发浓厚的兴趣。
托马斯·庚斯博罗《演奏大提琴的约翰·查菲牧师》
起初,风景绘画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在肖像画中充当背景,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一些荷兰风景画家的启迪。到了18世纪初,风景图像已成为英国视觉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风潮。作为英国风景绘画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英国最成功的世俗肖像画家之一,托马斯·庚斯博罗(1727年至1788年)的这幅名作营造出一个充满田园氛围的风景世界。
托马斯·吉尔丁《切尔西的白屋》
很多人都认为托马斯·吉尔丁(1775年至1802年)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富才华的水彩画画家。据说透纳曾经表示,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以换取让吉尔丁多活几年。吉尔丁1800年创作《切尔西的白屋》时,切尔西还是一个小小的市镇,坐落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的北岸。画家在纸上特意留白,涂上一抹淡淡的黄色,表现了日落黄昏时分,夕阳余晖照亮了白屋的一瞬间,强烈的对比使这幅作品闻名于世,成为英国风景绘画的杰作之一。
弗兰克·奥尔巴赫《大熊座的起源》
到了20世纪中后期,英国风景绘画艺术仍然在不断创新,如今其依然被视为对英国视觉艺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这幅作品在绘制图像时反复刮平画布上的颜料,营造一种抽象感的同时,仍然保留了艺术家长时间观察后的结果:它可以是一根树枝、几条人行道或者一根灯柱。人们可以在此看到伦敦的全景。
保罗·纳什《梦中的风景》
保罗·纳什(1889年至1946年)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超现实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此作明显受到意大利形而上学派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的影响,表现了艺术家熟悉的英格兰西南部的多塞特海岸,代表梦的意象是一只巨大的鹰。
詹姆斯·迪克森·英尼斯《北威尔士的阿雷尼格山》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风景艺术呈现出一种既锐意创新又极端保守的双重性。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难看到野兽派、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痕迹。这幅作品创作于1913年,画面以迅捷流畅的笔触绘就,其中能够看到“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影响。
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Tate Britain)
该博物馆位于伦敦的米尔班克(Milbank),是一部典藏在建筑里的英国艺术史,也是英國泰特四座美术馆中最早的展馆,于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创立,起初主要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赠送给国家的19世纪英国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从国家美术馆转移而来的绘画。当代的艺术收藏品现在也已被该馆列入了收藏范围。
如今,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收藏的透纳作品堪称是世界上最完整的。
展览名称:“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9月9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文、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提供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典范形式之一的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炉火,早已深得材质外在之美,尽传精神内在之秀,成为构成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展览邀请当代海内外有影响的陶艺家69人,展示中外陶艺精品83件。据了解,西方现当代陶艺的发展与现当代艺术相关,深受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影响。中国现当代陶艺则是在本土传统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既有明显的本土中国风,又蕴含了一些流行的国际陶艺语言。近年来,中国陶艺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中国陶艺家对本土传统与外来风格之间的处理越发成熟,与国际陶艺界的交流和互动明显增强。本次展览将中国当代陶艺作品与世界各地当代陶艺作品同台展出,展现了东西方艺术家对陶艺的不同理解和体验,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陶艺的切磋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