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新解读

2018-12-28卞岳祺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物心理

卞岳祺骥

【摘 要】 生物医学模式是过去几十年内医学背景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模式。通过传统医学模式与现代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中西方医学模式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中国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对此方面的重视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前预防;转诊制度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016-01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传染病、营养缺乏症等已经不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自杀、吸毒和酗酒等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挑战者,对这些疾病不能只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治疗,而应用更为全面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诊断和预防。

2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含义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 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1]。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上身体的缺陷,还要有正常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4]。

3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差异

4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我国医疗实践的现状

总的来说,我国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仍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中国医生的治疗观念较为落后,医生很少将病人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在医生的眼里,往往只有“病”而没有“人”。医生在治疗疾病时总是重点关注药物方面的治疗,缺乏心理及社会因素上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一个医生可以把病人治好,却往往会忽略病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大多数医生所制定的方案也显得极为概念化,并没有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状况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心理治疗也仅仅停留在微笑服务上,医护人员缺乏良好的全面评估病人心理状况的能力,缺少科学的护理、准确看待心理问题、及时做出诊断和心理治疗的能力[4]。

这就相应地导致了我国医疗资源浪费过度、医护人员匹配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医疗资源价格错位,药费高等问题也日益加剧。

5 我国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西方国家的对比

6 目前情况的内在原因

6.1 医疗投入 中国政府医疗投入不足,药物、技术审批过于复杂。虽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普及全国,但仍有部分公民没有切实享受到保障。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多出现因治疗疾病而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的现象,更有甚者因费用昂贵而放弃治疗。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引进新的技术和药物的审批流程过于复杂,药物企业的商业性与市场的自发性,导致了药物价格的上涨。

6.2 转诊制度 中国没有完善的转诊制度。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患者多集中于大城市的大医院,再加上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有限,许多患者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等候治疗,这就出现了医生诊断每个病人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现象,同样我们经过多级医院的对比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医院的治疗价格都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了任何人哪怕只是得了感冒这样的小病都可以看专家门诊,从而耽误了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的病情。

6.3 健康认知 人们对健康的概念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认为健康只是身体上的完整,而缺乏对心理等方面的重视。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较大,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占50%以上,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慢性病例[6]。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心情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人们更加依赖于医疗保健品。

7 可能的解决方式

就此现状,如果还是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生物方法的治疗上,而忽视心理及社会治疗,那么人类的健康状况永远都不会改善。因此,诊断疾病时,在生物诊断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心理诊断和社会诊断。不仅如此,医生更要树立对病人负责、为病人服务的意识,针对每个不同的病人做出适合其的治疗方案,对真正困难的患者提供帮助。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没有定期进行体检的习惯,直到疾病晚期才发现,但此时的治疗多数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而不是等到了有病才去治[3]。

为了解决就医贵、就医难的问题,我国应建立更为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强提供医疗救济的能力,增大医疗经费的投入。社会中一大部分人都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城市户口转移限制屏障的加高,农民工的户口更难进行迁移,异地就医难也成了社会的一大问题。政府应健全异地就医制度,放宽就医保障的限制条件,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2]。

除此之外,针对就医集中于大医院导致医生看病草草略过的现象,我国应积极学习西方的医疗转诊制度,这不仅节约了公民的时间与金钱,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为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环境。

8 结论

当今的社會条件改变了,相应地医学模式也必须改变。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对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面灵活的运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是我国对心理、社会方面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上。21世纪的医学,不能只关注生物学因素,更应该与时俱进,同时关注心理、社会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加强对心理、社会理论知识的认识,并把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践治疗中去,从 “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 “以病人为中心”,从“技术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5]。同时,应结合西方医疗模式的优点,不断完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国民创造出更为优质的就医环境与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1] ENGEL G 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ocial Science &Medicine; ,1977,196:129-136

[2] 我胡晓义.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行政管理改革, 2010(6):23-28.

[3] 姚志洪. 医学模式和健康服务[J]. 自然杂志, 2015, 37(5):362-368.

[4] 张侠, 张静平, 贺达仁. 新医学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发展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31):3050-3052.

[5] 郝申强, 田庆丰, 李中琳.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科学定位[J]. 医学与哲学, 2009, 30(17):11-13.

[6] 柴克生, 陈晶, 赖名慧.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三三纵横”模式初探[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2):86-90.

猜你喜欢

生物心理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发现不明生物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心理感受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