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探究式教学评价的研究
2018-12-28周长
周长
摘 要: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就是对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是对学生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整体性以及合作方面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进步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对不足之处的分析亦能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评价
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的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素质教育普及得不彻底,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地理教师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方式,忽略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因此,为了真正地改善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地理课堂的现状,需要制定出特殊的策略。根据实践表明,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构建欠发达地区高效地理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成功开展探究式地理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课堂的评价标准现状进行分析,对改善并构筑高效地理课堂做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欠发达地区地理课堂传统标准分析
在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大多会单纯地根据学生最终表现出来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却忽视了学生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时,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之类记住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等教材上的知识,并且不鼓励学生进一步地探寻其中渗透进的有关发展等的意义,将之作为一种无用功。这种评价标准不仅会将学生限制在“好或坏”的极端中,长期下去,还会严重降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对欠发达地区地理课堂的传统评价标准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地提升这些地区的地理课堂的教学收益,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提倡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的核心定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二、探究式教学评价改善研究
(一)创设情景探究评价标准分析。创设情境是探究式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使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主要在集中在课堂前半段”的特征,牢牢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探究导学的意义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出铺垫。因此,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评价不能固守传统,而是要结合实际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态展示了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在这期间,我会观察学生对展示内容的关注程度,以及鼓励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联想。在这一个环节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获得知识,而是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因此,在评价标准上也不应太过严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表现来定。
(二)启发思考探究评价标准分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加强了对学生的启发训练。启发思考探究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开展的,通过让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来达到对学生的启发训练。在启发思考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扩展能力、逻辑方式等进行综合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时,在向学生抛出了“如何看待城市化与城镇化”等相关的教学知识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自身的经验进行思考。接着又使用了随机提问的方法检验学生的思考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主要观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如语言是否简练、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在其中、表达是不是准确等,根据学生的这些表现综合进行评价。
(三)小组合作探究评价标准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交流、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操作获得知识,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是在成果方面,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在课堂上使用合作探究是有意义的;其次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既然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那么就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实际意义,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得出成果,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最后是对效率的评价,这部分是对学生纪律的考察,要保证学生在讨论时将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多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做相关知识的扩展,但不能无视课堂纪律做闲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针对偏远地区高中地理课堂的特性,教师首先应当积极转变思想,将传统的课堂变得开放起来,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地促進学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娇.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度现状研究及评价体系的构建[D].鲁东大学,2018.
[2]于淼.高中生地理信息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王较过,何传杰,张梦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