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富强携《决战江桥》入围电视“金鹰奖”

2018-12-27姜冬梅

新青年 2018年12期
关键词:马占山江桥嫩江

姜冬梅

无师自通小画家  写板报写成了企业干部

1952年初春的夜晚,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父亲崔春芳看了一眼虚弱的妻子张敬贤:又是个男娃,就给他起名叫“强”吧。崔春芳是小村里唯一一个有文化的驴皮影艺人。

父母记得许多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小富强是在妈妈的背上听着故事长大的。跟着驴皮影戏团辗转演出。崔富强五岁起,开始去影园子看驴皮影。长本皮影戏《薛刚反唐》、《岳家将》、《诸葛亮借东风》、《西游记》等等。不但看影听唱,还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影人儿好看,有趣儿。便照着“影人”开始画画。描龙画凤,六七岁时,他已画得像模像样。大人们看了他的画,都要赞扬一番。上学后,崔富强负责班级的墙报,报头都是最漂亮的。初中毕业留城,分到和平厂,崔富强开始在车间写板报,画报头。本职工作也分外努力,一路入党提干,从车间团支部书记到车间工会主席。32岁当上了厂工会副主席,再后来,又任副总经济师,多经部部长。真是应了那句俗语:一招鲜,吃遍天。写板报成就了崔富强前半生许多事情。

十年磨砺成一戏,剧情打众粉丝

在省职业艺术学院讲学时,学员大多是文化局长、专业编剧。崔富强常自嘲“我就是个半吊子写手,哪里是什么戏剧家。”学员们很是奇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绿林好汉”,8年内,几乎年年有影视作品推出,既有巨额资金投入,作品又能卖得出去。有什么门道呢?

哪里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是自律的厚积薄发。崔富强从七岁起就泡在剧场里,看了许多戏。《打金枝》、《秦香莲》、《十五贯》、《窦娥冤》……从评剧到话剧《列宁在十月》、《千万不要忘记》、《江姐》。

进工厂当学徒工,别的青工业余时间打扑克,下象棋,围堆闲扯。崔富强却坐在工具箱边,读《资本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论》,夏衍的《蒙太奇镜头与电影艺术》。当时的“闲书”,成了他四十年后写电影、电视剧的理论武器。之后,崔富强调任厂宣传部青教办主任,兼任青工培训班政治教员。谈古论今、诗词、典故信手拈来,青工都爱听他的课。其间,谢珂的文章《江桥抗战与马占山降日前后》,让他如获至宝,萌生了把这一历史事件,昭然于世,以慰抗日英灵的想法。

调厂工会,他一干12年。开录象厅、卡啦0k厅,以三百元的注册资金,投入职工技协,创造效益百万元。在多经部,办三产。承包费成几何数增长。转眼,多经部便成了最有钱部门。厂领导大会小会表扬崔富强:什么智高人膽大,改革有办法,敢为天下先……

崔富强经营上的大手笔,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却也让许多人心情不爽。那些不愿意做强人部下的头头们,纷纷到工厂负责人那儿告状。一位副厂长被派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富强成了副总。他将那位万人国企老总痛骂一顿,挂印封金,辞官去职,下海经商了。

在科尔沁草原上倒肉牛、倒牧草。开烧烤,卖禾田白酒。商海沉浮,一路拼杀。2002年,企业破产重组,新上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在崔富强做团委书记时,当过基层团支书。念及30年来崔书记为企业操劳,又有才气,便把他召回企业重新任职。创造了万人企业,建厂50年中两个不同寻常:准厂级干部一骂辞职,辞职后又被重新招回任职。在那段流落江湖的日子里,崔富强秉承初心,写出了电视连续剧《血战嫩江桥》的最初剧本。

凡事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2005年,市话剧团排演他的《马占山血战嫩江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崔富强在剧场看演员们排练,心情特好。终于由一个看戏人,变成了写戏人。

最初剧本《血战嫩江桥》只有15集,不足20万字。从剧本修改,到找投资,立项目,整整经历了12年。最早为剧本提供帮助的是时任中囯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高炮团的邱利锋政委。他是崔富强的文友兼挚友。剧本的初稿由他出资,打印成册。而第一个读者,则是一位打字员:“我觉得这个本子真实感人,很愿意读下去。”这个普通女孩的评价,竟让崔富强平添几分信心。将剧本交给了市文化局戏工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郭大斌斧正。

郭老师的评价是:“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剧本。如果我有能力拍,我都愿意做导演。”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庄树谦看过剧本。将崔富强叫到嫩江宾馆,见央视的一位制片人。原来,央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拍摄大型纪录片《抗战》。制片主任曹洪臣,来齐市踏查江桥抗战遗址,庄部长把剧本推荐给他。

