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消息从选题到立意都要“独家”

2018-12-27张棉棉

关键词:独家口令音响

张棉棉

一个好的消息出炉并受到关注,选题、立意和内容的独家至关重要。

“长征五号”火箭从运载能力来说,是我国目前为止推力最大的火箭,报道“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本身就是重大选题。如果仅按传统模式来设计稿件,一般是集中于描写“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以及在火箭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但是,这样的报道又趋同于常规航天发射任务的报道。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类获奖作品《惊心动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节目选择了全新的观察视角,来展现“长五”首次发生延迟的过程及原因,因此成为独家报道,在记录历史、勇于发声、导正视听、引导舆论的同时,更为未来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这则报道包含两条线索,明线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推迟发射的实录,暗线是展示中国航天人“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向世界昭示着中国航天事业开放、透明的态度,更彰显出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势如破竹的前进步伐。

特别角度:巧妙记录特殊瞬间

围绕明线,节目上半部分采用了广播特写的手法,将听众带回发射推迟的现场,下半部分请专家解释发射推迟的原因。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与采访过程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长五”火箭点火时间被设定为傍晚6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报道,我提前出发赶往现场,在路上就接到消息称,火箭发射可能会推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和记者吴媚苗到达了发射大厅做采访准备。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大厅正前方LED大显示屏显示的预计时间仍然是傍晚6点,直到四五点钟时,这一时间还没有改变。遗憾的是,不久之后就确认了推迟发射的消息。作为现场唯一一家广播记者,作为一个媒体人,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次发射肯定是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希望能够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于是,我打开采访机,尽可能接近大厅里的专家,希望能听到他们的只言片语,并开始更加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四周环境。

越来越接近发射的最后窗口时间。如果当晚8点43分还没有发射,火箭当天就上不了天了。此刻,指挥大厅内,各地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口令声让我明白,所有的航天人正在发挥自己“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坚守到最后,不到最后一秒钟,决不认输!这种精神也成为了稿件的暗线,后来交织着明线贯穿整个报道。最后几分钟的声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声“倒计时停!”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没想到,记录的这些声音、抓住的这些细节竟然进入了中国航天史。

按照原来的设计,发射成功后,在整个任务的发布会召开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排了一个特别直播节目。为此,我们提前邀请了两位专家,一位是“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另一位是总负责这个项目的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来参与直播,进行嘉宾解读。

由于火箭延迟发射,我们特别直播节目的播出时间也不断后延,紧张的情绪不断蔓延,对广播来说,安全播出就是生命,“空播”就像报纸“开天窗”,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终于发射成功了。可是,我们的直播地点在召开发布会的发布大厅,距离专家和我所在的指控大厅还有10分钟左右的车程,万幸的是,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协调了一辆车,带着我们赶往直播点。在车上,我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借着这份激动的心情,我大胆问专家们能否解释延迟发射的原因。没想到,赵坚一口就答应了,他说:“ 我在航天领域干了三十多年了,没见过这么惊心动魄的事情。 ”于是,我连忙说:“您在一会儿的直播里就把这些再说一遍,都表现出来就行了。”后来,航天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鲜明的态度在报道中一一呈现。

当我带着两位嘉宾大跨步跑着进入直播地点时,在中央台前方负责人高岩、王磊的指挥下,主持人胡凡、王艺和担当临时嘉宾的记者马喆已经开始特别直播节目。两位嘉宾一落座就立即在现场直播中参与互动。当解释完原因后,记者丁飞通过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平台第一时间发出这一内容,迅速获得海量转载,也让更多人为中国航天点赞。

发布会结束后,晚上10点半回到驻地,我开始写稿子。在组稿的过程中,当天经历的种种都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萦绕。稿子的暗线,也就是航天人的精神在我的笔尖喷薄欲出;明线就围绕那句发射“倒计时停!”展开。最终我在第二天早上6点半完成了剪辑录音、写稿子和录音制作,7点多节目播出,在第二天下午新闻晚高峰节目中又播出了短版录音,展示了航天人开放的胸怀以及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担当。

这份“答案”的及时发布,既权威又解渴,既具有极强的新闻时效性又厘清真相,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全国多家媒体均在第一时间转载。

特写体裁:生动还原新闻现场

在本次报道的录音制作中,我采用了广播特写的方式,在制作音频节目的时候,按时间顺序来推进压混的位置,整个节目都呈现在持续的压混状态中,将听众重新带回新闻现场。

由于现场口令声是最突出的音响素材,除此之外,现场并没有太多其他的音效可以使用,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口令声是最大的突破点。由于“长五”发射现场口令声非常多,实际营造还原现场的感觉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此时,我尽量减少口播内容,用短句、用动词来提炼每一个关鍵的口令声的前后背景进行压混,例如:“聚、愣、响起、松了……”让声音在听众的耳朵里“动起来”。

在一段段音响推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有“包袱”,塑造悬念感,从而引导听众继续收听。比如,文中在描写火箭被宣布倒计时停止的口令声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十几秒后,眼看火箭就要腾空而起:

【出录音:倒计时停】

虽然只有四个字,仍然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

好消息在25秒之后到来:

【出录音:1分钟准备!】”

由于我曾经参与过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天舟货运飞船、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高分二号、高分四号、实践十七号卫星等系列重要航天任务的报道,因此结合此前后期制作的经验,在这次制作时,我将所有的典型性音频、所有的时间节点和口令声都一一置于音频制作软件中。这样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典型音响,以口令声为主导,结合现场电话声、低声交谈声,记者的口播徐徐展开,一点一点地推进,表意不够清晰的音响用口播来完善,重复的内容就剪切、删除,第一段压混的口令声不仅要压混后面的记者口播,还要重叠上第二段压混的录音,每一段都是如此,形成层层叠叠的行进感和节奏感。最后,结合现场录制的背景音整条音轨压混在最下面,完成整个节目的制作。

独特声音:传播扣人心弦的信息

虽然报道“长五”惊心动魄的发射过程并不属于常规类成就报道,但是,从新闻本身出发,媒体作为记录者,记录历史义不容辞。在这篇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声音出发,独家记录历史,并将这些录音在此后的报道稿件中播出,发挥了中央媒体的平台作用,也起到了主流舆论引导作用。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做到了很好地抓住现场最有信息量的音响以及新闻事件本身,同时,在获得“长五”推迟发射原因的独家解释时,选取最打动人的信息和更能反映专家心情和事件意义的音响。比如,专家谈到“我在航天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太震撼了,太高兴了,太爽了!我们发射的预定窗口时间是傍晚6点到晚上8点40分,我们刚好卡在了窗口的后沿,解决了问题,完成了发射!”再比如,专家谈到“你可以想象,你要启动一辆车,怎么开油门,它就是点不着,还是挺危险。而且后面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我们必须在预定的窗口内把它发出去。”这些音响形象生动,不但隐含很大信息量,而且将枯燥、专业的技术变得通俗易懂,与听众产生广泛共鸣。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采访部记者)

猜你喜欢

独家口令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迅猛龙的独家秘闻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高矮胖瘦
口 令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独家点评
独家点评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