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红色歌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多重维度

2018-12-27刘繁荣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 要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右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共产党在右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探索。本文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右江红色歌谣宣传方式诞生的成因及从三个维度阐释了红色歌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红色歌谣 马克思主义 多重维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年广西高校科研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KY2015YB285)、系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410)、系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系广西马克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百色学院基地的资助项目,同系百色学院2017年教改课题资助课题(2017JG42)。

作者简介:刘繁荣,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223

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以来就极为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義的大众化。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掌握群众,才能变为群众的革命行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右江地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以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大众化宣传路径,即红色歌谣宣传方式。

一、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宣传方式诞生的成因

(一)右江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山歌习俗

右江地区聚居着壮、汉、瑶、苗、彝、仡佬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壮族人口最多,故右江地区又是闻名的壮乡地区。众所周知,壮族有山歌节“三月三”,壮乡人民历来能歌善舞,擅长以山歌来展现生活的状态,依歌传情,抒发自己的情感。除壮族外,瑶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爱唱山歌的特点,各民族群众素有对山歌、赶歌圩、参加歌会的风俗习惯,歌圩或歌会富有受众多、影响大、感染强等优点,极具有宣传效应。歌谣宣传极为贴近群众的生活,契合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极易被群众所接纳和理解。右江地区的革命者充分依托本土山歌文化,大量创造革命山歌,通过上街拉歌、对歌,赶歌圩等方式,把革命道理宣传到千家万户,走出了一条山歌宣传革命道理的新路子。

(二)右江地区各族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旧中国的文化教育基础非常薄弱,根据美国传教士郭斐蔚的粗略估计,旧中国的百姓识字率为十仅一二。 旧中国的右江地区教育水平较之全国则更为滞后,表现在群众的识字率较之全国更低。百色起义前,国民政府广西教育巡视员王文效认为右江地区的教育“令人惊异”,认为右江地区身处“云贵交通之孔道,而教育如此落后,殊出人意料”。 王文效本以为该地区教育理应较发达,理由是该区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是三省鸦片买卖的主要集散地,也是云贵地区鸦片销往粤港地区的商贸通道,是鸦片贩卖税收重镇,故认为商贾发达的地方应该教育也发达。但是由于近代的右江地区小农经济濒临破产,农民生活困窘,加之战争频繁、百姓赋税重,而且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近代右江地区教育极为落后。 百色起义前夕,右江地区的工农绝大多数未曾接受教育,文盲和半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该情况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民众中的传播,也阻碍了民众对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的理解。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解决群众“看不懂革命理论”的现实难题,改“文字”式宣传为“语言”式宣传,改“视觉传播”为“听觉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群众化宣传方式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已深知宣传工作要群众化,认识到“利用最普通的表达方式”在群众中开展广泛宣传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四大”上就极为重视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它提出了诸多有关“宣传工作”方面的决议,如针对“不识字、识字不多,不善听纯粹理论”的职工,应该注意“切身的实际问题”,改变原有计划,筹划好新方案,如可以设办“临时的演讲会”等。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就有提出宣传工作要贴近大众生活的意思表达,认为像标语、图画、演讲等灵活方式宣传效果不逊色于政治学校。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红军战士根据客家人爱唱客家山歌的习俗,自编了许多红色山歌,传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增强了根据地人民革命的信心。在右江地区,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井冈山革命有益经验运用到右江的革命实践中,即走大众化的宣传路子,并且尤为重视培育少数民族骨干,重视发挥少数民族骨干宣传革命道理的优势,如通过少数民族干部把红七军政治主张编成少数民族山歌,选派少数民族骨干进行长途歌会,通过灵活的山歌对唱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二、红色歌谣多维度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红色歌谣传播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百色起义前,东兰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就已经开始编唱红色歌谣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了。众所周知,韦拔群曾远赴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较为系统地学习过《社会科学概论》、《中国农民问题》、《国民运动与农民运动》等政治理论课程,也较为全面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学成后就回了东兰,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致力于传播革命思想。针对广大农友们文化水平低,大多不识字的特点,他把自己所学的革命理论编成通俗易懂、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山歌,在农讲所、街头集市等地方开展山歌对唱,如创作了《游历三年整》歌谣,告诉农友追求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即“凡是苦百姓,革命才翻身。马克思主张,拯救我农民。” 韦拔群创作的山歌简单明了,琅琅上口,深入人心,为农友指明了革命方向。为此,农友们还编唱一首《俄国革命实在好》山歌,表达他们明白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明白了无产阶级专政道理的喜悦之情,同时憧憬翻身做主,获得解放。

