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认知加工下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2018-12-27芦炎谢邹珊

科技资讯 2018年20期

芦炎 谢邹珊

摘 要:为探索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错误记忆分别产生的影响,采用音乐诱导情绪的实验方法,加入项目关系和项目特异性的优势加工启动阶段,研究不同情绪是否会对被试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情绪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65)=7.01,P<0.01,消极情绪产生较多的错误记忆;优势加工类型与情绪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265)=4.41,P<0.05;优势加工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65)=1.01,P>0.05。

关键词:错误记忆 DRM范式 情绪一致性效应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247-05

1 前言

记忆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情绪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研究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前人提出的相应理论的验证和完善,同样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工作中,通过控制情绪来控制工作效率,学习中可自身调节为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在教育事业领域,针对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着很实用的参考价值。

1.1 概念界定

1.1.1 情绪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指客观事物和主观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然而研究却发现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诱发了更多的错误记忆。

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行为中,不利于工作进展和完成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影响思考的一类情绪状态,比如抑郁、悲伤、恐惧、紧张、焦虑等,容易让人产生挫败和失望感,不利于人类的健全人格发展,然而研究却发现消极情绪产生的错误记忆少于积极情绪产生的错误记忆。

1.1.2 错误记忆

错误记忆在记忆版块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Bartlett强调记忆会主动地填充那些在回忆过程中缺失的片段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心理学家们才开始研究错误记忆这个范畴。Freud(1895)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记忆歪曲有两种:一种是记忆异常,一种是屏蔽记忆,记忆异常是遗忘事件的错误回忆,并認为确有其事,屏蔽记忆是指一个记忆内容被另一种记忆内容所代替,且将其抑制在潜意识中。但这仅仅基于临床个案,无法进行科学的证实。人们对一些不确定的事件进行回忆时,会回忆出与事实完全不符合的事件或者是回忆出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任何经历过的事情都不是完全按照其最初的本来面貌进入头脑的,而是与个人的知觉、思想、态度、行为甚至想像等混合在一起。当一个人错误地声称一个未发生过的事件是他以前见过的时,这就发生了错误记忆现象。有一系列系统研究表明,如果当时的情景或测验项目在概念上或知觉上与先前的相似,那么就容易出现错误记忆,但这种错误记忆也可能人在回忆时对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关于错误记忆的理论已提出了三种理论假设:内隐激活反应假设、模糊痕迹理论、源检测框架。Underwood(1965)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认为学习具有语义相关的词表时,通过对这些词的语义联想激活了最高语义相关词(关键诱词)的表征,因此会错误再认关键诱词。Brainerd和Reyna提出的模糊痕迹理论用字面表征代表物理刺激的表面细节,用要点表征代表刺激的意义,认为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更大程度上是由字面表征驱动的,基于要点表征进行再认判断时经常会发生错误记忆。Johnson提出的源检测框架认为诸如知觉细节、认知操作和语义的、时间的、空间的以及感情方面的细节等特征,都在经历一个事件时储存在记忆中,源判断的依据就是上述这些特征在数量上的平均差别。该框架认为主观经历也会由各种类型信息的复合影响引起,记忆信息的激活依赖于可获得的线索和个体目标导向,源判断包括使用可获得的激活信息的决策过程,来源之间的相似性会导致更多的源检测错误。在解释儿童错误记忆产生机制时,源检测理论认为根据记忆的特征判断记忆的来源可以检测记忆的真实程度,模糊痕迹理论则认为记忆痕迹的强弱决定了个体记忆编码与提取的准确度。

目前为止,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的记忆是有关联的,如果两个事件有语义相关,那么加工一个事件的同时就会激活另一个事件。

1.1.3 优势认知加工

Storebeck等认为积极情绪能促进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工,从而增加错误记忆;而消极情绪促进项目特异性的加工过程,从而削弱概念间的联系,将减弱错误记忆效应。金静(2014)的研究表明,在启动关系加工时,相比于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会减少错误记忆,即人们在记忆时自动激活的优势认知加工为关系加工。经过三个实验证明了:(1)当被试进行关系加工时,相比于积极情绪与中兴情绪,消极情绪会降低错误记忆;当被试进行项目特异性加工时,相比于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会增加错误记忆;(2)在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领域,消极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是由于消极情绪抑制了优势认知加工;(3)在进行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时,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高研春的研究中,实验一结果表明了积极情绪组相对于消极情绪组,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并且消极情绪组对各个项目的辨别感受性显著高于积极情绪组对各个项目的辨别感受性,实验二也再次验证了这个结论,消极情绪使被试在编码过程中对项目的一些具体特征进行加工,阻断了对与学习词有关联的关键诱词的激活,而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主要对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加工,因此可能激活更多的关键诱词,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另外,杜建政(2008)也发现积极情绪组较之消极情绪组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并且消极情绪组对各类词之间的辨别感受性均高于消极情绪组,支持了激活检测理论。曹海丽等人通过分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组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但不同情绪下对正确记忆的影响几乎是没有差别的。

