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疮种类多
2018-12-28桑孝诚
桑孝诚
小儿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要知道,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引起疾病。
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能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家长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黏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腔黏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其中,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较高。
常见的口腔溃疡
鹅口疮
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易被白色念珠菌侵袭,形成鹅口疮。在初期于颊黏膜、舌、齿龈、上腭处有点状和小片状白屑,并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但不疼,也不发热。
单纯疱疹口腔炎
单纯疱疹病毒常侵袭5岁以下的小儿,引起疱疹性口疮。在小儿发热之后,口腔、舌及咽部充血的黏膜上容易出现小的透亮滤泡,不久就会溃破,形成溃疡,常有流口水、拒食、烦躁不安等症状。而颈部淋巴结也会相应出现肿大现象,有压痛。
细菌性口腔炎
各种球菌常侵犯婴幼儿,引起口腔炎。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充血,伴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溃疡上有灰白色的假膜覆盖着,十分疼痛,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咽痛、烦躁、拒食、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口疮的局部治疗
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需对症治疗,目的主要是減轻疼痛或减少复发次数。
鹅口疮
常用制霉菌素涂口或用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涂患处。
单纯疱疹口腔炎
可将维生素C片碾成细末,涂在口疮患处,每天3次。
细菌性口腔炎
局部和全身治疗应同时进行。全身治疗宜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口腔局部建议彻底清洗,每天漱口3~4次,每次5~6分钟为宜。然后再局部涂药,一般可用2.5%的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1%的龙胆紫,口痛时可局部用1%普鲁卡因,饭前含漱或涂在溃疡表面。
家庭生活护理
●不要给患儿吃过热、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宜进食温凉、富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漱口。
●高热的患儿,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服解热止痛药等。
●注意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
●注重日常,多吃蔬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并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