除此,右江革命者还通过歌谣告诉广大农友,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美好愿景的根本途径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如巴马一带传唱的《不做革命活不成》红色歌谣,歌词唱道:“当年做马穷苦人,要想翻身就革命。同样是从娘胎生,为何忍受人欺凌;有共产党来领导,冲破牢笼见光明。” 右江革命者还编唱《红军为人民》的革命山歌,告诉广大群众,共产党是革命的主心骨,它领导的军队叫红军,红军一心为人民。

百色起义后,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广大工农翻身做了主人,政治上获得了解放,经济上分田又分地,各少数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参与苏维埃政权建设,各族人民用山歌《救星共产党》,表达感谢共产党指引新道路,表达右江各族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还把共产党比喻为“高山的红太阳”。通过红色歌谣的宣传,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右江地区深入人心。

(二)红色歌谣传播阶级斗争理论

要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就必须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告诉群众自身所处的悲惨境地,为群众深刻揭示造成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历史根源。为此,右江地区革命者创作了一系列红色歌谣,来揭露旧社会黑暗,反映劳苦大众悲惨的社会生活,进而激发工农群众思想觉醒,进行阶级斗争。这方面较早的红色歌谣要数韦拔群在东兰农运时期创作的《齐心起来清罪恶》,该歌词形象宣传道:“贪官劣绅行剥削,穷人受亏命唯活。农民协会已办起,齐心起来清罪恶。我吃糠粥难顶饿,他吃鱼肉喊快乐。打倒地主资本家,从此天下喝欢歌。” 再如《我们为何这样穷》、《消灭恶霸解仇恨》、《谁养活谁》等红色歌谣告诉农友地主豪绅是压迫阶级,他们霸占良田,剥削农友劳动成果,他们不劳动得食,就像寄生虫,只有打土豪才能分田地,才能灭剥削。再如《闹起革命把头抬》、《穷人翻身歌》、《农民革命歌》、《千恨万恨》、《打倒地主》等红色歌谣,告诉工农,世世做人奴,不是天生也不是命中注定,而是阶级不平等、阶级压迫的结果,号召工农团结一心起来闹革命,跟着共产党打倒土豪、恶霸、军阀和资产阶级,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赢得自身解放。再如《工农兵是革命的主力军》、《谁是革命的主力军》等红色歌谣告诉工农联合起来抗争的路径就是暴力革命,工农是革命的主力,革命要不怕流血牺牲。

(三)红色歌谣传播共产主义理想

百色起义期间,右江党组织极为重视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不仅开展党政干部培训班,编写教育读本《党员须知》,专门讲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及“共产主义与其他主义的不同”等关键问题。该读本清晰明了指出共产主义的宗旨,即“走上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大道,废除剥削人及压迫人的制度——私有制”。 认为“共产主义主张资本集中,增进生产,使每个工人农人兵士都有田种,有工做”和“共产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等。 此外,右江苏维埃政府还颁布了《共耕条例》,提出开展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实践。实行土地乡苏维埃所有,耕者有其田,生产工具集体所有,乡苏维埃管理,劳动产品分配完全归乡苏维埃政府管理等。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广泛宣传,右江革命者编唱了许多红色歌谣,倡导工农齐生产,如《自食其力》歌,唱道:“工人农民自食其力,劳动不愁穷,工农齐力创生产,民与商峥嶸。” 为帮助干部和群众树立革命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右江革命者创作了红色歌谣《新文化运动歌》,歌词宣传道:“佩服卡尔,崇拜马克思,建革命哲学,创社会主义;导师马翁,万众一心,大冶一炉,共产主义。” 百色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东里屯搞办共耕社试点,让群众了解到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共耕社是为民众谋利的,是美好的社会理想。当时东兰一带流传着韦拔群编的壮族山歌,“东里田地共同耕,个个有分才平等。同种同收才温饱,共耕利益我百姓。” 广大劳苦大众获得土地后,用红色山歌歌颂共产党,“跟着共产党,翻身得解放。不分老和少,人人有田耕。田地都均匀,吃穿也平衡。” 为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右江革命者又创作了红色歌谣《工农革命要团结》,歌词勉励“大家为共产生,不怕死不要钱,向着共产主义进军。” 在战乱年代,右江一带的红色歌谣激发了广大群众为主义为理想而战斗,培育了广大干部的共产主义情怀,为右江革命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右江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右江地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探索。红色歌谣传播了革命真理和革命理想,激发了右江群众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革命队伍,培育了广大革命者坚毅的品格,为右江红旗不倒提供了强大后盾。

注释:

熊贤君.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百色市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百色市教育志(下册).1992.

胡耀南,等编著.百色起义与文化宣传工作.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3页.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890,879页.

张正华,等主编.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104,81,151,68,90,80页.

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北京: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172页.

曾启强、黄好业.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中共东兰县委党史研究室.2004(2).第206,207页.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