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20年发展大格局
2018-12-28
引 言
1998年,痞子蔡(蔡子恒)在BBS上发布其原创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创了中国本土网络文学第一次冲击波,网络文学自此迅猛发展。《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发表因而被学者称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开端,1998年则顺其自然成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此后的二十年间,网络文学急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的面貌和格局,对传统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造成巨大冲击,开创了极具特色的网络文学新时代。这在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堪称史无前例,因而值得检视和总结。在二十年这个时间节点回顾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选择一纵一横两个维度来进行宏观把握,即纵向上的“马鞍形”上扬态势和横向上的三阶段基本走向。
一、纵向:“马鞍形”上扬态势
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上网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用户规模达到3.78亿,较2016年底增加4455万,占总体网民的48.9%①。相比较199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一次统计报告,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仅有29万台,其中25万台需拨号上网,只有4.9万台能直接上网,上网用户数仅29万人。②
为更清晰地展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20年的格局,这里试选取了5个时间节点(每五年选择一个点)。根据CNNIC第2、11、21、31、41次的统计报告可知:
网络文学发展情况变化表
从这五次的统计数据看来,我国网民规模呈现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发展而直线飙升的态势。但从网络文学发展历程看来,网络文学并不是随着网络普及的速率而直线增长,而是以“马鞍形”曲线发展之后呈现出上扬态势。
网络文学从异军突起至今的20年中,经历了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类似“马鞍形”上升趋势。由以上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仅仅四年之间,上网计算机台数由54.2万激增到2083万台,网民数也由117.5万人上升至近6000万人。这五年时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草创时期,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上网计算机数量的激增,发展势头十分强劲。1997年底,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成立,中国网络文学进入第一个高峰期。早期的网络写手开始崭露头角,如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邢育森、宁财神、黑可可、王猫猫等,都是在中国网络文学初期的著名写手。这一阶段倍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包括《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告别薇安》《八月未央》《我的爱慢慢飘过你的网》《性感时代的小饭馆》《蚊子的遗书》《悟空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等。通过自由开放的网络这一平台,写手们得以展现高昂的创作激情和文学才华,创造了一批经典网文作品,成就了网络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但好景不长,纳斯达克的互联网股在2000年3月崩盘,全球互联网行业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严冬。2001年底,“博库”以渠道方式创建电子阅读收费模式的尝试宣告失败。自此,网络文学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2001年《劳动报》如此报道:“仅仅数百天,网络文学的地位就大起大落。从恶意炒作,红红火火,大有想在数年之内取代纸质文学的地位,作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的霸主;到大网站惨淡经营,小网站纷纷倒闭,除了几名网络文学的年轻写手外,其他无名小辈只能发出呻吟之声。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③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学虽然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文学在消费主义环境中的地位,满足了文学消费者们或出于娱乐或为了文学性的需求,成为倍受欢迎的新兴文学形式;但另一方面来说,网络文学毕竟刚起步,各大文学网站也都处于摸爬滚打的草创时期,因而就其发展所需的外界条件而言,难免出现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断层。硬件条件的断层是指互联网、电脑设备的普及度到达了上一个阶段的顶峰和瓶颈阶段,这一特定层次的网络用户群体中的电脑普及度已经趋于饱和,网络文学若想更进一步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而受众则需要更容易接触到的电脑设备来进行网络文学阅读。也就是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其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张,而网民数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更为便捷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有作家分析:“阅读网络文学作品需要电脑等设备,使读者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随时阅读作品等原因,导致了网络文学处于现在的低潮。”④根据第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1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254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3370万人。⑤而第12次《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572万,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6800万人。⑥通过两次计算机数量和上网总人数的对比发现,从2002年伊始到2003年6月,仅仅半年的时间上网计算机数量已经翻了一番,网民数量也由3000万发展至6800万。可以看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程度与网民数量呈一定正相关关系,而网民数量则是定网络文学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也说明,网络与电脑的普及程度,在这一时期是制约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硬性指标。
