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策略研究

2018-12-28苏杭

医学信息 2018年20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服务

苏杭

摘 要:围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分析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及关系;针对知识创新的时代需求,探讨了知识服务中启发与显性化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根据知识服务的不足,提出启发和显性化隐性知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知识服务;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0.00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0-0006-03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core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prob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enlightening and dominating tacit knowledge in knowledge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of knowledge in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of knowledge service.Several strategies of heuristic and explicit tacit knowledg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Knowledge service;Tacit knowledge;Explicit knowledge

自上世纪90年代知识服务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图书馆界在知识服务理论方面的探讨如火如荼,在知识服务实践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但是时至今日,知识服务的精髓还是没有被图书馆知识服务馆员完全领悟,因此,知识服务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知识服务量有所上升,但是知识服务质量却没有得到长足进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精髓及灵魂是隐性知识。立足于隐性知识,围绕隐性知识的启发及显性化的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终极目标。自迈入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知识服务就进入了以隐性知识为轴心的新时代。因此,知识服务馆员要把隐性知识的启发与显性化作为知识服务的重点与服务方向。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及关系

1.1显性知识的概念 最早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是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根据他的论述,显性知识是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普遍大众所认识的存在于各类文献中的有形知识,是能够被学习、传播及掌握的。针对图书馆,显性知识指图书馆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及信息资源[1]。

1.2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迈克尔·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人的知识》和《隐性方面》中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提到的另一种知识就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具有高度专属性、难以形式化、难以沟通并且情景依附性特点的技术知识。针对图书馆,隐性知识是图书馆集体、图书馆员与读者三者在长期服务过程中以及对图书馆的长期利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用语言、规范难以表达的,不能简单以沟通交流方式传递的高度个性化的知识,是通过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技巧、思维与观察、人生观、价值观等[2]。

1.3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形式来讲,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对立的,隐性知识难以表达、不易交流、高度个性化;显性知识易于表达、流通性强、具有普遍性。但从本质来讲,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统一的,是可以转化的。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的外在表现,隐性知识以无形的方式隐藏在显性知识中,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终他们都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到的显性知识,通过个体的吸收、总结、体验后,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的经验和技能,个体吸收的方式、总结的过程、体验的心得以及形成的经验和技能都是隐性知识。把这些隐性知识以各种显性的形式描述后,比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就转化为显性知识[3]。也有些隐性知识是不易发现的,需要有效的启发才能显性化,而这部隐性知识被通俗地描述为灵感、创意、点子,正是这部分隐性知识是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关键技能的源泉。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应该把隐性知识的启发与显性化作为知识服务的目标,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知识服务。

2图书馆启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

2.1隐性知识是读者对知识服务的根本需求 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服务宗旨。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了解读者对知识的根本需求。按照把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归类法,我们可以把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划分为对显性知识的需求和对隐性知识的需求。传统图书馆由于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图书馆仅仅满足于对读者提供以文献服務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显性知识,随着互联网的纵深普及,显性知识出现泛在化,读者可以通过除图书馆之外的其它方式获得显性知识,而且简捷。而对于读者而言,不管是走进图书馆寻求显性知识,还是通过互联网等其他方式获得显性知识,他最终想收获的都不是显性知识本身,他想获得的是开阔的视野、技能的提升、科研方向的指引等这些隐藏在显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4]。因此,传统的仅仅满足向读者提供显性知识的知识服务格局必须被打破,图书馆知识服务要向其本质靠近,要围绕读者的隐性知识需求,启发读者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2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读者寻求知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智慧源泉就是隐性知识,因此,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实现知识创新。目前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了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知识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统计,美国在2015年申请了57385项专利,日本申请了44235项专利,我国申请了29846项专利。虽然我国专利申请的数量位居第三,但是与世界经济科技大国美国相比,我国的专利数量仅占其一半。知识创新是中国面对的一个大挑战,各行各业都在呼唤知识创新。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个人或组织具备丰富的经验、技巧、判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隐性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5]。由此,隐性知识成为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图书馆知识服务要把启发和显性化隐性知识为己任,最终实现引导、帮助读者知识创新的目的。

3知识服务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虽然目前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界定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与客体的划分却是清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是拥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馆员;其客体主要是公众市民、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也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象和使用者。因此,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定义可界定为:图书馆馆员以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针对广大用户的知识需求及其提出问题的环境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搜集、加工、重组和创新,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知识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专业化需求,达到知识增值的目的和图书馆服务的价值效益。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用户的最终需求都是具有个性化及专业化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知识,就是我们知识服务的重点[6]。

3.1注重知识服务馆员个体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启发 知识服务馆员的个体隐性知识包括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工作经验等富有个性化特点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嵌入每一个知识服务馆员的大脑中的,难以消退和遗忘,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每个人对外在事务的吸收、分析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这部分隐性知识极具个性化,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要注重以各种方式启发、显性化知识服务馆员的隐性知识。

