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意打造国际文创生活园区
—— 上海老外街走出特色街区转型发展新路

2018-12-28本刊综合

上海商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商业街老外文创

文/本刊综合

今年,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时表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潜力巨大,要聚焦特色、做精做优,注重专业化发展,加强精细化管理,营造更加优质舒适的购物环境,更好体现街区底蕴和独特气质。

一座城市的商业特色街,是演绎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地标、体现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对于提升城市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2月6日,由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老外街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上海商业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特色商业街暨老外街升级改造研讨会在老外街阿拉城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文化界、商业界的专业人士,对上海特色商业街的定位、发展,特别是对声名远扬的上海老外街进行的升级改造建言献策。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型大都市,特色商业街不能缺位

作为中国的商业中心,上海各级政府一直重视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和发展。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市商务委就开始了上海商业特色街区认定评选工作,当年确定了20个商业特色街区项目。 2009年,市商务委开展上海特色商业街评选,经考评,命名了13条上海特色商业街;2010年,上海市商务委公布了3条上海特色商业街;2015年,上海市商务委推选出65个特色商业街(区);2016年进行了增补。目前,全市共有67个特色商业街(区)。

两年前,在市商务委指导下,成立了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联盟。今年7月,上海市商务委专门开展了《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状况》专题调研,旨在发现亮点的同时,找出不足。

上海正在打造“上海购物”品牌,绕不开世界级的商街,也不能让分散在它背后的背街小巷缺位。市委书记李强今年在调研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时表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潜力巨大,要聚焦特色、做精做优,注重专业化发展,加强精细化管理,营造更加优质舒适的购物环境,更好体现街区底蕴和独特气质。

依据市委、市府的部署,市商务委牵头制定的《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将“实施商业地标重塑”纳入了8个专项行动中,指出要优化商业规划布局,提升软硬件水平,建设精品云集享誉世界、服务创新引领全球、消费环境优质舒适、监管模式接轨国际的世界级商圈商街,以及多层次差异化的区域商圈和彰显海派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区。

老外街满足了上海大都市特定人士的需求

前不久,市商务委开展了《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状况》专题调研,作为上海特色商业街区的重点之一,老外街成为了新型上海夜市的“代表作”,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更是聚集了极高的人气。

老外街,位于虹梅路核心地段。16年前,这儿曾是一条“专用列车轨道线”,由于长年弃用,杂草丛生,经环境整治,成为一条以优雅安静氛围为背景,融合国际多元文化的特色街道,是展示各国餐饮美食文化及风俗民情的最佳窗口。整体采用欧陆风情设计,蜿蜒曲折树木葱茏,街区的分叉处,现代雕塑、喷泉、小山、瀑布遍布其中。老外街在沪上首创把十几个国度的风味餐厅浓缩在一条街上,街中主要包括日本、泰国、印度、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主题餐厅、酒吧,这里经营的每一个国家的餐厅都体现了该国特色。走在老外街上,仿佛置身于迷你“联合国”之中。

街内主要囊括了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日本、泰国、西班牙、希腊、伊朗、意大利、印度等14个国家的风味餐饮,以餐吧结合露天外摆为主的特色餐厅,夜间积聚了很高的人气。据统计,“老外街”上异国风情的餐厅酒吧数量比占到了66%。

“老外街”将文化和美食融合,通过错位经营,获得了沪上休闲新地标的美誉,且消费产出力十分巨大,这或将给现今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商业运营模式一个新的启示。

上海老外街经常组织饮食文化互动活动。比如“洋太太做中国菜”“乐在做菜中”“上海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让中外客人欢聚一堂,让中国传统的特色民俗文化和国外的“洋文化”相互交融,使得来这里的中外客人兴趣盎然,享受生活,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2005年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商业特色街”。

在去年第十一届上海购物节开幕式上,上海市商委公布了首批9个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兼备3A级景区,上海老外街榜上有名。

在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看来,云集了世界各地风味美食和特色酒吧,展示了多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吸引了纷至沓来的“老外”和时尚“白领”,成为老外的社交空间、年轻人的公共客厅、游客们的观光景点,是老外街成功的关键。他认为,老外街不仅是上海特色商业街的一张名片,也是全国特色商业街的一个标杆。

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对老外街高度肯定,视老外街为成功案例。

姗姗来迟,上海老外街的名字由来

说起老外街名字的由来,上海老外街商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张亚江感慨万千:老外街一开始叫虹梅路休闲街,没改名之前还因为名字吃过亏。自虹梅路休闲街渐渐有了名气之后,附近冒出了许多冠以“虹梅”“虹桥”“休闲”的夜市,虹梅路休闲街没了品牌优势。想改名,可是名字该怎么改呢?世博会召开前,虹梅路休闲街被推荐成为外宾接待点,世博局的要求不仅有环境卫生、指示标牌方面的,更是提出知识产权上必须清晰。到2015年,在公布的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名单中,原来的闵行虹梅路休闲街,正式更名为上海老外街。

