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理护理解除残疾学生悲观心理

2018-12-28刘金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刘金梅

【摘 要】学生由于身体残疾,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情绪不稳,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或厌学、厌世心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护理[1],引导他们尽早走出困境,正确面对人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残疾学生;悲观心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04-02

我们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一所招收和培养聋哑生、盲生及肢体残疾学生为主的学校。

残疾学生远离父母来上学,确实面临着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困难,他们感情脆弱,行动不便,如果不能及时适应环境,一旦遇到问题极易产生悲观情绪,封闭自我,自暴自弃。这些学生常来门诊部咨询就诊寻求帮助,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周围范例,有计划的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以解除他们的悲观心理。指导学生树立生活信心,树立正确人生观,奋发向上,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

1 心理疏导

针对有悲观心理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疏通引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和价值。解除这种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是:①首先要鼓励和启发他们尽力倾诉,把内心的压抑、不快与烦恼全部诉说出来,从而使其获得轻松感,以达到轻装上阵之目的。②仔细耐心的倾听他们诉说,并注意观察其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不要轻易打断讲话,尊重学生将不良情绪尽可能发泄出来,以找到问题症结所在。③运用适当移情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以获取他们的信任感,容忍其将不良情绪发泄与倾倒。④还要深表同情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忧解难,更要对隐私保守秘密。例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名盲生吴某,平时少言寡语,一个人独来独往。有一次因关门不当与同班另一名男生李某起争执,李某无意中说“你瞎眼吗”?说完后就头也不回离开了。这可惹恼了吴某,他愤愤地说“我会让你也变成瞎子”。吴某气呼呼回到宿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充分暴露了该生脆弱和偏激心理。虽然事情还没造成恶果,但必须及时帮助他正确分析问题,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一早我找到吴某,容忍和理解他的情绪疏泄,允许其把心中苦恼全部倾诉出来。等他情绪稳定后,我认真强调了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一定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果赌气造成人身伤害的话,对他人对自己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经过几次交流与疏导,该同学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检讨自己想法是错误的。之后又说服李某立刻当面向吴某道歉。如此一来,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消除了之间的仇视和报复心理。两人从此互帮互学,一起跑步锻炼,一块去食堂打饭用餐,真正成为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

2 解释

解释时要语言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重点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肢体残疾学生,因行动不便带来的许多现实困难方面。解释的目的不在于让他们加深自我理解,而在于让他们懂得所面临困难的性质和如何去努力解决应对,以此来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更要使他们清楚自己虽然肢体残疾,但心理绝不能残疾,要有顽强斗志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摒弃悲观思想,积极乐观向上,以百折不挠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处理好个人生活与学习方面的事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得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回报社会,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2013级学生邹某,童年时在一次车祸事故中失去双腿,拖着假肢来到学校学习。由于家境生活困难,加之个人身体残疾行动受限,一个人总是低着头唉声叹气闷闷不乐,总埋怨“老天不公…老天不公啊”,一度使她产生了严重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往而情绪低落,甚至两条腿出现感染化脓都不愿接受治疗。得知这事后我主动去学生公寓给她处理伤口,并借此机会注意与其交流。多次與她交谈,谈起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女士身残志坚,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为残疾人工作和奔波,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谈本校教师程迅老师,天天撑着双拐给服装专业的学生讲课,非常乐观健谈,令人敬佩。她(他)门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身残志坚的典范。引导她理解体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只要自己肯努力,人人都有用武之地。邹某逐渐振作起来了,发奋学习,个人生活方面也处理的井井有条,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还创办公司,成立了连锁店。

3 劝导

劝导的重点在于学生具体的生活和社交问题上,培养良好性格[2]。残疾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大家庭学习生活,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当他们遇到了挫折时,给他们更多关心、爱护与帮助,,要做到循循善诱,慢慢开导。尤其是学习生活的安排、个人卫生状况、营养睡眠、师生关系及同学交往等等。具体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压力源,调整个人心态去面对现实,学会主动适应周围环境与氛围,在逆境中寻求快乐和幸福。善于把握自己,正视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和遇到的困难。例如:2012级学生周某双目失明,来自偏远山村,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每天只是从教室到宿舍,从宿舍回教室,既不与人交流也不与谁来往,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借一次来到门诊部看病的机会,她流露出了许多悲观情绪,甚至想要退学回家。我多次与她交心交谈,聊了很多,鼓励她正视困难,绝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个人完全有能力处理好生活中各种事情。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互相关心爱护,一定会有更多人帮助。与她讲了学校老教师—-双目失明的金伟教授,靠自己努力奋斗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但不能封闭自己,不能因身体残疾导致心理残疾,也绝不可回避困难、逃避社会。常常与她一起健身散步,具体指导该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运动及与他人交流计划,并付诸实施。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我都会尽力给予她支持与帮助。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周某变得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密切同学关系,深受大家好评。

4 善用移情

在为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站在他们的心理角度上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感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消除偏见思想,换位思考。不仅要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还要在平时生活中与学习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提供方便,提供多方面的心理帮助和心理支持。肢体残疾学生赵某,患小儿麻痹后遗症,撑着双拐来到学校学习。一天夜里十二点她突然打电话说,她一天没解小便,肚子快要涨破了!我急忙赶到学生床边,采用水声诱导、腹部轻柔、穴位按压等措施,十多分钟处理完毕。同学擦着我满脸汗珠说:谢谢老师啊!我摸摸她的额头说“只要你舒服老师就放心了”!职业道德和素养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就是要让他们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有温暖,使学生更加懂得爱护自己、珍惜生命、奋发向上,从而摆脱那种残疾后被疏远、被隔离、被遗弃在孤岛上的感觉,以缓解他们那种在困难中的无助感和过激情绪。让他们认识到家庭、社会和国家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精神和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因残疾学生的行动不便,工作中我常常要到他们宿舍和教室,尤其是夜间遇到生病的残疾学生,更要去学生床前送医送药、处理伤口,一定会倍加关心与呵护,更加细心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刻苦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和国家。

5 鼓励引导 展现自信

要根据学生实际残疾情形和不同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而言,盲生和肢残学生不同于聋哑学生,这两种残疾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多表现出情绪低落,敏感多疑,孤独自卑。例如盲生刘某,上小学时不幸双目失明的特别经历,导致她不想信任何人,也不多说话,整天闷闷不乐,寡言孤语,心事重重,对生活毫无信心,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用废人。对于该同学,首先肯定她的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天资聪明。但也明确指出她的大敌是她自己,是自己的抵触情绪和自卑心理。鼓励她正缺看待自己,克服困难,正确面对挫折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展现聪明才智。向英雄人物学习,向身残志坚的老前辈学习。学习咱们山东沂源朱彦夫老前辈,曾参加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负伤,拖着重残身躯回到家乡,带领乡亲致富,成为“时代楷模”,他靠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必须抵制和消除自卑感与不良情绪,敢于同命运抗争,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论

针对有悲观心理的残疾学生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悲观情绪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当看到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自强不息,顽强生活,信心满满地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时,总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面对这样一个弱势残疾人群体,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和生活工作能力,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蔡剑前.心理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2.12

[2] 苏启文.青年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