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要素为基础的专业诊断指标体系构建
2018-12-27王小雪
王小雪
摘 要: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在高职院校中引起强烈的反响。麦可思对本科和高职的专业建设开展了调研,发布了《专业建设七大标准》。基于此,以专业要素为基础的专业诊断指标体系构建通过解析专业诊断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以期对高职院校专业进行诊断、实时改进的网络化、常态化过程。
关键词:专业要素 专业诊断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193-02
Abstract:In June 2015,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noti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ork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caused a strong respon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ycos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blished seven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professional diagnosis index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factors, the network and normalized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real time improv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onstructed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elements; Professional diagnosis; The indicator system
1 专业诊断的内涵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反映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定位和办学的思路等问题。职业院校专业诊断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在专业教学范畴内,根据自身需要,按拟定的专业诊改指标体系,对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和按此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以及实现和保证人才培养素质的必备条件[1],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2 专业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基于PDCA(P-Plan,D-do,C-Check,A-act,PDCA 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2]。)循环对专业实施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因素,实施改进计划,由此不断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专业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
基于此理论将专业诊断维度分为专业建设输入、专业建设实施、专业建设结果三个环节;每个维度下对应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专业建设输入环节是诊断专业的起点,即事前质量计划:包括专业设置、生源和人才培养方案三个一级指标;专业建设实施性环节即事中质量控制,选取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对最终专业建设的目标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隊伍为一级指标;专业建设的结果性环节即事后质量提升,应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下的可呈现的专业最终绩效: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参与合作度、社会服务功效和业内评价与专业特色创新四个一级指标。
3 专业诊断指标体系构建的观测点
专业建设输入环节观测点: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报到率、录取率、该数据的连续3年对比。
专业建设实施性环节的观测点:利用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过程制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标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数;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而有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是否利用优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学生资格水平考试人数和等级; 省级以上高职获奖教材、资料选用情况;与行业、企业实训教材、实践指导书开发的数量;专业教师主编、出版、获得立项的重点教材,精品教材建设数;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中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馈、反思与改进情况;实践教学制度建设,质量标准、过程管理与考核;实践教学大纲、计划、项目及学生实训实习报告等;是否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管理;实训室数量、利用率;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场地生均面积、设备与仪器总值及校内外实习基地数;顶岗实践体系构建、组织管理、时间、经费保障;专兼职教师比;“双师”比;师生比;学历职称结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人数;企业实践时间;职业资格证书;省部级以上教改立项数目与经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目;科研项目承担数及资助经费额、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情况与 SCI 影响因子、科研获奖等级与专利数目;师德师风;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名称、课时,完成情况、教师规定课程完成率、调课率。
专业建设的结果性环节的观测点: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满意度;办学条件;实际岗位能力与所学专业匹配(以第三方独立机构数据和用人单位提供为主);对口就业率(3年以上)薪酬;工作基本能力;对口就业率(3年以上);岗位晋升比例;薪资涨幅(3年以上);就业人数;参加各类竞赛数量;科研数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数量;合作企业数量、区域;合作企业或行业的影响力度;企业合作内容 ;合作企业对专业提供哪些服务;向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范围、层次;教师获得技术专利(技术发明);与专业相关培训总数;职业技能鉴定数。
文章旨在将专业的诊断与改进形成于实现全员参与、融入质量生成的全过程、兼具计时的监测与预警功能的能够推动创新循环持续运行的常态化机制[3],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对校内专业按照优势专业、平衡专业、帮扶专业、淘汰专业四类进行分类,形成校内专业诊断和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2] 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72-74.
[3] 刘凤存.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J].教育评论,2016(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