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魂归拉萨:此身长报国岂敢问西东
2018-12-28舒怀
舒怀
李德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常年候鸟般飞赴世界屋脊,饿了吃干粮,困了睡岩缝,足迹遍布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是他的微信昵称,攀登地学高峰是他的终身理想。唯独妻儿,成了他深埋心底的遗憾。妻子夏芳在武汉当医生,儿子李喆在北京下围棋,他在西藏科考。三城生活,是他们的日常。2018年6月,他查出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倒在床,一家人才难得地团聚在医院,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在不能言语的弥留之际,李德威躺在ICU病床上,借来护士的笔,颤抖着写下10个大字:“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而为了这简简单单10个字,他走了近30年,活成了一段雪域传奇——
走进西藏:那一往无前的孤独路
2018年1月,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妻子夏芳看完,颇有感触,又专门拉李德威去电影院“二刷”。那天晚上,李德威在朋友圈留下一段话:“我有勇气仍走孤独路,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1962年,李德威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張家畈镇李家冲。夏芳与他同龄,同在镇中学念书,李德威比夏芳高一级。1978年,16岁的李德威考上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次年,夏芳以镇上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那个年代,小镇考上大学的人寥若晨星。同在省城,夏芳与李德威正式相识。
1982年,李德威考上本校研究生,夏芳第一时间收到他的报喜信件。李德威揣着他用于野外考察的破旧相机,约夏芳和她的室友去拍照,再以送照片的名义频繁过来。两人很快陷入热恋。
夏父对李德威的人品与学习赞不绝口,唯独反对一条——搞地质的大多要去地质大队,常年到处跑,又清贫又见不到人。但是,夏芳对此毫不在乎,沉浸爱河的她相信双方可以战胜一切挑战。
毕业后,李德威留校当了老师。夏芳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成了麻醉师。1985年,夏父生病住院。夏芳忙不过来,是李德威每日来端屎端尿,悉心照料。有次,护士问起两人关系,夏芳还没开口,父亲抢答道:“他们订婚啦。”夏芳一脸蒙,愈加佩服男友的魔力。
一年后,两人结婚,住进李德威的单身宿舍。每天一大早,李德威骑车送夏芳到鲁巷,夏芳再坐公交车去医院。下班回来,李德威早已候在鲁巷。那条土石子路,颠簸又漫长,可车后架上的夏芳,搂着爱人,雀跃而欢快,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1988年,李德威随岩矿系的同学杨琇民去了趟青海找矿。他像山羊般跑上跑下,惊呼不已。回来后,他缠着夏芳唠叨,说那里的构造有多“迷人”。当时,全世界地质学家都对青藏高原的理论研究感兴趣,李德威所在学校更是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西藏,但每次学术会议上,永远都是外国专家唱主角。
1989年,儿子李喆出生。次年,李德威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李喆才1岁,夏芳又工作繁忙,她只好把家搬到医院的集体宿舍,请“小阿姨”照顾孩子。
此后,李德威每年都要花几个月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上。李喆牙牙学语后,常问夏芳“爸爸去哪儿了”。夏芳只能解释:“爸爸学习去了”“爸爸工作去了”……渐渐地,她发现孩子看天气预报或地图,总能准确报出北京、上海、成都、西藏等地名。原来,平时“小阿姨”总指着家里的地图,告诉穿开裆裤的李喆“爸爸在那儿”,未承想,他全记住了。
每次,李德威风尘仆仆返家,脸晒得黝黑,胡子拉碴。夏芳心疼,他丝毫不以为然,一个劲儿地说,他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地理现象。这副样子没吓到李喆,孩子还往他怀里钻。因为李德威的背包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标本,像极了机器猫的大口袋。
90年代电话不普及,李德威在西藏时,与妻子只能书信往来。每次,他必须将写好的信揣口袋里,碰上有邮局的县城再寄。就这样,从西藏到武汉,隔山望水,你盼我的信,我盼你的信,一望就是20多天或更久。由于他老换地方,所以,信末总会有个固定版块:李德威告知夏芳,下次写到哪里去。
有一次,夏芳刚回办公室,同事告诉她,说刚李德威的院长来找过她。当时,她已多日没收到西藏来信,下意识地认为丈夫出了事,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等待院长的几分钟,像过去了漫长的几百年,她坐立难安。直到院长出现,她红着眼圈冲过去,急切地问:“怎么了,怎么了?”院长有点蒙,马上说:“没事没事,我是来探望个病人,顺便来瞧瞧你……”夏芳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家国难两全: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到1994年,李德威已发表了五十多篇论文,32岁的他被破格评为教授。同年,夫妻俩去北京进修,李喆没人带,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半年后,奶奶带李喆去北京看夏芳。见到孩子第一眼,她就揪心般地痛:他瘦弱的小身板上,全是结痂后留下的红印子。
