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野下艺术作品中的真理问题
——以梵高的《农鞋》为例
2018-12-28吴奇霜
吴奇霜*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引言
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使事物原初地呈现出来,不去做主观先入为主的选择和判断,排除整个外部世界和传统知识,按照事物对我们呈现出来的本然方式去认识,这也就是所谓的现象学还原。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立场出发,探索艺术作品中的真理问题,有助于我们打开探索真理的新视野。海德格尔对梵高的名画《农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真理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中较为清晰地体会到海德格尔的真理观,所以我们有必要遵循他的思路,以梵高的《农鞋》为例,展开对艺术作品中真理的追问。
1 艺术作品与物
海德格尔沿着艺术作品追问艺术的本质,他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就首先是对物的追问开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考察,他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物的存在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艺术作品存在于它所创造的意义世界中。一旦一件物成为艺术作品,它就被赋予了某种意义,在这个艺术作品中的物不再具有现实功利性,其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普通物体却没有这种存在方式。
普通物体比如说器具,它是一种高于一般物的人造物,介于一般物和艺术作品之间的物,它也是与艺术作品较为接近的物。器具首先是一种作为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的物的存在,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和废弃,从而变得不再有用,它作为器具的可靠性就消失了。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器具实际上是什么,但是这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器具的本质存在究竟是什么,而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能做到这一点。就像农妇的那双农鞋一样,农鞋作为一种普通器具性的存在,首先在于它具有有用性。而当下田劳作的农妇穿上这双农鞋劳作的时候,也就是她在使用的时候,农鞋本身的存在越是不被觉察,它作为农鞋的存在才是越真实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农妇只是看到农鞋的有用性,而看不到农鞋的真实存在。
海德格尔通过对名画《农鞋》的分析认为,艺术作品使得我们懂得了真正的农鞋是什么,因为梵高的农鞋不是为了使用这双农鞋,而是为了展现农鞋实际上是什么。在现实使用世界中,农妇的农鞋是诸多存在者之中毫不起眼的存在,而只有艺术作品才真正揭示了农鞋作为一种存在者的存在本身。现实世界中农妇的农鞋完全被工具化了,成为一种被使用的东西,而全然不顾与它相关的意义世界。所以在真正的目的使用中,人们对于器具的存在是不可能觉察的,这是由使用的本质所决定的,而凡·高的油画作为艺术作品却揭开了这一器具即一双农鞋作为存在者真正是什么。由此,海德格尔进入了对艺术与真理的分析。
2 艺术与真理
首先我们先理解真理的涵义。长期以来,传统哲学是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观为主。客观对象与主观认识是否具有一致性被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也是检验知识是否为真的方式。而海德格尔反对这种认识真理的方式,他认为如何检验真理是次要的,而关键在于揭示真理的本质。由此他提出真理应当是关于存在者存在本身的状态,是存在者的一种敞开和无蔽的状态,换言之,真理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
艺术作品作为真理显示自身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使得事物显现其存在的真实面貌。由此,海德格尔给艺术的本质下了一个定义:“艺术的本质或许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在日常生活中,这个世界上的物只是作为被遮蔽的存在者,尚未显现自身。我们平时习惯了用科学认识的方法区分事物,把事物当成外在客体和对象加以占有和利用,用主客二分的态度对待世界,而那个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诗意世界往往被遮蔽和掩盖了。所以存在者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它不是不存在,因而不能按照本然的状态显现自身。而在艺术作品中真理的自行置入,使存在者显现自身,从而开启一个意义世界。所以说,真理就是这样一种无遮蔽状态,真理的本质就是显现的和背后隐藏的一同出场,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者的自身显现。
海德格尔认为凡高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它的意义绝不是仅仅是在再现了一双现实存在的农鞋,而是揭示了农鞋的世界,让存在者的自身得以敞开。海德格尔认为,要是没有凡高的艺术作品《农鞋》,就无法创立一个与之相关的农妇的世界。海德格尔在文中对鞋的描述如下:“只是一双农鞋,此外无他,然而—从鞋具那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沟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以上这些诗意的描述告诉我们:进入了艺术世界的农鞋,它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个活泼而具体的世界。通过这幅画,我们放佛看到了农妇的真实世界,农妇那充满奔忙劳碌、充满着生存的艰苦、酸甜苦辣的生活与命运。所以说,艺术能展现隐蔽在这双农鞋背后的世界,他把这隐蔽在艺术作品后面的世界称之为存在的真理。他这里所说的真理也并非是我们平常说的事物本质、规律,或者逻辑上的正确,而是一种存在本然面貌的显现。
