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地铁隧道的软土地基深基坑分区施工技术
2018-12-27王洪伟
王洪伟
1.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2. 上海建筑改建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103
1 工程概况
上海前滩30-01地块项目地上设计有1座附带商业裙房的办公塔楼T6(地上19层)、2座高度约100 m的住宅楼R3、R4(地上30层)。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3 695.70 m2,总建筑面积109 026.88 m2,地下2层,埋深约10.25 m。周边市政道路下分布有燃气、电力等多条管线,轨道交通8号线从本地块东侧地下穿过,地铁隧道外侧距离拟建地面建筑塔楼11.30 m,基坑围护边距地铁最近10 m。整个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东侧地铁的保护是整个基坑施工的重点、难点,整个基坑施工难度不小。
2 水文地质条件
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根据上海市经验水位埋深为0.3~1.5 m。钻探期间浅层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7~3.1 m,稳定水位埋深0.7~2.7 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J 08-11—2010《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条款,年平均水位埋深一般为0.5~0.7 m,设计使用时建议按不利条件分别采用地下水高水位埋深0.5 m,低水位埋深1.5 m(以自然地面起算)。自然地面以下埋深约18.0、30.0 m的⑤2a层砂质粉土、⑤2c层粉砂为微承压含水层,⑦层、⑨层为承压含水层。由于⑤2b层为粉质黏土夹砂质粉土层,渗透性较好,且在部分区域⑤2b层缺失,⑤2a层与⑤2c层相连,故⑤2a层与⑤2c层微承压水可视作相通[1-2]。
3 基坑概况
本项目基坑分成3个基坑实施(图1)。基坑总面积约14 400 m2,拟建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10.25~12.30 m。2、3区基坑东侧为运营中的轨道交通8号线东方体育中心站,在地铁侧采用厚800 mm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墙深23、25 m;各分区中隔墙采用厚600 mm地下连续墙,墙深23、25 m;其余侧采用φ900 mm@1 050 mm钻孔灌注桩+φ850 mm三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深23 m,落低坑区域钻孔灌注桩深25、28 m,隔水帷幕深30 m,邻近地铁侧100 m半径范围内隔水帷幕深42 m。
图1 基坑分区平面示意
4 1区基坑开挖技术线路及施工技术优化
1区基坑面积12 400 m2,场地自然地坪标高-0.30 m。开挖深度10.25 m,T6塔楼下开挖深度为10.60 m;R3、R4楼下开挖深度10.25 m。第1层土方开挖至第1道支撑底标高-2.20 m;第2层土方开挖至第2道支撑底标高-7.7 m;最后一层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10.55 m。
4.1 1区混凝土支撑施工
第1层土方及第1道支撑埋深较浅,对基坑变形影响不大。从第2层土方直至地下室底板完成阶段为1区基坑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基坑变形的最重要的因素。为确保地铁侧的基坑变形得到最有效的控制,从第2层土方开挖开始,有别于普通基坑施工。从施工人员安排及施工周期上来说,整个基坑为24 h的3班不间断轮流施工。
通过对整个1区基坑进行分析,地铁在基坑东侧,故需确保整个基坑东西侧支撑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达到传力效果,最大限度地缩短东侧围护缺少被动土压力的时间。在1区第2层土方开挖时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采用盆式开挖结合留土分块施工,共分为4块区域对称分块施工,地下连续墙以西保留宽度大于2倍基坑深度区域土方,即在1区内再进行分块施工,保留1区西侧20 m范围内土方。保护性留土区域混凝土支撑结构共分为7块进行分块、对称开挖施工混凝土支撑,留土区开挖面积2 260 m2,土方量12 500 m3,分6次开挖,每一分块开挖量1 500~2 000 m3。主要保证东西向每根支撑12 h内形成(图2)。
图2 基坑第2道支撑平面示意
通过此法,可有效地在保护性留土区域内,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土方开挖至东西向支撑完成时间,从而减少靠近地铁侧基坑的变形。
4.2 1区底板施工