张蔚蔚等人基于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发现,负性和中性DRM词表产生的错误记忆量显著高于正性DRM词表,被试在判断对负性和中性词表的关键诱饵倾向于“知道”,而对正性词表的关键诱饵更倾向于“记得”,这表明DRM词表本身所具有的情绪与认为诱发的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肖红蕊2015年的研究中,也提出消极情绪能够有效降低年轻人的错误记忆,其作用机制为消极情绪使年轻人反应偏向降低,但不影响其记忆痕迹的提取。

金静基于优势认知加工视角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当被试进行关系加工时,相比于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会降低错误记忆,当被试进行项目特异性加工时,相比于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会增加错误记忆;在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领域,消极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是由于消极情绪抑制了优势认知加工;在进行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时,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雷陈珊(2013)采用了DRM范式采用混合设计通过错误率考察个体的错误记忆,结果表明不同词性的关键诱词对错误记忆效应的影响并无差异,情绪状态对错误记忆有重要影响。

毛伟宾和王松等人分别探讨了项目特异性加工和关系加工条件下,语义激活的不同水平对跨语言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认为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也存在跨语言的错误记忆,而且在项目特异性加工和关系加工条件下,相同语言内与不同语言间发生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率的结果是不同的,另外只在项目特异性加工条件下,长词表比短词表会诱发更多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也就是说,当被试关注词语语义以外的其他属性时,会对记忆项目进行较多的项目特异性加工。

1.3 研究假设

当优势加工为关系启动时,与积极情绪和基线组相比,消极情绪会产生较少的错误记忆,这是因为消极情绪会对优势加工产生抑制效果,而当优势加工为项目特异性加工时,消极情绪组会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通过错误记忆任务来讨论情绪是否对错误记忆产生了影响。

1.4 研究意义

心理学者们的研究常聚焦于情感一致性效应、情感依赖效应、情感不一致效应和情感对于记忆的损害等方面,但对错误记忆的研究较少针对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上,因此采用DRM范式,探讨不同的启動情绪状态下,被试对学习词和关键诱词的辨别感受性(通过正确再认率和错误再认率来比较)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可以认为是情绪导致了错误记忆,并且编码阶段的影响占主导;再比较学习词和无关词的辨别感受性,若有差异,则是提取阶段的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270人参加实验,其中男生54人,女生216人,实际获得有效数据共270份。被试平均年龄22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本实验,且所有被试均不是汉语言和英语专业。实验过后每人发放小礼物作为感谢。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45人,基线组90人。

2.2 方法与材料

采用DRM范式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情绪启动材料:一段5min的音乐,积极情绪组为轻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消极情绪组为阿炳演奏的二胡轻音乐《二泉映月》,杜建政和高研春已证明这两首曲子可以有效地诱发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优势加工启动材料,记忆材料和再认材料均来自2014年金静基于优势认知加工角度下对情绪及错误记忆的研究实验一所用材料。其中优势加工启动材料是金静取自Stadler,Roediger和McDermott1999的错误记忆词表,每个词表由与一个关键诱词相关的15个词构成,每个词按照与关键诱词的关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固定呈现。其中,作为关系启动组的词语为与蜘蛛有关的:织网,昆虫,虫子,吐丝,苍蝇,毒液,抓取,捉住,狼蛛,咬住,爬行,动物,房檐,触须,附着;作为项目特异性组的词语为与小偷相关的:盗窃,强盗,欺骗,窃贼,金钱,警察,逃跑,抢劫,入狱,判刑,坏人,罪犯,犯罪,跟踪,土匪。记忆材料为8个词表,每个词表15个词,共120个词,均为两字词。再认材料共64个词,包括已记忆词24个,来自每个记忆词表的3、7、10对应位置的词语和记忆词表的关键诱词8个;未记忆词24个,来自另外8个未记忆词表的3、7、10对应位置的词和未记忆词表的关键诱词8个。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优势认知加工类型:关系加工、项目特异性加工)×2(情绪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被试间设计。