夏芳这才知道,由于水土不服,李喆一去乡下就长起了脓疱疮,后来发生感染,又几天高烧不退,甚至抽筋了一次……她抱紧孩子,泪如雨下。
不久,李德威从北京学完回来,把李喆接回武汉。想着有亲爹照顾,夏芳总算心安了些。谁知,丈夫在科研上是天才,生活中却一言难尽。
有一次,李德威忙工作图省事,买了点熟牛肉当午饭。父子俩吃后,轮流拉肚子。他给孩子开了点药,并未太重视。快天亮时,他才发现儿子口唇发青,眼睛翻了起来,吓得他腿都软了,抱起儿子就往医院跑。一检查是中毒性痢疾,再晚点就没命了!过了好久,他才敢告诉妻子。夏芳数落了他好几天。
这年寒冬腊月,夏芳进修回来,撞见儿子独自在院子里踩水玩,棉鞋湿透了,小脚都泡白了,而丈夫正头也不抬地在书房写论文。她心疼不已,与李德威吵了一架,怪他只搞科研,不管孩子。
怪归怪,夏芳也心疼丈夫。有一次,她还没下班,李德威回家后,把电饭锅插上电,就去写论文了。熟料,锅里的饭是几天前的,都长了霉。他想着论题,傻愣愣地吃了。夏芳气得流泪:他哪是不关心她和儿子,他分明对自己都如此马虎!痛定思痛,她放弃了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开始以家庭为重。
1995年,李德威穿越羌塘回来,夏芳发现他腿上有一条长达十几厘米的伤口。反复追问下,李德威轻描淡写地说,他被小狗“亲”了下,破了点皮,不碍事。而事实上,他在徒步考察时被藏獒咬了,简单包扎后,过了很久才到县里打上疫苗。
从羌塘到喜马拉雅,从可可西里到阿尔金山,从阿里班公错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李德威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行程数万里,将西藏地区的岩层分布图不断精细化。他提出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语惊四座。
期间,李德威两次携妻出国访学。见夏芳很欣赏国外的好山好水好阳光,李德威却执意回国继续他在西藏的冒险事业。据他的学生、现任地质大学老师刘德民回忆,2000年,两人一起在藏南科考,溜索穿越雅鲁藏布江时,李德威突然被卡在中间,悬挂在30多米高的江面上一個多小时。还有次在可可西里野牛沟,大家误入牦牛群,身穿红色外套的李德威顷刻被野牦牛团团围住。情急之下,他将外套反穿,才逃脱了出来。
对于妻子,李德威从来都报喜不报忧。2003年科考回汉,他被查出胃出血。原来,高原上米饭难蒸熟,他长期消化不良,在可可西里时胃出血,疼得趴地上动弹不得,却坚持每天走20多里山路。夏芳大声责怪他,不许他再去西藏。李德威只是笑笑。
这边,父亲无数次死里逃生;那边,儿子却是快速长大。住在地大筒子楼时,李德威和夏芳忙工作,李喆没人管,就天天跑去看邻居下棋。那天,李德威与人下象棋,连输两盘。李喆提出他试试,结果,他连下四盘,大获全胜。一时间,地大家属区传开了,说李德威家出了个“神童”。李喆8岁时,武汉有围棋培训招生,李德威送儿子去下围棋。11岁那年,李喆通过全国围棋定段赛,成为职业棋手。13岁,他又通过中国国家围棋少年队的选拔赛,需要前往北京继续钻研围棋。夏芳不同意了:“读书好好的,下棋干吗?”李德威却认为机会难得:“人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才是工作的原动力。”
就这样,一家三口过起了“三城生活”:李德威在西藏科考,李喆在北京下棋,夏芳驻守武汉大本营。只有春节等重大节日,全家人才能短暂团圆。
李德威深以儿子为傲。不能陪伴儿子比赛,他会通过网络收看实况直播,并第一时间将结果通报妻子。他不懂围棋,看到儿子局面失势会焦心,唠叨得夏芳也心慌:“别看别看,你一看他就输了。”
2008年,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李德威第一时间报名,瞒着妻儿前去。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深深刺痛了他。自此,他把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视为己任。
同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李喆是奥运火炬手。李德威远在汶川,只能托学生去给儿子加油,在视频面前默默挥手。很久之后,夏芳和李喆才在地大宣传栏的照片上,看到李德威佝偻在汶川的岩石下,穿梭在滚落的碎石间,野营在艰苦的荒山中……
长久的分离,让父子俩少有单独相处时间。即使有,也是各抱一台电脑,各自忙碌。夏芳问:“你们父子俩,怎么都不讲话啊?”李德威笑称:“我们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语言的沟通。”
就在这样特殊的父子关系下,李喆顺利打入国家队,又很快进入全国职业围棋排行榜前十,拿到全国冠军。2012年,他被北京大学哲学系特招入学。
2016年,西藏项目接近尾声。至此,李德威已在青藏苦寒之地工作近30年,徒步行程逾8万公里。夫妻俩也先后搬了9次家,生活总算稳定下来。
李德威返回到武汉家中。夏芳永远记得,每天一大早,李德威会送她去上班,然后去省图书馆看书,或是回家电脑办公。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他去篮球场打篮球。回来后,插上电饭煲,将米饭蒸好,等她回来炒菜吃。晚饭后,两人会去附近江边散步。江风习习,牵手而行,岁月静好……
这是夏芳婚后最惬意的一段日子。她无数次地向丈夫表达,希望就这样生活到老。李德威也说:“对,我以后就待家里写书。我有很多本专著的内容都成熟了,只等着写出来……”