据悉,此次升级改造主要围绕老外街所属地块的羊毛衫十四厂展开。方案显示,将在周边增加停车场和公共绿地。而此次改造项目以360度共好和谐共赢理念,将转型升级“老外街国际文创生活园区”。“以礼相交天下客,我们将社会、顾客和商业三方相融相交,和谐共赢的发展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张亚江表示,经过1.0相同主题理念自然群聚,2.0旧厂房被改造为创意园,3.0新旧建筑整改的是几代的发展升级,老外街将带来产业文创化x文创生活化的4.0全新发展格局。

此次的改造升级,用一条公共艺术空中廊道连接老外街、羊毛衫厂及整个国际文创园区。届时通过空中廊道便可穿梭整个园区。“我们的改造,不能单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提升周边民众生活质量,使城市休闲与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张亚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改造,将老外街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外国人的社区、上海人的聚场、观光客的景点。

提升上海老外街形象,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目前,众多城市“千街一面”“万店雷同”的状况已经成为特色商业街面临的问题,而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名片的商业街不多,如何打出商业街的品牌、如何经营特色商业街,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上海老外街升级改造研讨会上,张亚江对老外街升级改造的目标和设想进行了汇报,希望能通过研讨会,博采众长,获得更多的创意和建议支持。

在听取了老外街国际文创生活园区设计方案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老外街将响应上海城市更新的需求,结合羊毛衫十四厂旧厂房改造,从原来的休闲商业街定位转型成为国内文创社会化国际社区。

改造要与老外街一期融合和互动;以熟带生,以熟客带生客,以熟项目带生项目。现在的老外街已经名声在外,也已经拥有一批忠实粉丝。周边是小马路和内街形式,外人不易发现,消费者不易引入。走过路过容易错过。要聚集人气,只有靠口碑、靠各个项目之间的带动,靠特色,靠目的性消费。

要与文创融合,在功能上要找出特色餐饮与文创的交集。文创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我们需要细分,要找到交集。引进什么样的文创?要对园区人气有带动的,与老外街特色餐饮相关联的,对园区其他产业有带动的。升级改造项目要引进文创公司、大师工作室等,如画家、艺术家工作室。

要巧用14羊毛衫厂旧厂房及区块空间。升级改造项目本身缺点:每一栋楼的面积不大,楼层较多。建议建一条天桥廊桥、室外自动扶梯等连接各栋楼,形成空间平台。可以参照借鉴一百商业中心、世贸广场等,玻璃顶棚、室外自动扶梯直接到达2楼。

搞好屋顶开发,屋顶花园、露台、玻璃顶、遮阳伞、屋顶咖啡吧、酒吧等。项目立体布局,室内室外互动,地面与天桥、廊桥互动。可以参照借鉴:番禺路381号幸福里、上生新所哥伦比亚公园等。

升级改造项目的初步设想,想要做的很多,但太分散。初期我们可以有发散性思维,但到了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应该聚焦、集中。项目最主要的亮点是什么?毕竟场地有限,面积有限,不能什么都做,要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做我们相关联的,做我们擅长的,做我们熟悉的。

项目定位要为今后运营留出空间。可以考虑开设周末集市,图的是热闹、人挤人、人看人的气氛,不单为了销售,利用街头集市进行交往。我们到欧洲、俄罗斯等地,看街头集市也是为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上海的街头集市少,若开办起来,容易聚人气。可以参考借鉴:嘉善老市,弄堂里的洋集市。嘉善老市到周末市集的时候,会有各国老外前来摆摊,顾客一半老外,一半中国人。口味缤纷的手工果酱、精致可爱的糕点、美味的土耳其软糖、品种多样的自制奶酪纷纷来“赶集”。 另外还可以考虑行为艺术与快闪。

上海商业杂志常务副总编辑陆志丰:上海老外街打响商业特色街品牌,区别于普通的商业街,如服装街、五金街,而老外街品牌内涵包含中外文化,是根据消费对象经营布局的国际多元化集聚休闲街,接下来升级改造的核心是提供新的特色服务,在多国餐饮特色的基础上做好休闲服务。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外国,形成一种特色文化,将特色餐饮拓展到休闲娱乐、购物旅游、文化教育等各种业态领域,使得内涵更加丰富。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赵抗卫:升级改造要引入知名餐厅,最终做到想吃饭的时候就能想到老外街;引进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如“李斯特钢琴大赛”“国际舞蹈大赛”“达利展”等,巧用时尚的噱头。

