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的诗歌意象研究

2018-12-27张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王维白居易杜甫

张丹

摘 要: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在表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笔者通过对王维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意象进行分析,发现诗歌意象是诗人在民族文化的制约下,恰当选择客观事物充当意象载体,构建诗歌意象语言,进而将自己的情感赋予物象,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出來的过程,因此,诗歌意象是诗人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思想及感情而将自己的个人思想及情感的外在符号化表象

关键词:诗歌意象;白居易;王维;杜甫;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1

1.诗歌意象

在诗歌意象的语言中,往往通过具体的客观事物来寄托情感,以物寓意情。李孝诠(2004)认为:“诗歌意象即是诗人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思想及感情而将自己的个人思想及情感的外在符号化表象。Spurgeon认为:“意象界不仅能够通过人的感官去感知,而且能够通过头脑和情感为其所感知,是主客观的外在表象统一体。因此,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其实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不以人的情感而变化,但是其一但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具有诗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在此过程中,诗人根据已有的美学经验对其进行加工,将其真实情感和思想寄予客观物象中,借助客观物象表达自己内在丰富的情感。简言之,意象是诗人将其真情实感融入客观物象之中,借其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一种赋予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为人所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2.王维诗歌中的意象研究

王维诗歌中的意象,是其情感的展现,是隐逸表达诗人心迹的明证。《红豆》是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的再现。诗人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指下文的相思之情,以物寄相思,用红豆作为赤城友爱的象征。“春来发几枝”,承得自然,也将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更为亲切地表达出来 。“愿君多采撷”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通过红豆抒发自己的情感,更能表达出诗人对于友谊的珍重及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在其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诗人借“茱萸”这一物象,表达了兄弟彼此间的思念之情,是诗人友情、乡情和亲情的真实流露。诗人作此诗 时正是重阳节,为了谋取功名,其一人身在异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想念,对自己孤子出境的感受,在佳节来临之际,未能与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兄弟们未能完全团聚,其身在异乡的孤独之情,更能够感受到佳节来临之际,未与兄弟们团聚俄而感到缺憾,此情更需体贴,曲曲折折,深能体会其真情所在。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溪水的尽头,似乎无路可走,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都是那样的 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其悠然自得,反映了其处事的态度“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领略自然的美好的高人”。

《寄荆州张丞相》中“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通过象征性意象,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惆怅,自己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向相识的张丞相送去一声问候,抒发了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作者即抒发了对张九龄的怀念,是他提拔和任用了自己,同时也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不满,不与那些官僚同流合污,终将隐居山川田园之中,最终抒发自己无从寄书,抒发自己的难言之痛,意在言外。

3.杜甫诗歌中的意象研究

“以自然物象完成 对人的主体生命的暗示,以主体生命完成对客观化自然的审美再造,就成了审美物象得以生成的必要前提条件”。杜甫诗歌中的风雨意象能够从不同角度表现诗人的真实情感,是个人情感背景的烘托,是对社会背景的渲染和象征。诗人的忧患之情、悲伤之情往往在风雨环境的衬托下展开,是诗人民本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表达,刻画了诗人忧患的精神历程。

在杜甫的诗歌中,风雨意象在其诗歌的前期作品中往往呈现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表现其得意与 自信之情。《夜宴左氏庄》中“林风纤月落,云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苇草堂”,这则诗歌描写了庄园静夜景色:上句点明夜景,下句紧承宴事,意象和谐而又形容妥帖,威风起于林间,纤纤初月已落,舒缓的语调与和谐恬静的景物相照应,潺潺细水沿着花径流淌,清冷的露珠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夜深了,朋友们宴饮的兴致却不曾稍减,在悠扬的琴声中,互相赋诗助兴,反映诗人此时此景的陶醉。作者在此诗歌中取象自然而脱俗,“林风、纤月、湛露、净琴、暗水、花径等自然物象,使诗篇透着隐隐的生气和散着丝丝的野趣;而叙事如检书、看剑、引杯、咏诗却有不辜负风月,极切于情境之中,可谓良辰美景,赏心悦目,四美毕具;通过其巧妙的文字描述,用“落、张、流、带”等字将这一系列意象巧妙地连接起来,让读者欣赏时,有句句清新、妙不可言之意,结尾之处又用含蓄不尽的笔法点出自我的感受,景与情浑然一体,陶醉其中,和谐之美,与其产生共鸣。

其诗歌《客亭》中“秋窗犹曙色,落木会高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露中。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此诗词中高风枯木是悲伤的意象,以秋色秋风起兴,表达自己并非没有才德,碰到这种“圣朝”,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辈子就随它去吧!通过使用这种反话的矛盾手法映衬当时的政治黑暗,揭露其黑暗的真相。

参考文献:

[1]韦爱萍.王维诗歌意象研究[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55-66.

[2]傅艳华.白居易诗歌意象研究[D].2011年陕西理工学院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3]刘芳.诗歌意象研究[D].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开发表博士论文.

[4]钱爱娟.论杜甫诗歌中的风雨意象[D].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5]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开发表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王维白居易杜甫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即事
杜甫的维稳观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