3.1.1知识服务馆员要把工作经验的积累制度化、常态化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愿。在工作中,知识服务馆员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检索、知识服务经验,然而忽视了对这些经验的分析与总结过程,致使这些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深藏在知识服务馆员的头脑中。通过把这种经验总结制度化,通过外力去激发个体去显性化这部分隐性知识,通过文字、表格、图片的形式呈现,再加以分析,这部分知识必将成为知识服务馆员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

3.1.2把馆员之间业务交流日常化 交流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沙龙、讲座等。这种形式的交流有利于使白化类隐性知识显性化。白化类隐性知识以比较系统、结构化的形式存在于主体的逻辑知识系统中,通过整理或外因触发就可以实现显性化。这类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对共同知识情境的依赖性强,而知识服务馆员之间进行的学术交流就提供了这个情境。通过深度的业务或者学术交流,共同知识情境下思想碰撞会激发这种隐形知识的显性化,这种隐性知识在被激发后,呈现的形式或者是个体主动进行分析整理,或者是传递给其他的知识服务馆员,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增值。

3.2注重读者隐性知识的启发与显性化 知识服务馆员要以帮助读者实现知识创新为己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者隐性知识的启发与显性化是关键。

3.2.1注重对关键知识服务对象的长期连续性服务跟踪 自从知识服务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图书馆界纷纷进行了服务转型与知识服务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未达到真正的知识服务目的。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读者、特别是重点读者的长期连续性服务跟踪没有做到位。这里说的服务跟踪并不是对他的信息检索服务。知识服务馆员首先要有与其跟踪的读者共同的学科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科研历史、分析其科研规律、时刻掌握服务对象的科研方向,在掌握这些内容之后,结合服务对象所研究的学科新动态,定时或者不定时地向服务对象发送专门针对服务对象的、详细的具有发散思维的分析报告,这个分析报告就是启发用户隐性知识的一个引子。这个跟踪服务一定要做到长期连续性,中断或者间隔时间太长,会导致服务对象丧失对知识服务馆员的信任感。

3.2.2注重与知识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 知识服务馆员要注重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沟通或是是文字来往,或是面对面交流,在交流沟通过程中,知识服务馆员所关注的是服务对象的各种表达,服务对象的思想及观点有些是语言表达的,有些是需要知识服务馆员归纳的,而有些是知识馆员意会的。在交流过程中,知识服务馆员所采取的方式是引导,从服务的角度出发,顺着服务对象的思路,而往往这些需要归纳及意会的隐性知识正是知识创新的来源,也是知识服务馆员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沟通的最大成果。

3.3注重对知识服务馆员的知识及服务培训 知识服务的主体是具有专业学科背景及情报分析技能的知识服务馆员,主体在知识服务的過程中发挥的主动作用是明确的。只有具备扎实学科背景及全面情报分析能力的知识馆员,才能在不断学习深造的过程中,在自我隐性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去启发、显性化服务对象的隐性知识,进而帮助服务对象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目前,信息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不断提高知识馆员显性知识的掌握,让他们的隐性知识得以不断积累与更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多给知识服务馆员业务学习及培训的机会,让知识服务馆员在领域知识内永远要比他们的服务对象领先一步,只有这样,知识服务馆员才能在知识服务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向服务对象提供现实需要的及潜意识中需要的知识,才能激发他们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才能帮助他们向知识创新迈进。另一方面,对知识服务馆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7]。图书馆不管怎样转型,图书馆的宗旨都是为读者服务,服务是核心。所以,知识服务馆员时刻都要有服务意识,要放下身段,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思考知识服务。切忌自以为是,不管用户的所想、所思,这样的后果不但失去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而且知识服务的效果也是徒劳的。

4结语

目前仍然有一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没有摆脱传统的基于显性知识——文献资源的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框架。有些图书馆也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服务方面,但是对知识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围绕启发与显性化隐性知识为中心任务的知识服务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够深入,知识服务的效果不明显。只有把知识服务的重点放在隐性知识方面,对知识服务的理论会有提升,知识服务的实践也会取得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基于隐性知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毛赣鸣,张月群,李黛君.基于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支持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5):7-8.

[3]刘志国.我国图书馆隐性知识研究评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32(1):14-17.

[4]张树中.知识创新过程的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4):54-59.

[5]李婷.强化隐性知识转化提升医院竞争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8):155-156.

[6]阳哲,刘志国.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医院文化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3):30-33.

[7]秦勤,邰杨芳.近5年国内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主题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7):40-46.

收稿日期:2018-3-16;修回日期:2018-03-28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知识服务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