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类之力贴近宇宙

2018-12-28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天宫神舟载人

王雅静

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曙光”号功能舱(Zarya)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质子火箭(Proton Rocket)发射升空,这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功能模块。以此为标志,“人类迄今制造的最复杂的机器”在太空中诞生了。13年后的2011年12月,最后一个组件完成发射任务,国际空间站准备投入运行。就在此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中国参与使用。

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mational Space Station,简称ISS)是由6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然而,这个号称“国际”的项目却与中国无缘。曾有美媒推测说,正是这一背景,迫使中国开始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2018年是国际空间站20周年。而对于中国航天业而言,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国首次以1:1实物形式对公众展示“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如果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并且届时商业空间站尚未建成,中国空间站或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近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太空救援行动里永远会出现中国面孔?因为这很可能是近未来的真实状态。

据航天科学家介绍,目前人类共有3种载人航天器,它们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空间站,另一类是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

我国的空间站建造计划始于2011年9月29日,以中国第—个目标飞行器“天宫—号”发射升空为标志。它是我国初步建立的短期载人飞行器,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2016年3月16日,“天宫—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2018年4月,受控下落。

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正式发射成功,迄今在轨运行两年的时间。“天宫二号”支持开展了诸如冷原子钟等多达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陆续带来研究成果。今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披露,计划于2019年7月后使“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后续会接连发送实验舱Ⅰ、实验舱Ⅱ以及空间站核心舱,组建真正的空间站。在太空空间站的相关进展之外,卫星项目是中国发展最早的航天项目。自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起,据统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6个卫星系列。其中,2018年11月19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相关专家表示,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步”。

与此同时,嫦娥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深空探测也在稳步推进,今年12月,嫦娥四号将实现月球背面的着陆探测……

回顾中国的“飞天史”,1992年是中央制定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年,这项战略的制定让我国每一步的航天进程都有了相应的规划与方向。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实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2003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乘载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顺利返航,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第一步”计划。第二步,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在多人多天飞行(神舟六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2017年4月20日发射升空的“天舟一号”作为首艘货运飞船,解决了空间站建造和长期运营所需的太空货物运输问题。作为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收官之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第二步”的实现,也将中国载人航天推进至“空间站时代”。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站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

目前,随着天宫—号顺利退役,天宫二号在轨运行,预计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间站的建设,达成第三步的战略规划。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的第三个独立完成空间实验站的国家。在卫星功能方面,提出了十分新颖的观念,研究出极具特色的空间科学卫星。比如墨子号卫星所应用的密钥传输是目前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覆盖“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等。

浩瀚的宇宙,无尽的深空,人类用思想向宇宙发问。不论是对空间科学的探索,还是对空间的应用,抑或是进一步完善空间技术取得的成就,无数的科研人员用实际行动不断验证每—个设想,无垠的宇宙已然化身为人类深空探索的实践场。

1.2012年6月9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从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图为神舟九号船箭组合体顺利转往发射区

2.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0点40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

3.2018年11月7日,“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在2018珠海航展上,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首次以1:1实物形式(工艺验证舱)面向公众展出。中国空间站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选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4.截屏图:2008年9月27日.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

5.2011年10月26日,上海,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效果图

6.2017年7月9日上午,“月宫365”实验换班仪式在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第一阶段60天的实验于今天结束。此后还将进行分别为时200天和105天的实验.总计完成365天的实验计划。图为月宫一号第一乘员组的实验人员在植物舱内工作

猜你喜欢

天宫神舟载人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
载人大戏再开场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