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8-12-27孙丽英马煜春
孙丽英 马煜春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从优化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207-02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是以土壤、植物、肥料等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为手段,快速和大批量地测定土壤、植物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肥料的肥力特性等,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巩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时间安排相对较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既有兴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好《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文章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在改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实验内容育方法,培养创新人才以及采取综合的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探索。
1 改善教学方法
1.1 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反复实践以修正理论,才会实现真正的“从量变到质变”。而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为例,《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时间设置32学时,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分别单独教授。一方面,理论老师的侧重点在于学生能否把握好课程的实验原理和关键知识点等,缺少实践动手的趣味性,,而实验老师则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和独立实验能力,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相对缩减;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存在一定时差,学生在理论知识不牢固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就只能按单抓药、照本宣科地机械重复操作,并未真正理解实验原理、目的和意义,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更不会去思考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应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为指导思想[1],将《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如果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讲解理论课之后,马上开始实验,不但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资源。例如,我们在学习土壤有机质测定的理论知识时候,需要用到油浴消化装置,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观摩实验室里的油浴消化装置,让学生对实验装置有一个更直接、更全面的认识;在测定土壤有机质的过程中,由于刚刚讲授了测定原理,学生对自己所进行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1.2 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测定土壤、植物、肥料等的性质,而要想有一个准确的实验结果,必须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室内分析,更要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样品的采集中。例如,要想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必须要带学生到野外,给他们仔细讲解如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采集方案,自己动手采集。使学生明白每一个准确的实验结果都是由正确的野外采样与规范的室内分析构成。
2 合理选择实验内容与方法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共设置32个学时,但是这门课程的内容却非常多,如果完成教材里所有的实验,至少需要180个学时。所以,在有限的学时内,选择最重要的实验内容,是重中之重[2]。实验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不但开设了《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还开设了《土壤学》实验课程,《植物营养学》实验课程等。这几门课程的内容有较多的重复,比如说《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的测定,而《土壤学》实验课程也开设了同样的实验。因此,需要与相似课程的老师进行协商,把同样的实验内容进行合并,避免重复开设。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内容和实验方法更新很快的一门课程。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采用鲍士旦主编的《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这本教材,虽然这本教材的内容以及方法非常丰富,但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其实验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大量应用,许多常规的土壤分析项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测定土壤中的铵态氮,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直接蒸馏和浸提后用比色法测定两类方法,而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在分析大量样品的时候,主要是利用流动分析仪来进行分析测定。所以,在上实验课程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应该适时引进一些新方法,新技术。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测定各种指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老师列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学生直接“按单抓药”,根本不去思考,更不要谈创新。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主要是指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班级的几位同学对生物黑炭能够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是,他们自己利用水稻秸秆烧制生物黑炭,然后施入到稻田中,通过测定一系列的指标,最后分析生物黑炭是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完成,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努力做好每一个步骤。通过整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 采取综合的考评方式
目前,《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实验报告占80%,平日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且实验报告所占的比例过多。应该采取综合的测评方式,加大平日成绩所占的比例。比如,说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各占50%。因为教材上几乎包括实验报告的所有内容,所以即使学生不认真做实验,也可以交出一份十分完美的實验报告;而平日成绩也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学生的出勤、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
5 结语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课程,掌握其相关实验的方法与操作对于学生将来投入到生产实践或从事科研工作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学时较少,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较呆板,学生懒于动脑思考等问题是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改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培养创新人才并采取合理的考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煜春,孙丽英.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228-229.
[2] 李平,郎漫.理工院校《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49-50.
[3] 彭杰,柳维扬,王家强,等.土壤肥料学的教学体会[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