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年民生,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

2018-12-28应琛

新民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民生

应琛

?

国计,民生;民生,民心。

关于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一招。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36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3400多元;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分别覆盖13.5亿人、9亿多人;从相对落后的教育水平到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8.3%、45.7%;7亿多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从凭票证购买商品到通过电商“买遍全球”,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影幕、荧屏、舞台,从“自行车王国”到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个体在大历史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从粮票、布票承载一个家庭的苦辣酸甜,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琳琅满目的展品、“双十一”18.82亿件快递,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人们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觸摸改革开放的果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改革开放满载期许,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再次出发。

人民生活换新颜

2018年12月12日,又一个关于网购的“人造节日”,当不少商圈开始抬高折扣意图博回线下人气时,在南京西路,这个上海顶级商圈附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上人气爆棚。

这条街就是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街上的众多店铺齐刷刷推出包含丰富体验活动的“定制节”。事先在线上报名的消费者来到线下实体店现场互动、亲手制作,体验老字号经典不衰的魅力。

在旗袍界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者——龙凤旗袍的门店内,消费者在工匠大师的指导下,现场体验了盘扣的制作全过程。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她平时就对带有传统文化的物件感兴趣,一听到这里搞活动,就马上在网上“秒杀”了名额,“旗袍一直很喜欢,但以前哪有闲钱买这些。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旗袍的价格也都是我们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了。虽然穿的场合不多,但还是给自己定做了几套。”

有组数据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自2018年9月陕西北路老字号街升级改造以来,老字号专业街每月总营收同比上涨60%,十多家单店,大部分月均营收同比增长70%—90%。

在物质匮乏、商品稀缺的年代,老字号的品质优良、经久耐用、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制作技艺,曾经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而改革开放40年来,商品市场渐趋成熟丰盈,人们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顺应时代不断变化,美好生活从“想象”变为了“现实”。

1983年,花好几个月工资买了辆自行车;1989年,为买电冰箱几乎用掉所有积蓄;1995年,全家存款是3万元;2007年,搬进了94平方米的商品房;2018年,购买了一辆总价23万元的小汽车……有网友晒出了他们家从1978年开始记录的账本。从当年36元的月工资,到如今6649元的月退休金,从柴米油盐到自行车、小汽车,大小收支几乎一笔不落,留下了40年时代记忆。

从一家人的账本到千家万户的冷暖,40年时光变换,改革开放的指针划过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人们的钱包鼓起来了,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40年来,我国居民用31年的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用5年时间跨2万元,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

另一方面,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17年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5年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

十年前,美国《新闻周刊》曾刊发署名文章写道:“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为美国杂志首批驻京记者,“从那以后,我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而现在,就算是用“硬数据”来衡量,其间的变化也足以惊人。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更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时,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了24445元(增长了78倍)和28.6%;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10955元(增长了94倍)和31.2%。城乡居民均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化消费的生活。

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3.7次,国内旅游人数达50亿人次,是1994年的10倍。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亿元,比1991年增长22倍;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百姓越来越有保障

步入新时代,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二场论坛,畅谈了民生领域的改革成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4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培养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极大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同时,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45%,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的一系列举措出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不失学”,为人生出彩插上教育的“翅膀”。

记者也从上海市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座谈会上获悉,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在全国率先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各教育阶段都实现了男女平等。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女性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比例大幅上涨。全市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从1978年的1.5万上升至2017年的35.12万人,比例则从27.0%上升至52.7%。

陈宝生表示,下一步我国教育事业将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努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就业则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义珍表示,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7.76亿人。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者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

40年来,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到2亿人左右,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以来连续14年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都随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相应提高。

在上海,2017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中女性参保人数为419.04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34.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中女性参保人数717.03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2.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中女性参保人数739.43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12.4%。

张义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在论坛上回顾了农村改革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粮食产量已由1978年的6000多亿斤增长到2017年的12358亿斤。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可以自给,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25亿多人次。

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是1978年的100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超过91%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电力、公路、宽带、有线电视条件显著改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韩俊说,未来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要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农业真正成为有效益、有吸引力的体面的职业。

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7岁,健康水平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贺胜介绍了我国在深化医改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基本实现儿童药、短缺药持续稳定供应。落实抗癌药“零关税”配套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展到14类,开展21种大病集中救治,细化慢病签约服务,加强重病兜底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此外,我国先后启动实施的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使二孩出生增长明显,生育政策调整效果逐步显现。

王贺胜透露,面向健康中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国家卫健委正在加快制订促进全民健康的行动计划,准备实施一批维护健康重大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之后,上任伊始的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口气用了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新时代的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背后,“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

2018年5月,山西省阳曲县首邑学校的学生在上数学课。这所学校吸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适龄子女就读,并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

谈起改革,一位多次参与党的改革决议起草工作的学者伸出三个指头:“我一辈子搞改革,说来说去三句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还要看到,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在新起点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其二,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就业质量、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此外,民生问题也包括人民群众聚焦的具体现实生活,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现实问题。直面并着力解决这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而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程,必须通盘考量与协调解决。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辩证工作方法。解决民生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民生
民生设施非“摆设”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请注意,这些涉民生新规已施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千难万难,不可让民生为难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