另外,文学网站缺少运营管理经验是制约网络文学发展的另一大阻力。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的载体和摇篮,是专门传播和发布文学信息的网络节点,通常由一定的文学机构、社团、文化公司或者文学网民个人成立。发展初期的文学网站由于缺少经验,往往因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方式致使各方面运营难以为继。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2002年的互联网寒冬期,“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不得不把当时手中最具影响力的这一大型文学网站以1000万美元卖给全球传媒巨头贝塔斯曼,此后经营不善的榕树下再次被贝塔斯曼折价以500万美元卖给欢乐传媒。而当时的网络写手也面临转行危机,名噪一时的网络写手如安妮宝贝、李寻欢、云中君等,纷纷改行或投身传统文学创作。一时间,我手写我心的网络文学陷入了无大牌写手、无标志性网站、无网红作品的尴尬境地。
网络文学走出低谷平台期,开始触底反弹是在2003年。由前文CNNIC第九次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网络文学发展所需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而“软件”的“更新”则是以起点中文网的付费阅读模式出现为标志。2003年10月10日,起点中文网正式推出第一批VIP电子出版作品,VIP付费阅读模式计划正式启动,并且取得初步规模效益。2005年出现了当月签约作品稿酬发放突破100万的作者(血红),使电子出版迈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VIP制度”由此在业界推广,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此举则是为其他网络文学网站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商业盈利模式。
自此,中国网络文学网站寻找到一条全新的商业化模式,网络文学发展进入了“井喷式”的繁荣盛状,开启了互联网快速上扬时代的全新篇章。2008年7月,盛大文学成立之后,大手笔整合了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六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悦读网、晋江文学城(50%股权),同时还拥有“华文天下”“中智博文”和“聚石文华”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占据了当时整个原创文学市场72%的市场份额。签约的作家写手有韩寒、于丹、安意如、蔡康永等多位一线作家,一时间将网络文学推向大众关注的风口浪尖。2015年1月,原陈天桥治下的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合并组建为“阅文集团”,由原盛大文学的吴文辉牵头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有文学网站子品牌,网络文学再一次大旗高扬,一路上行,直奔“高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的作品数量已高达1400余万种,并有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的更新。支撑上述天文数字的各层次写作者超过1300万,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已接近60万人。⑦
二、横向:“三阶段”基本走向
如果说网络文学发展的20年在纵向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形”上扬趋势,那么横向看来,20年间网络文学的内容发展则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自我革新。按照业内专家的分析,所谓网络文学“三阶段”,包括“网络文学发展从草根生长、到商业模式的形成,再到数据为王”的第一阶段,“网络文学逐渐成长为主流文化形态、网络文学也开始被传统的文学、影视、媒体所接受并热捧,慢慢形成之前所谓的IP热潮”的第二阶段,网络文学未来“行业生态必然会向规范与高效的方向进化,向更垂直、更精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的第三阶段。⑧
网络文学第一阶段的三个关键词是:草根生长、商业模式成型以及数据为王。网络文学的诞生之初之所以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凭借的正是自由平等的草根特质。网络的自由准入原则使得任何热爱文学的人都能进网创作,这些来自民间的网络写手以“我手写我心”的方式尽情书写自我。内容上来说,仅以“平民姿态和平常心态写平庸事态,以撒播感觉来表征平庸”⑨,没有阳春白雪,不强调崇高,诙谐与严肃、粗俗与优雅在这里和谐共存。痞子蔡、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黑可可等是这一时期草根写作的杰出代表。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成型于2003年起点中文网VIP收费阅读模式,这一成功所获得的收入使得文学网站能够维持其自身的日常运营和发展。此后的各大文学网站基本都沿用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并随着网站自身的发展而日臻成熟。在此模式的驱动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写手,网络文学商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紧随着商业模式的成型,网络文学迎来了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词——数据为王。网络数据是一种用技术手段记录网民访问网站的每一个点击行为,在网站经营过程中被全方位运用。在文学商品化的时期,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成功的与否不在于其是否拥有深厚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而在于它点击率、收藏量的高低。点击率越高,月票越多,收藏量月多,说明这部作品的越受读者欢迎,也意味着其可被挖掘的潜力越大,市场价值越高。例如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仅连载半年点击率就破两千万,一年内达五千万。这让各个投资者看到了背后的商机,纷纷注资开发下游产业。不出所料,其超高的人气使得2018年《斗罗大陆》的动画版一经上线,三集点击率即破4.5亿。可以说,粉丝数据能反映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成败,也宣告着网络文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第二阶段:网络文学逐渐向主流文化形态转型的“IP热”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发展出了切实可行的商业运营模式,且拥有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这为网络文学向第二阶段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持。这一阶段的特征首先表现为主流文学开始关注并接受出身草根的网络文学。2008年,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共同主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启动,这是网络文学发展的10年来第一次与主流文学进行的最为直接、深入的对话,也是中国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的第一次正视。