在规划的时候要抓住当代艺术,例如,规划雕塑用地,引进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引入现代先进的户外广告灯光显示技术,通过灯光秀吸引人气、赚取广告费;可以考虑把连接中环的那座桥冠名“老外街桥”,想办法导入中环东侧的人流。

打响老外街口号: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性,中国人眼中的外国性,青年人眼中的时尚性,上海人眼中的唯一性。老外街升级改造要有科学的决策,规划要依托精准数据的支撑。

希华集团副总裁索菲娅:老外街的希腊餐厅是地中海文化在中国的一个展现窗口,老外街的整体布局反映了生活品质,是对外经营的示范,通过老外街更广泛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希腊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昊青:老外街升级改造要紧紧依靠三个主题词:吃、科技、价值。吃,打造国际吃货的聚集地,把“吃”做透,“吃”这个行业接地气,是根基,是桥梁,“吃+” 是多种文化汇集,可以加入很多的东西。

关于科技,吃是种传统产业,但吃的业态也可以段位很高。可以充分融合创意科技,城市更新,所有东西的现场化,多媒体的互动,内心的幸福感,由震撼引起,通过艺术形态,吸引更多年轻人。还能进行对人流的控制,对数据的掌握。

关于价值,如何在吃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的价值,例如:外国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价值的改值,以吃为纽带,提供交流,以“吃+”“价值+”,形成一个凝聚全球客流的社区。

知名财经节目主讲嘉宾韩愈博士:通过到老外街进行实地调研,向THE ONE升级改造方案提出一些建议:方案要完善对老外街的认识,比如老外街主入口在哪里,有虹梅路、虹许路、华光路,若在虹梅路入口打造白玉兰建筑,要避免造成浪费,停车场、公园的规划还存在不确定性,“廊道”的改造也有不可控性;小酒店还不够聚焦;规划方案要在“吃、喝、玩、乐”四字上要做足功课,要增加玩的元素;现在的方案,功课做得还不够充分,缺乏用数据说话,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增加面积何时获取利益;方案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要创新导客方法,可以用文化、科技等手段,或者用灯光打造地标性的光柱标志。

上海市旅游局资深旅游顾问周丰年:老外街“心醉夜色”曾经被评选为“舌尖上的联合国”,但这是过去的老外街,实事求是讲,夜色有了,心醉不到,未来老外街要努力做到“文创区”“街区”“景区”三区合一,让老外街成为观察夜上海的窗口之一。

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老外街升级改造要有“一鱼永吃”思维。要做到用户思维、用户驱动。老外街升级改造要充分听取老外的意见。方案要厘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键是我是谁?

文创园区是轻资产,但是有20年的租期就可以作为重资产,可以上市。可以充分利用上海文创50条,上海36条,闵行20条,但目前部分政策正在落地。

目前,上海文创项目中明星行业为“电竞”。老外街升级改造的目标是要增加经济效益;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管理上可以参考河长、路长制度,设立“街长”。文创企业要用好政策,不能仅靠自己,升级改造中最重要的是选择。

我们说,文创园区是经济的反向指标,严寒是人类最美丽的景色,老外街升级要有国际视野和高度,紧跟时代趋势,不能割裂传统文化,不能做空中楼阁;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有混合多元化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领军人物很重要,升级改造一定要头脑清醒。只要有心,就可以创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商贸处处长孔福安:老外街升级改造要有科学的决策,规划要依托精准数据的支撑。曾了解到老外们觉得周五、周六缺少通宵休闲娱乐的地方,可以考虑二期改造成为外籍人士周五、周六的通宵休闲场所;用价值引领,对老外街要作深入调研,重点是要找出需求导向。

编辑手记: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关键还是要做精做细,在“特色”字上下功夫。要商旅文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历史文化风貌,充分利用好老大楼、老厂房等老建筑,要与产业相配套、与建筑及环境风格相协调,让商业、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要吸引符合特色街特色和功能定位的设计型、创意型中小企业入驻,增强个性化活力。

要彻底改变目前商业特色街同质化现象,一定要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引导和扩大消费、挖掘消费新热点。尤其要注重市场定位、业态结构合理和服务功能互补,实现错位发展,集聚特色品牌。

如何能真正做好特色商业街?正如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指出的那样,商业街的扶持和发展要切实做到“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希望老外街通过这次升级改造,真正成为上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商业街老外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李晶晶作品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红军中的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