飙泪遗言: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2017年,全国高校开始鼓励教师自主创业,政府也正大力推动海南开发。李德威来了精神,多次对夏芳说:“我快六十岁的人了,时间不多了!”他坚信,这次机遇能让人们更快更好地认识到他所提出的理论的应用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李德威分秒必争。他依托自己建立的热岩系统理论,锁定海南琼北地区作为干热岩重点勘查区,设计实施了一口干热岩开发试验井。在获取热能的同时,还能减灾减排,同时改善资源和环境。他设想,先寻求社会企业合作,再将理论和技术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以利国民。经过四处奔波,他终于获得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全力支持。
11月,李德威在海南开会期间,一直咳嗽,随便吃了点药。春节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往海南,仍咳嗽不止。夏芳叮嘱他去医院打针,他却抽不开身。
2018年3月,李德威钻探出超过185摄氏度的干热岩。这是我国东部第一口参数井,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反响。清明节时,在夏芳的强烈要求下,他勉强答应回武汉检查。那天凌晨三点,李德威一进家门,虚弱得连沙发都坐不住了。天一亮,夏芳“押”着他去医院。结果显示是肺炎,她才松了口气。可打针第八天,他自觉元气大增,就坚持出院,飞去了海南。
5月5日,李德威主持完海南干热岩学术研讨会,渗出满头虚汗。他发了条朋友圈:“瞬间变老,雄心不死。”夏芳当即催他回来住院。结果,回到武汉,因参加学校重要会议,又一再拖延。
5月9日,李德威发烧38.8℃,夏芳送他入院。检查发现,他各项指标低得吓人。多位专家会诊,均无法确诊。他一个劲儿地说:“搞复杂了,我就是没休息好!”端午节后,夏芳将他转院到北京友谊医院。在那里,他被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
李喆赶来了。那最煎熬的治疗,无奈地成了一家人最“美好”的记忆。28年来,他们难得地团聚了2个月!三人朝夕相处在病房里,一起吃饭,一起休息,一起侃大山。那些天,李德威罕见地温情,说夏芳是这个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李喆也少有地“黏”着父亲,让他给自己讲讲他在西藏的故事。
从遇过灰熊、野狼,到溜过滑索,睡过羊圈;从卡在30米高的雅鲁藏布江上,到差点成了野牦牛的猎物,以及半夜三更在喜马拉雅山脉营救同事……李德威说得眉飞色舞,平静得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李喆听得目瞪口呆,夏芳更是心有余悸。
夏芳知道丈夫不容易。学生偷偷告诉过她,说李德威在西藏就跟“叫花子”一样,实在走不动,会伸手拦车。见他全身破烂,有的司机会带一脚,有的却直接扬长而去……那时,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如今,她才知道,丈夫这些年何止是不容易啊!
李喆偷偷将这些故事,录成11段音频,珍藏在了手机里。背着李德威,他也曾多次对夏芳说: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救爸爸……
让夏芳担心的是,丈夫只要感觉身体好点,就跟她要电脑。夏芳多次劝说他:“德威啊,命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可拗不过丈夫,她还是给了电脑。
没过几天,他又提出要回武汉,说更方便治疗。夏芳心里清楚,应该是更方便工作吧。果然,一回到武汉普爱医院,他就召集学生,把VIP病房变成了会议室。有时,他咳血出来,嘴角还没擦干净,就继续嘟囔着跟学生交流。每天,他只睡一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床上写写画画,或者陷入沉思。
9月9日,李德威最后一次召集组会,十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齐齐地立在病床前,聆听他教诲。
10日上午,李德威病情突然恶化,不仅出现呼吸困难,而且大口吐血500毫升,可他还要求见两个学生。当天下午,他的各项生理指标进一步变差,血压、血小板、血红蛋白都极低,被送入ICU。
14日,躺在ICU,李德威几次用手势示意护士,借用了对方手中的笔。他用颤抖的右手写下10个字:“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也许是怕自己的字护士不大认识,他又挣扎着写了第二次……
守在门外的夏芳接过纸条时,眼泪瞬间决堤。最后一面,李德威凝视着她想张嘴,却没说出半个字。半小时后,56岁的李德威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李喆去学校收拾父亲的办公室,在抽屉里发现一沓信。那是之前母亲写到西藏给父亲的几十封家信。历经多次搬迁,他竟无一遗落!夏芳泪不能已:“我救了那么多人,却没能救回他……”
2018年9月27日,亲友遵照李德威的生前遗愿,将他一半的骨灰撒向了西藏冈底斯山脚下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拉萨河谷。10月1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德威生前使用过的11件科考实物,被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带走,正式收藏。
李德威走了,带着对妻儿的歉意,对开发固热能的憧憬,對国家的一腔衷肠。可在夏芳母子及亲友心中,在亿万网友心中,他还活着。正如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共和国的脊梁……”
编辑/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