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四肢骨折治疗采用关节假体置换的应用
2018-12-28薛伟
薛伟
【摘 要】 目的:探关节假体置换选择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平均随机每组52例,观察组实施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常规组实施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78.85%,观察组不良反應发生率为9.62%,低于常规组的11.5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关节疼痛程度得分明顯低于常规组,疼痛缓解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是较为理想的关节成形术,能保留关节的功能,还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053-01
四肢骨折多发病于中老年人,关于四肢骨折的治疗,多主张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式选择非常关键,以往选择内固定术治疗,不仅失败率较高,还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养,降低生存质量,整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保留关节功能,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可和满意。本研究中,我院对104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常规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2~89岁,平均(63.7±2.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3例,摔伤10例,坠伤19例;并发疾病: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14例,高血糖12例,高血脂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3~90岁,平均(64.5±2.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4例,摔伤14例,坠伤14例;并发疾病:高血压19例,心律失常15例,高血糖10例,高血脂8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四肢骨折患者;(2)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3)精神状态良好、无意识障碍者。排除标准:(1)有血液系统疾病者;(2)有器官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常规组:实施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后,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应用C臂X线监视,对患肢处内旋外展位的闭合实施牵引复位。(2)观察组:实施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实施麻醉后,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在肘外侧或者后外侧做一个切口,在距离桡骨粗隆最近的位置进行截骨,而且截骨面要距离肱骨头关节面约11 cm;截骨过程中截骨平面要和前壁轴心线处于垂直状态,轴心线就是桡骨颈和尺骨茎突的中心线,把桡骨头颈取出之后,实施递进扩髓,扩髓之后选取插入的假体一定要大于试模,这样有利于颈干角和桡骨近端处于一致状态;假体插入之后,对肘关节的伸曲度、前壁的稳定性和活动性进行测试,确保假体和桡骨旋转轴保持一致,再将髓腔反复冲洗,干净后擦干、填充,其中的填充物主要为桡骨头碎片;将髓腔内置入骨水泥,在恰当的部位将安装好头柄的关节假体插入进去,利用相关器材实施加压,保证假体的固定性,再进行负压引流,最后将切口闭合。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分值,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2]。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活动正常、活动过程中无疼痛感;显效:活动稍微受限、活动过程中有疼痛感,但是可以忍受;无效:无法正常活动、活动过程中疼痛感强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医务人员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同时采用JOA髋关节功能评分[3],对两组患者治疗的髋关节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7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髋关节JOA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疼痛缓解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本文研究得知,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也说明了假体置换术选择与病情康复情况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四肢骨折患者运用关节假体置换还是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会随着骨水泥技术的提升、材料改进而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是较为理想的关节成形术,能保留关节的功能,还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金良,骆晓飞,魏瑄,等.更换长柄股骨假体结合内固定治疗假体松动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2):169-171.
[2] 杜振宁,刘涛,李杰,等.髋关节置换术中MalloryⅢ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14-15.
[3] 张小春,刘晋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