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界

2018-12-27马军

新青年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贤人宋濂境界

马军

若论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讨敌檄文,宋濂的《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无疑是其中之一。该文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逻辑严密,顺应民心,特别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不仅有力配合了北伐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也为明王朝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基础。

宋濂之文,庄重典雅,委婉含蓄,底蕴深厚,气象远大。海内外文人雅士登门索要诗文者不计其数,据门人郑楷所撰《行状》中有记:“造门求文之士先后相机,蛮夷朝贡者数问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刻板国中,高句丽、安南使者至购先生文集,不啻拱璧。”使他毫无悬念地成为明代的文臣之首。

但就是这样的文坛泰斗,却于渐臻大成之时,悔意日浓。他在《赠梁建中序》中这样坦露心迹:“余年十七八时,辄以古文辞为事,自以为有得也。至三十时,顿觉用心之殊,微悔之。”至于“殊”到什么程度,他在励志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前辈学问渊博,威望素著,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虽寥寥数笔,其苦心孤诣可见一斑。

“及逾四十,辄大悔之。然如猩猩之嗜屐,虽深自惩戒,时复一践之。五十以后,非惟悔之,辄大愧之;非惟愧之,辄大恨之。”究竟何以如此悔不当初呢?原来是他醒悟到“溺于文辞,流荡忘返,不知老之將至。”由溺而悔,而愧,而恨,甚至还要烧掉须臾不可分离的笔砚,可见其决绝之深,以至若此。

其因由文中也说得十分明白,就是要“游心于洙泗之滨”,与“周公、仲尼”为伍,那才是自己最应该努力的目标。原来那些废寝忘食孜孜以求,都浪费了大好时光。本以为拾级而上,登上山顶,我即为峰。不承想,绝美的无限风光原来在对面那座更耸的峰顶。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名满天下的文士,而要做一个影响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想家。

在风景秀美的庐山上,刻有一首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题诗,大凡至此一游者,多不会无视而过。诗曰:“昨夜月明山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來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倦茅屋。”

短短四句,区区二十八字,然所含内容却十分丰富。无论横看、侧看,见仁,抑或见智,都不会无所收获。月华如水,银辉似玉。山风徐徐,松涛阵阵,舒膝高卧,酣声如雷。多么美好的意境,简直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画家笔下绝对是一幅不俗的《月下高士图》。可山下,却是雷声滚滚,风雨大作,多少竹篱茅舍在席卷中涕泪滂沱。在同一个时空,境遇竟如此天壤。无它,惟境界不同尔。

宋濂晚年,人生境界有了质的飞跃,很少夸奖臣子的太祖朱元璋竟当众称赞他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句堪称经典的论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何止是诗词,大千世界,万物众生,都莫不如此。

佛祖拈花一笑是境界,大禹治水是境界,李时珍尝百草是境界,从容一世的杨绛是境界,为人类摆脱饥饿求索一生的袁隆平是境界……

境界是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心灵的温度,精神的纯度,犹如真实的镜子,每个人的一切往往尽在其中。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贤人宋濂境界
竹林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贤人喝贤酒
宋濂诚信求学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