2.4 实验程序

实验前有一个练习,让被试熟悉实验程序,被试可以不用记忆练习阶段的词语,且练习阶段的词表与正式实验无重复词语。正式实验分为情绪引发、项目加工启动、记忆和再认四个阶段,情绪材料由一固定的手机使用QQ音乐播放器带耳机播放高品质音乐5min,实验在安静得环境下进行,启动、记忆和再认程序采用Eprime2.0进行编辑,在14寸显示屏笔记本上完成。

实验开始,要求被试认真聆听5min的音乐。

然后进入启动阶段,让被试对屏幕中央显示的词语进行判断,关系加工组判断该词是否与“蜘蛛”有关,项目特异性组判断该词是否是名词,被试做按键反应,一半被试是按“S”,否按“K”,另一半则相反。所有词语随机呈现。之后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连续减3的运算进行干扰。

记忆阶段,要求被试认真记住每一个词语,告知被试随后会进行测试,每个词表中的词语根据与关键诱词的相关程度依次呈现,每个词语呈现1s,间隔1s,记忆中途休息30s。

再认阶段,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判断出现的词是否出现过,出现过按“旧”表示旧词,未出现过按“新”表示新词。“新”对应键盘的“A”键,“旧”对应“L”键,另外一半相反,64个再认词语随机呈现。

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在7点量表上选择出自己在听音乐时的情绪状态,1表示非常伤心,7表示非常开心,基线组评定实验开始前的情绪状态。

2.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情绪评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的结果表明,三组被试对相对应的音乐评价有显著性的差异,F(2,265)=717.458,P<0.001。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较表明:基线组和积极情绪组的情绪评价结果差异显著,P<0.001;基线组和消极情绪组的情绪评价结果差异显著,P<0.001;积极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的情绪评价结果显著,P<0.001。因此认为此类音乐可以准确地诱发相对应的情绪感受,即情绪诱发阶段引发了实验所需要的情绪前提(见表1)。

3.2 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

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关键诱词错误再认数量/关键诱词总数量,关键诱词总数量为记忆词表和再认词表关键诱词之和,共16个。由表2可以看出,在关系启动的优势加工下,消极情绪组与积极情绪组的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相差不大,而在项目特异性优势加工条件下,积极情绪组相比消极情绪组错误再认率更大,即产生了更多的错误记忆。在消极情绪下,关系启动比特异性启动加工产生较多的错误记忆,在积极情绪条件下,关系启动与项目特异性启动组差别不大。

3.3 关键诱词錯误再认率的方差分析

对于关键诱词各组错误再认率均数进行了2(优势认知加工类型:项目关系启动、项目特异性启动)×2(情绪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情绪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65)=7.011,P<0.01;优势认知加工类型(即启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65)=1.009,P>0.05;优势认知加工类型与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5)=4.410,P<0.05。

简单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在优势加工类型上的主效应显著,F(2,269)=5.32,P<0.01;在情绪类型上的主效应显著,F(1,269)=11.27,P<0.005;优势加工类型和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9)=1.41),P<0.05.事后分析表明,在项目关系启动条件下,情绪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在项目特异性启动条件下,情绪类型的差异显著,F(2,269)=5.74,P<0.005;在消极情绪启动条件下,优势加工类型的差异显著,F(2,269)=3.23,P<0.05;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优势加工类型的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4.1 情绪评分显著

在DRM范式下,研究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有多种诱发情绪唤起的方法,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操纵被试,使其处在需要的情绪状态下进行词表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情绪词表来控制情绪或者让被试学习中性词表诱导出带有情绪的关键诱饵操控情绪价态。音乐诱导情绪让被试在实验开始先听一段音乐,根据分组选择带有不同情绪色彩的音乐,从而诱导被试的相应情绪,再让被试进行词表的学习和再认。被试对两首带有不同情绪价态的音乐的评分结果出现了相当高的差异性,F(2,265)=717.458,P<0.001,也就是说两首音乐对被试的情绪产生了影响,成功诱发了实验所需要的情绪。虽然这足以证明两首音乐起了作用,但没有对情绪的唤起程度做区分,而有相关研究却表明错误记忆与情绪的唤起(高唤起积极、高唤起消极、低唤起低级、低唤起消极)有关,不同的唤起水平可能价态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后续的研究中可加入唤起程度的变量进行研究。

