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2018-12-28朱配利
朱配利*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引言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这一时期艺术的显著特点为:现实与人文,这一特点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创作主题的核心。这一时期的作品,敢于打破封建神权、禁欲主义等特权,冲破封建神权观念对人们精神甚至肉体的桎梏。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宗教题材为主,所绘制的神像中也添加了人的气息,主要以写实风格为主。
1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发展
1.1 春天的来临:波提切利等大师
文艺复兴的绘画是由“神”转为“人”的时代。在文艺复兴之前教皇统治的“黑暗一千年”里,圣母只是一个僵死的神的符号,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把女性生命融入到了圣母的神像中。15世纪中后期的艺术继续在宗教题材的个性化发面发展,只是有所不同的是,世俗性的艺术较以往增加。一些重要的画家,表现出了现实的生活题材,更显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波提切利。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位绘画巨人,集众多学科于一身盖世奇才,引领了西方绘画艺术走向了科学、完备、成熟、卓越的鼎盛时代,他就是达芬奇。他把光影阴暗技法推向了极致,微妙的光影不仅仅体现体积的意义,即“朦胧法”成为欧洲绘画中完全不同的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艺术形式。同事光影阴暗也开启了对光的理解,对色彩透视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他的一系列的绘画中看到如何把光影阴暗推向顶峰的过程。在他的《圣安娜与圣母圣子》中所体现的空气透视,正如达芬奇认为:“空气越近地面,蓝色越浅,越远离地平线,蓝色越浓。”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理论与实践直接影响到欧洲后来的所有绘画。此外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西方美术史建立了一座群像绘画的丰碑。首先构图方面是一个创举,平行透视的精确运用,构图上,两边的窗户线条准确的聚焦在正面的消失点上,构建了一个室内的深度空间,使画面具有无穷的纵深感。消失点的位置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央,使耶稣基督的形象得到了突出。耶稣的十二门徒在他左右,神色各不相同,构图在有序中得到了变化,在人物的造型中构成了波浪形的线型结构。其次是色彩透视的创立和明暗关系的运用,拉开了空间距离和强调了绘画的浮雕感。达·芬奇对艺术的追求,把微妙的明暗光影变化和复杂的层次关系达到了最极致的程度,树立起了一种典范,使文艺复兴的绘画达到了最高峰。
除了对光线空间等创举之外,在这一时期中,对人物的绘画更加世俗化,圣母圣婴都是现实中的人的形象,对人物的绘画更加追求真实性,我们可以从拉裴尔的绘画中体会到这些特点。在拉裴尔最杰出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中,与其他人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圣母以高度的完美、典雅、朴实、温柔和慈母般的人性化形象出现,没有光环。没有华丽的服饰,只有朴素的衣着,完全是人间母亲的形象。这幅图中的人物动态也别具一格,具有拉裴尔的独创性。我们可以从画面中观察到,圣母手中抱着的圣婴,即像要把圣婴从怀抱中送出又像将圣婴接抱在怀里。这种姿态的圣母是前所未有的,人间化得圣母也是前无古人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威尼斯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特点是以色彩表现为根本的绘画艺术流派。该画派反映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
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显示,画家不太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轮廓线,他们更多强调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细微差别。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贝尼尼、乔尔乔内、体香。
1.2 天水一色:威尼斯画派
作为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之一的贝尼尼,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着手解决色彩的饱和度与光线分布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中成功的体现了和谐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都熟知的《草地上的圣母》中的风景已经不再仅仅是背景,而成为全部图像的构成要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成为风景画。这幅作品中光成为主要内容,同时在光的影响下显示了自然环境和室外对色彩探索的意义。因为这里的风景不仅仅只是人物的背景,却成为唤醒主体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人物被风景包围,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这是构成西方早起风景画的重要内涵之一。威尼斯画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乔尔乔内,他的绘画形象轻柔、和谐,阴影扑朔迷离,不仅在威尼斯,而在整个世界上,他比其他画家都更擅长为形象注入活力,并能更生动地刻画柔嫩的肌肤。他的学生提香早期的作品都很精致、细腻。无论远观还是近赏都非常漂亮。但他后期的作品笔法更加大胆,着色更浑厚。提香为威尼斯作了一副最大的祭坛画《圣母升天》,图像中的人物超过了真人大小,其目的的可能是要引起虔诚的人在进入祭坛时的强烈注意力,使其在视觉和心灵上感受到神的巨大力量的冲击。
2 结束语
文艺复兴美术史是欧洲艺术史最富有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她复兴了美术更是发展了绘画和雕刻,尤其是绘画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完成了对空间的征服,集大成者达·芬奇将三维透视、色彩透视、解剖学、明暗光影推向了高峰,尽善尽美的把古典的传统美术人性化、审美化、和世俗化,建立了后世的美术法则和标准,成为西方美术史的典范。
[1] 李倍雷.西方美术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3.
[2] 范梦.西方美术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9.
[3] 保罗·约翰逊.时代的印记[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01.
[4] 英)斯坦普著,吴冰青译.文艺复兴的秘密语言[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02.
[5] Jerry Brotton著.文艺复兴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