文学评论家白烨曾这样评价这次盘点活动:虽然从初审到复审均采用了传统文学视角和尺度,但活动的“意义不在于评了谁,把谁漏了,而在于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相互接近和了解。”⑩主流文学对网络文学的接受,还表现在作家协会开始吸纳网络文学作家。早在2005年,既是网络写手又是传统作家的安妮宝贝、张悦然等人加入中国作协。2011年,唐家三少、当年明月当选中国作协全委,成为中国作协最高权力机构的两位网络作家,说明中国文坛主流话语对非正统作家和草根文化的正式认可。另外,主流声音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正面积极评价也是主流文学接受网络文学的又一力证。2007年10月,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鲁迅文学奖,被认为是主流意识和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首次高调褒奖。此后,众多文艺界高层领导和知名作家、理论评论家开始关注网络文学,并对网络文学予以正视并加以肯定与支持。例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张抗抗、陈建功、高洪波、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知名评论家白烨等人都曾口径一致地表示过对网络文学未来发展的支持与期待。
第二阶段的特征还表现为: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网络文学与影视、媒体联袂打造文化产品,网络文学“IP热”的盛况全面开启。“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译为“知识产权”。狭义角度而言,网文领域的“IP”是指为大众读者熟知并具有巨大改编、开发价值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而在网络文学业内,IP则用于指代网络小说的改编、运营版权。网络文学作为IP源头,具有内容资源最丰富、可供改编的方式最多样、内容延展性最高等优势。2015年“IP”堪称网络文学业内最为火爆的关键词,因而也被称作“IP元年”。也就在这一年,网络小说《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小时代》的影视化取得空前成功,震惊业内。看到了庞大利润空间的文化投资者紧随其后,一时间业内涌入大量资本,电视剧、电影、动漫、音乐、游戏、演艺、纸质出版等各个产业多面开花,IP热度再三升级,形成网络文学“IP热”现象,这对网络文学的市场走向和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跨界合作,定制化创作。网络文学的行业生态向规范与高效的方向进化成了必然趋势,“定制化写作”已经出现,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一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更垂直、更精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突破数据为王的限制,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更加注重作品的内容与质量,越优秀的作品商业价值就越高,也越容易获得丰厚的回报,以此建立起“以质量论英雄”的网络文学市场规律;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还应更加关注读者和受众的阅读体验,以“工匠精神”完善跨界合作,实现定制化创作。随着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时代的深入推进,对于网络作家而言,需要改变以前完全依靠“激情、灵感”来创作的模式,而为网络文学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包括观众、听众、漫画、游戏爱好者在内的受众来写作,以前是作者为读者写书,以后则还需要为观众、听众、漫画爱好者、游戏迷来写作。业内人称它为“策划人制度”,“策划人将是一部作品IP化的整体操盘手。说简单点,一本书从创意发起,到大纲确认、内容创作、IP孵化、商务合作立项、剧本大纲创作、剧本创作、后期制作等,整个过程策划人将全程协助作者并参与。而公司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策划人制度来布局展开的。”⑪由产业链上的各方联手创作(开发)一个作品,让产业链各环节从作品创作的源头介入,以“定制化创作”实现“跨行业拓展”,这可能是未来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发展方向。超人气网络小说《择天记》影视化后惨淡的收视率便是一个教训,业内人意识到,如何制作出内容精良的高质量下游产品,应该被纳入宏观的统筹范围之中,这离不开网络文学行业内生态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的协调推进,也离不开对网络文学受众群体喜好的分析与关注。如何在商业化时代中坚守住文学的人文情怀,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创作出既有深厚思想价值,给人以精神愉悦、情操陶冶,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及下游产品,是亟待业界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网络文学发展的总体方向。这需要业内人士坚持“工匠精神”,杜绝恶意炒作和唯利是图、追求短期变现的推手,致力于内容精良且满含诚意的网络文学产品,从而提高网络文学整个产业的行业水平,为中国当代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贡献出一份文学的力量。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685063.html,2018年4月10日查询。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97/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5/P020120709345374625930.pdf,2018年 4月10日查询。
③子锋:《曾经辉煌的“痞子蔡们”结束短暂生命》,《劳动报》2001年11月29日。
④子锋:《曾经辉煌的“痞子蔡们”结束短暂生命》,《劳动报》2001年11月29日。
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6/t20120612_26729.htm,2018年4月11日查询。
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6/t20120612_26703.htm,2018年4月11日查询。
⑦新浪读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会上的发言》,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8-11/docifyixtym0732414.shtml,2018年4月12日查询。
⑧橙瓜:《萧何——网络文学不死,IP就一定会持续火热下去》,橙瓜网:http://m.chenggua.com/articleCen/8347,2018年 4月12日查询。
⑨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页。
⑩北京青年报记者:《“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结果引争议》,《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27日。
⑪橙瓜网名家访谈:《萧何——网络文学不死,IP就一定会持续火热下去》,网易订阅: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D99G1400521KU7N.html,2018年7月11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