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18-12-27田鸿

科技资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计算机大学生

田鸿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状,重点探究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146-0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fields of societ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computer has become a basic skill tha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ust master skillfu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mainly explores the way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1 高校培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密不可缺的一部分,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当前各个领域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虽然计算机教育在各高校中都有所开展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绝大部分都局限在表面,缺少与市场相结合的部分。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事务和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使他们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挑战。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给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扩招以后,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学校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以及管理方面都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由于生师比提高过快,师资跟不上,我校计算机教学通常都是合班大课,班级人数多的将达到120人左右,给课堂教学带来太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授课质量。不同地区教学水平和生源的差异,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下移,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办公软件,而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就有所欠缺。

另外,学校的硬件设备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上机需求,如设备陈旧、机器不够等问题使得上机次数逐年缩减,现目前为止,我校一学期下来每个班只有8节上机课,实践操作严重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再加上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改变了,大部分学生学习上都比较松散,上课玩手机,学习质量很差,在期末考试时,教师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及格,也会指定复习的范围,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只需要考前按教师复习的重点进行复习即可,最终造成学生将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这样就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完全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导致高校培育出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各种岗位上难以适应。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分层次教学模式

针对大一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可以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文化课摸底,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班,仍然保留原有的行政班,在学习文化课时,学生可以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直接从应用开始讲,以上机操作为主。这样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因材施教”。

3.2 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它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与专业课程的专家沟通,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内容能满足专业的需要。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可以把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实例与理论概念结合起来讲述,通过一些计算机应用中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项目问题,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能。

3.3 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应用性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突出特点,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操作练习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实践课主要是论证和实践理论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是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实验目的、学生实际水平以及专业特点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实验内容。

改变传统的先演示后操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每一次上机操作前,教师可以将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巡视,给予学生们适当提示、恰当点拨,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4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考试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应用的考察较少。而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学习的障碍。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对计算机考试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实现无纸化考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去分析和探讨。考试的内容可以包括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应用操作题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发挥考试的导向性和积极功能。

4 结语

总的说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精心組织教学内容,适当地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非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线考试与综合实践报告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伟敏.浅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07-108.

[2] 李明君,宿翠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1(17):152,250

[3] 富成华,崔殿军,王平露.项目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28-30.

[4] 李志,王翠.分析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通讯世界,2016(9):267-268.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计算机大学生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