作为艺术作品的农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意义世界,展开的是一个真理的世界,这真理是作品的深层意蕴,也是艺术作品中最本质的东西。艺术作品绝非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模仿,而是将处于遮蔽状态的存在者开启出来置于到真理的光亮当中。艺术的去蔽作用使得存在者显现它自身,而且这种显现是永恒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是艺术作品所固有的。
3 真理在艺术中的展开方式
在探讨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时,海德格尔用大地和世界两个概念来阐释艺术本质的揭示过程。海德格尔的真理指的是一种遮蔽和揭示的关系,它是在遮蔽中解蔽自身的艰难过程,是一种澄明的存在状态。艺术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世界和大地一个开放一个锁闭,大地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亲密的争执关系,在争执中,真理显现于艺术作品。
一方面,海德格尔认为所谓的世界是显露出的意义领域,是人与周围生存环境全部联系的总和,是和人生存相关的生活世界。只有作为意识主体的人才有能力建立一个意义世界,让存在者自身显现。正是因为艺术不以使用为目的,进入艺术鉴赏中的人抱着纯粹欣赏的态度,通过自身价值判断的尺度,进而通过赋予意义而将世界照亮和敞开。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就像梵高的农鞋是那个属于那个农妇独特的世界,而不只是我们现存的物质世界。只有当我们走进艺术作品营造的意义和价值中,世界才会向我们不断敞开,从而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
相对于世界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大地具有永恒的遮蔽性,是处在黑暗中那些事物背后的东西。大地是封闭的,而世界是敞开的,虽然二者看似对立而实际上是相依为命的整体,它们统一于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中。二者之间构成一种类似在场和不在场的关系。世界和大地是相互作用的,二者之间是一种争执的关系。但这一争执在艺术作品中达到了调和统一,在在场意义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它作为在场的背景而存在。经由“在场”而显现的背后广大“不在场”两者的一同出现才构成了真理的内涵。大地和世界的抗争也就是遮蔽和去蔽的抗争,两者的关系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动态生成中,存在的真理也就存在于大地和世界的不断冲突和对抗中被昭示出来。
4 结束语
海德格尔用现象学的方式通过对艺术作品《农鞋》进行哲学的形而上的反思和阐发,具体分析了梵高的农鞋是如何显示存在本身的。他用诗一般的描述说明了正是隐蔽在农鞋背后的意义世界,才使得农鞋作为一个存在者而存在。由此农鞋才从日常使用的遮蔽性中进入澄明的状态中,这种无遮蔽的状态也就是海德格尔的真理的发生。在传统美学中,艺术的真理性往往不被承认,而海德格尔的真理存在论却超越了近代美学,认为艺术是真理发生的重要途径。他抓住与一般的自然之物和器物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者进行分析,阐释它能如何能使存在本身得以昭然敞开。从而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就是揭示存在者的真理,真理本身是一种无遮蔽的状态。
从对艺术作品的存在性的阐发到艺术和真理的本质关系再到真理的展开方式,最后得出艺术中显现的真理是存在的敞开和揭示。这种存在意义上的真理让我们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正是与人生存相关的意义世界才构成了真理的基本内涵。也正由于此,海德格尔特别认识到艺术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将艺术的地位重新奠定甚至具有了哲学本体论上的意义。海德格尔那些对艺术的形而上的沉思,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艺术之谜的最终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真理问题开拓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世界。
[1] 海德格尔(著), 海德格尔选集[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 孙周兴( 译).林中路[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 刘旭光. 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关于现象学视野下艺术中真理问题 [J].学术月刊,2007 (9) :111-116.
[4] 郭文成.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思想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006.
[5] 肖朗.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例 [J]. 孝感学院学报 2006.01.
[6] 杜学霞. 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思想 [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