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混合共同体的育人机制探讨

2018-12-27田学军赵娟董尚燕严权

科技资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新

田学军 赵娟 董尚燕 严权

摘 要:本文主要依托校企合作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针对管理机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校企混合所有制的探讨,深刻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及该校企合作中各种机制的改革和实现方式方法,从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构建管理共同体、师资共同体、资源共同体、产学研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使得该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中形成示范作用。

关键词:校企混合 共同体育人机制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177-02

所谓的校企混合所有制,就是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享有相应权利,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优势互补。荆楚理工学院的校企混合制实体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校企管理机制融合,形成管理共同体

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学单位、科研处等部门协作,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出“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成立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管理委员会,按“学校主体、企业主导、师生参与、校内实施”体制,实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负责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建设、运营及相关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大学生职业素质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改革、运行、管理;大学生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及社会服务开展、运行;校企混编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专业及学科平台建设;受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岗位的设置聘用及考核等。

2 探索师资队伍融合,创建师资共同体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教师由社会优秀人才、企业教师及校内教师共同构成。学院在全校及社会范围内选聘教师,校企协同进行专任教师聘用、校企混编科研团队教师选拔、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教师的管理单位仍为原二级学院。校企混编团队的教师受学院组织的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退出团队,成果实行按劳分配。采用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方式从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两个维度进行教师考核。经过中兴通讯公司培训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才具有企业课程的主讲资格。

3 实施人才培养融合,共建资源共同体

共建校企资源育人共同体,实现合作专业顶层设计的整体优化。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立足荆门、面向湖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校企混合制下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较强专业技能和一定创新能力的ICT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ICT产业发展与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定位,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信息化生产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和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主干学科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定基于“学分积分制”、“课程模块化”改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具体举措如下。

3.1 课程与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创新。

加强课程开发与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方式方法,过校企共建,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企业课程。每个专业开设10门左右企业专业课程;加强微课、在线课程等示范性课程建设,形成多样有效的课程体系;倡导小班教学、双语教学、全英语授课等。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引进企业MIMPS教学法,即“项目教学法”[1]。倡导工程师自主教学,授课方式可以是讲授式、座谈式、调研式,形式不拘一格。

3.2 实验实训环境及实习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环境建设。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校企共同开展智慧农业ICT创新平台建设,包括智慧农业应用系统、智慧农业基础通信网络平台、智慧农业生产信息協同与开发系统、电信工程实训平台及云服务数据监控与应用开发平台。

(2)实习基地建设。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充分利用中兴通讯公司上下游企业资源,构建合作企业资源池,同时依托已有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开发多个稳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搭建好的平台。

3.3 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大学生科研基金申报立项与管理机制[3],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4 打造社会服务融合,创建产学研共同体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4]。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和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谷研究中心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荆门及周边地区的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

4.1 依托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平台,开展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

按混合所有制模式,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谷研究中心,筹备建设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4.2 依托培训平台,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为了促进人才技能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ICT行业培训中心,为荆门市农广校、人社局等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和讲座。

5 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突显文化共同体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驻校企业团队,模范遵守企业制度,实施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推行6s考核和虚拟化公司运营,丰富学生管理为职业管理。

5.1 建设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

S.M.A.R.T职业规划体系通过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在企业中学习与发展的虚拟氛围。配合专业的人才评估体系和定制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实习。职业规划体系包括S阶段(开始职业规划)、M阶段(学习系统课程)、A阶段(提升综合素质)、R阶段(职业综合评价)、T阶段(实战训练)。通过这一体系过程让学生了解行业与岗位需求,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综合培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求职技能。

5.2 实施“6S”学生职业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职业管理本质是将“学生管理”升级为“职业管理”。将职业素质老师与就业指导老师工作合为一项工作。职业管理是系统工程,不仅是职业素质教育,而是贯穿学生入学到就业。随着引进《企业走进校园》课程,虚拟化公司运行,变学生管理为职业管理实行“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考核等融入企业文化的措施展开,使校企合作由主动贴近、互相体验向双向育人稳步迈进,充分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突显了校企文化共同体的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娟.校企混合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13-115.

[2] 温剑锋.基于校企联动的移动互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69-71.

[3] 金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5):60-61.

[4] 吴益群.国际化校企共同体: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新模式[J].模式论丛,2016(8):52-55.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