4.2 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及方差分析

4.2.1 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

如表3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也就是说情绪的引发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影响,成功地引发了被试的相关情绪并且对因变量产生了影响。结合表2可知积极情绪组相比消极情绪组产生了更多的错误记忆。这一结果与之前的心理学家们的结果一致。情感信息等价理论认为积极情绪之所以比消极情绪组被试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是因为积极情感状态下的被试容易进行整体的加工,关注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回去加工与当前的概念有关系的信息,整理加工事物时会回忆出更多没有出现过的记忆,因而产生错误记忆;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则更容易对信息进行局部的加工,关注项目之间的具体性,可能是受消极心态的影响,被试会缺少积极的心态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不会像积极情绪一样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关联性,不会再认出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因此产生更少的错误记忆。根据模糊痕迹理论,对项目具体性的加工在之后的再认测验中会有较为精确的记忆,而对关系的加工主要依赖于要义抽取,故产生更多的错误记忆。而内隐激活假设理论认为当学过的测验词能够由先前学习过的词语通过联想获得时,被试较容易错误地判断为学习过的。可以说,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分别通过作用于要义表征和字面的表征对错误记忆产生影响。

4.2.2 优势认知加工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优势认知加工类型(即启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65)=1.009,P>0.05。试图通过启动的方法来操纵被试的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但方差分析得出该条件并未产生显著的效应,可以认为该因素对因变量,即关键诱词错误再认率,并不会产生单独的影响。这与金静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被试的投入程度是一个原因,另外被试的状态也可能会有影响,被试的投入如果较低则不管是在哪一种条件下都会出现较高的错误率,但是由于情绪类型上面是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那么这一原因的影响可能不大,但也不排除被试的投入程度会与优势加工类型产生交互作用。关于被试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被试均取自图书馆,被试在实验之前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即认知加工了长时间可能会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实验时懒于意识加工,而学习词表的时候是可以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这样对词表的学习联想则优先于优势加工类型的影响,因此优势认知加工类型并无出现显著差异,而情绪类型却出现了,这也符合了内隐激活假设理论。

4.2.3 优势认知加工与情绪类型交互作用显著

优势认知加工类型与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5)=4.410,P<0.05。虽然优势加工并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它与情绪类型的共同作用却不能被忽略。在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项目关系启动条件下,情绪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在项目特异性启动条件下,情绪类型的差异显著,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产生了更多的错误记忆,这说明情绪状态对被试的记忆认知是有影响的,可能是积极情绪抑制了编码过程,也可能是消极情绪促进了记忆过程,当然情绪的唤起程度的差异也可能会影响,消极情绪组的唤起程度可能会比积极情绪组的唤起程度更高,造成了两个条件下结果的不同。在消极情绪启动条件下,优势加工类型的差异显著,项目特异性的错误率大于关系启动组,原因可能是项目的字面表征对认知加工产生的影响低于了关系加工的影响,被试主动地建构联想关系,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字面表征,对学习词表的语义联想内隐地激活了关键诱词的表征,因此产生错误再认,符合内隐激活假设。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优势加工类型的差异不显著。综合说明被试的错误记忆确实与其情绪状态有关,优势认知加工方式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单独影响错误记忆。在积极情绪的启动条件下,相比在消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被试产生较多的错误记忆,但是积极情绪干扰了记忆阶段还是消极情绪促进了记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唤起程度的不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结果的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总的来说,可以确定的是情绪状态确实会影响记忆过程,这一结论可能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避免心境一致性效应,可根据负性错误记忆治疗成瘾等不良行为,辨别记忆的真伪时应结合情绪体验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对前人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情绪确实对人们的记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情绪具体是如何影响,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值得去探讨,而情绪结合其他的变量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常河山,刘新学.压力与画对儿童错误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624-627.

[2] 曹海丽,赵冬雷,王天雪,等.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3(3):78-86.

[3] 杜建政,高妍春.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3):571-574.

[4] 黄峥峥.错误记忆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 贾宏燕.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及其理论解释[J].学前教育研究,2010(8):47-50.

[6] 高妍春.情緒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

[7] 金静.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基于优势认知加工的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14.

[8] 李宏英,连榕,翁洁.预警、重复学习和反馈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6):1507-1509.

[9] 李宏英,隋光远.错误记忆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3):512-518.

[10]刘泽文,郭谦,葛列众.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3(4):976-978.

[11]雷陈珊.在DRM范式下关键诱词词性以及情绪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86-89.

[12]毛伟宾,王松,亢丽丽.项目特异性加工和关系加工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44(10):1289-1296.

[13]孙文梅,刘海伦.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14]王红椿,刘鸣.暗示条件下的错误记忆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6,29(4):905-908.

[15]王俭勤.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9):31-34.

[16]肖红蕊,黄一帆,龚先旻,等.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中情绪对错误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2015,47(1):19-28.

[17]杨治良,周楚,万璐璐,等.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J].心理学报,2006,38(1):1-6.

[18]张蔚蔚,高飞,张庆林.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4):33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