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018-12-27窦丽霞
窦丽霞
一、 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大豆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病虫害问题也更加突出。从当前病虫害的发生现象来看,其病虫害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不仅降低了大豆的质量,而且也使其产量逐渐呈下降趋势。例如,在大豆种植中,大豆食心虫、根腐病都是比较常见的。针对这些病虫害,虽然很多农民采取了一些方法对其进行防治,但其防治效果并不明显。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农民作为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体,其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对来说,这些农民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十分缺乏相关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在实际种植中,大多数农民过于重视大豆栽种的过程,而忽视了病虫害防治对大豆产量的重要性,其防治意识都比较淡薄。通常情况下,农民只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农药喷洒,却没有掌握喷洒的科学方法。甚至还有一些农民预防意识比较差,当出现病虫害时,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没有合理的把握病虫害防治的时间,而且防治手段比较落后,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损失。因此,对病虫害防治是有一定要求的,不仅要把握好防治的时间,而且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
除此之外,随着病虫害的增多,农药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农药市场也变得更加混乱,假药等问题不断发生,其农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大豆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甚至假农药还会增加病虫害的严重性。而且还有一些不正规的厂家,农药的说明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农药的喷洒方法未进行明确标记,或者农药的用量标记错误,都影响了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进而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 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病虫害防治观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必须要提升农民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将预防理念贯穿到大豆种植的整个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进行病虫害治理。首先,要注重地块的选择,尽量挑选肥沃合适的土地。例如,选择有机含量超过3%的为洼地。然后,再进行整地的工作,合理轮作、秋翻整地,提升土地的营养含量,并且还要尽可能的减少重茬、迎茬的面积。
其次,为了减少越冬虫源,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整地工作,不能耕翻太深或太浅,要确保土壤的含氧性,通常情况下18cm至22cm是最佳的深度,可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对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 科学的选种,也可以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的进行。要根据大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分布,寻找合适的品种,不仅要确保种子的质量,而且还要对种子的抗病能力、抗逆性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选择优质的1级或者2级品种。在购买种子之前,可以像种子专家进行请教,或者让有经验的让人帮助购买,以免质量差的种子,带来病虫害等问题,影响大豆的产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在播种前,还要做好种子的检查与筛选的工作,将一些瘪粒、病粒等有缺陷的种子及时剔除,并且要确保大豆种子的纯度至少达到98%。同时,还要注意如果在一块地上连续种植大豆,尽量不要连续选择一样的品种,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虫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种子消毒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在种子种植之前,都会采用冷水浸泡的方式进行消毒,以免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影响种子健康发芽和成长。
第四, 合理密植,把握好播种的時间。合理密植,使其深度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保证植株之间的通透性,进而促进大豆快速生长。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播种,通常情况下,当地温在8℃左右时,为播种最佳的时期,有利于培育出高质量的大豆。
最后,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施肥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总体产量,而且与其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在确保肥料质量的基础上,要采取合理的施肥方法。对大豆进行施肥,一般都会采用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该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氮肥、钾肥、磷肥结合也是一种新方式,对大豆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施肥之前,要对种植地块进行分析,如果该种植地块为洼地,最好施钾肥。如果是坡地,比较适合施氮肥,确保土壤中营养含量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增强苗的抗病能力。
三、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传统的防治方法只是一味的增加农药量,不仅影响了大豆质量,而且也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对传统防治方法进行创新,提升防治的科学性、有效性。例如,可以采取有效的化学方法,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合理的应用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或者喷射预防病虫害的药物。但这种方法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必须要合理的控制农药的量。为了宝华生态环境,一般都会采取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如,在防治大豆霜病毒时,可以采用甲霜灵拌种的方式,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164400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