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组织滴虫病的临床报告
2018-12-28王红梅殷韶杰
王红梅 殷韶杰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肝腐败病、“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原虫病,以肝脏坏死、盲肠肿大和排硫磺样粪便为主要特征,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病禽头部颜色发暗发紫。该病发生于夏季,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火鸡、鸡、孔雀等较常见,以8周龄至4月龄的雏鸡易感。以下是对一例麻鸡的组织滴虫病例所做的临床报告,以供参考。
1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养殖1,000只麻鸡地面散养,3月龄,死亡5只。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爱运动,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下痢,粪便呈淡黄色至深黄色,有时带血,逐渐消瘦。冠尖明显皱缩,无光泽,严重的呈灼焦状,未及时治疗,7天左右死亡。
剖检病死鸡可见肝脏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圆形、中央凹陷、周围隆起、似火山口样的溃疡病灶(图1),盲肠一侧或两侧肿大变粗、呈腊肠状出血,剖开肠管,肠腔内有干酪样物堵塞(图2)。未见其他脏
3实验室诊断
3.1直接镜检检测
用4℃生理盐水将取自病鸡的新鲜盲肠黏膜刮取物制成悬滴标本,立即用显微镜高倍视野镜检,视野出现呈钟摆式来回运动、一端有短鞭毛的核桃状虫体。
3.2组织病理学检测
取病变明显的肝脏、盲肠,放置于4%甲醛溶液固定2d,做石蜡切片,病理图片见图3-圖6。
图3、图4为肝脏的组织切片图,分别放大40倍、20倍,左上可见组织滴虫体,箭头所指为其中的一部分。图4显示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图5、图6为盲肠的组织切片图,分别放大40倍、20倍,图5可见少量的虫体;图6可见盲肠黏膜脱落。
综上所述,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4治疗
使用甲硝唑(添加量为0.5g/kq饲料)、二甲氧苄啶和磺胺对甲氧嘧啶片(20~25mq/
1)养殖模式最好网上养殖,散养。2)保持禽舍内的清洁、通风、干燥以及良好的光照。3)重视日粮搭配,夏、秋季节是该病高发期,适当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4)在日常饮水中尤其在有预知应激之前,添加适量的糖、盐和多维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5)对圈舍及其周围环境及时消毒,消除虫卯的污染及蚯蚓等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