曹洪臣拿到剧本之后,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将剧本读完。回京后,即找到马占山的孙子,时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的马志伟。马志伟看过剧本,直接给崔富强打电话:“全国有14个电影和电视剧剧本写马占山,写江桥抗战,这个剧本是最好的。”崔富强受马志伟之邀启程赴京面谈。马志伟明确表示对剧本的认可,并同意代表马氏家族,向作者授权。接下来,曹洪臣将剧本送央视重大题材小组审查。著名作家李准是副组长,看过剧本后,提出两条意见:第一、马占山是国民党上将,不是共产党上将。有关他的剧,不在重大题材小组审定范围。第二、此剧只能商业运作,中央电视台不可能出资拍摄这种可能引起历史争议的剧。

当时,崔富强有个师哥叫房东发,停薪留职,在天津开了一家电子公司,经常给天津电影制片厂剪辑一些节目。看了崔富强《血战嫩江桥》剧本,房师兄的儿子就把剧本发到了新浪网。没想到,一周之内,点击率达到了37万人次。网友们纷纷点评,说这个剧本写得真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天津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中心主任王建为,得知网上点击情况,看到第十集,就给崔富强打电话,约他到天津,洽谈此剧的版权转让事宜。

崔富强立刻赶赴天津,签订了合作协议。三个月后,崔富强将剧本扩写到35万字,基本达到了30集的规模。接着就是跑资金,跑立项……跑了两年没跑下来,合作协议就此作废。

这时,邱利锋从部队转业,创建了神鹤剧本工厂。将电视剧《血战嫩江桥》作为齐齐哈尔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项目,全力推进。后省委宣传部又把该剧列入全省特别扶持文化项目。崔富强到了哈尔滨太阳岛龙江卫视新闻中心,十五个日夜,与中心主任米仓吃住在一起,将剧本扩写为45万字。

明星加盟引发热议,《决战江桥》 入围“金鹰”

2015年“五一”节刚过,天津传来消息,曾经参与过电视剧《血战嫩江桥》运作的原天影艺术中心制片人高峰,在北京找到了一家公司,有投资该剧的意向。一周后,北京元典星琨影视文化公司老总元始,一行三人来齐。在时任市文联主席邱利锋的协调下,元典星琨公司与崔富强及神鹤剧本工厂达成了合作协议。随即,投资方将剧本送到李幼斌手里,李幼斌三天后回复:“这是我看过继《亮剑》之后,最好的战争题材剧本。”马占山这个特别的军人形象,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表示同意出演主人公马占山。

李幼斌的加盟,使参与该剧运作的各方,信心倍增。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参与联合摄制,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经全国政协、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广电总局层层审批,终于成功立项。剧组方面又请来了张光北、江水、段鹏等亮剑原班人马。加上刘威、施京明、沙景昌、刘金山、米学东等老戏骨,组成全明星阵容。就在这时,投资方找了山西一位剧本统筹,即所谓二编剧。认为该剧缺乏女人戏和武打戏,加进去几个日本女特务多次刺杀马占山的桥段。这引起了崔富强的极大反感,坚持剧本的历史性和真实性。崔富强以书面方式,通告投资方,希望他们慎重考虑原作者意见,否则,将收回版权。

三天后,投资方代表和制片人飞来鹤城,与崔富强当面会谈。并请他到剧组,对二编剧所有修改部分,作统一的再修定,力争在保持原作主体风格的前提下,又兼顾一定的娱乐性。至此,2015年秋季,马占山《决战江桥》在大连关东影视城,如期开机。

2017年7月8日,《决战江桥》登陆天津卫视、黑龙江卫视,两个台同时开播。天津卫视的收视率,冲到过全国前四。在此前后,有北京、南京、沈阳、大连、济南、昆明、成都等20个大的地方台,相继播出。

電视剧《决战江桥》总投资6500万,在今天的电视剧制作中,不算大投入,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该剧,经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入围2018年全国第29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2018年6月14日崔富强进京,在中国文联大楼,参加“金鹰奖”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全国观众金鹰奖入围剧目投票中,一度冲入前6名。

目前,崔富强的电视剧本《胭脂沟》、电影剧本《画碟》作品研讨会已经完成。下一步,他将把创作重点放到对黑龙江流人文化的研究上,完成电视剧《天荒》的创作。只读过七年书的崔富强常常感叹:经历才是人生最大人财富和最好的老师。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走下去。成为这片黒土地上,最有激情的讴歌者。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马占山江桥嫩江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阿干之歌
磨尔沟恋歌
罗拥军艺术作品欣赏
威立雅绿色行动上海行 小小环境观察员参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嫩江情
梁喜才:嫩江水畔的领头雁
真的人,活的历史——写在《马占山抗日传奇》编后
浴血江桥——打响中国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