1区第3层土方开挖深度2.85 m,采取1∶1.5二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总量30 800 m3,底板混凝土总量为11 890 m3。底板施工也主要按底板后浇带自西向东进行分块开挖浇捣,即先施工北侧西块底板,再流水施工北侧、东侧底板,然后再进行南侧底板施工,尽快形成东西侧底板传力(图3)。
4.3 1区施工技术优化
为更好、更快地进行土方开挖、底板施工,缩短基坑施工时间,尽早使基坑混凝土支撑及底板有效传力,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优化。
图3 基坑底板平面示意
4.3.1 提高混凝土等级
通过提高混凝土支撑、底板、中楼板、顶板区域的混凝土级配(提高2级),减少混凝土养护时间,提前达到原设计强度的100%,使支撑能尽早、有效地传递基坑变形受力,抵抗基坑变形,从而提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基坑回筑工作,缩短整个基坑的施工周期。
4.3.2 优化地下室底板防水层施工工艺
原设计底板防水做法为:厚200 mm的C20混凝土垫层,随浇随光;厚4 mm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厚50 mm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抗渗混凝土结构底板(抗渗等级P8)。
为加快底板施工,简化底板施工工艺,故采用无需混凝土保护层的防水材料(厚1.5 mm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此卷材施工工艺简单,卷材与基层为空铺,不受基层沉降变形的影响,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防水卷材与混凝土自粘成为一体,防水效果比普通卷材更好。通过防水卷材的材料改变,取消防水保护层施工,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底板施工工期,从而达到减小基坑变形的目的。
4.3.3 优化底板坑中坑节点
前滩30-01地块底板局部基坑情况较为复杂,挖土施工耗时较多,对于局部复杂小坑、坑中坑、坑连坑的情况进行优化细化,采取相近标高坑底优化为统一标高方法,简化现场实际施工工艺,缩短挖土施工时间。
5 2、3区基坑开挖技术线路及施工技术优化
5.1 2、3分区原施工方案
2区基坑总面积770 m3,总土方量为7 920 m3,按支撑划分12块南北对称进行预应力自动补偿系统支撑施工。3区基坑总面积770 m3,总土方量为7 280 m3,按支撑划分11块南北对称进行预应力自动补偿系统支撑施工。
原设计拟订方案为先开挖1区,待1区完成B1层时分块进行1区栈桥拆除工作,仅保留2、3区左侧南北贯通处栈桥,用作2、3区施工运土的主要通道。待1区完成±0 m后进行2区施工。2区施工至B1层时拆除3区北侧栈桥及中隔墙,进行1区与2区±0 m连接,待2区达到±0 m后进行3区施工。3区施工方法与2区基本相同。最后拆除B2层中隔墙,拼接底板及B1层主体结构,整个基坑施工完成。
如按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基坑整体完成±0 m时间较长。加之住宅楼R4、塔楼T6的主体结构均横跨2个分区。如若基坑未拼接完成,R4及T6不可进行上部结构施工。R4为框架-剪力墙结构,T6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室结构复杂,梁柱节点、梁墙节点较多,1区与2、3区连接节点施工缝断设需进行临时结构调整,对今后拼接也造成不少困难。
5.2 2、3区施工技术优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基坑受力及施工工况提出了优化方案。拟保留1区首道混凝土支撑,1区施工完成至B1层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2区施工。待2区施工完成至B1层时,保留东西向中间栈桥,分块进行中间栈桥以北的1、2区支撑及2区B1层以上中隔墙拆除工作(图4),进行1、2区±0 m结构顶板施工。3区进行开挖及结构施工,施工步骤如同2区。并且为减少2、3区的基坑变形,在2、3区增加1道钢支撑换撑,此撑待±0 m结构完成后与B2层地下连续墙同时进行闷拆处理。
图4 优化后±0 m拼接剖面示意
5.3 可行性研究及原理分析
5.3.1 基坑传力分析
与原方案相比,通过保留首道混凝土支撑,以首道混凝土支撑作为传力主体,将2、3区基坑变形所产生的内应力有效传递至基坑四周。相比原方案利用结构±0 m结构加传力节点的传力方式,更能有效地起到传力效果。拆除首道混凝土支撑时,通过保留东西向中间栈桥,可方便车辆进出,加快2、3区施工。
5.3.2 增加钢支撑换撑
考虑到2、3区离地铁段仅11.5 m,为减少基坑变形,在2、3区底板完成后设置1道临时钢支撑换撑。以中隔墙作为支点,加强下部基坑传力,减少2、3区邻近地铁侧的基坑变形。
5.3.3 施工缝拼接简化
通过方案优化,在确保基坑有效传力的同时,R4、T6上部结构由南北向结构拼接缝调整为东西向施工缝,由于地下车库顶板梁板结构跨度较大,节点简单,从而使施工缝拼接节点得到优化。做到1区与2、3区东西向首层直接拼连,简化了施工节点及施工流程,节约地下室回筑工期。
通过研究分析,施工技术、设计方案的优化基本安全可靠,通过设计复算后,复算结果证明方案可行,满足围护体结构的受力要求。经过各方专家对施工方案的再次分析及论证,最终优化后的方案再次通过施工方案评审,并被应用至实际工程中[3-4]。
6 实际工程方案实施数据分析
6.1 基坑变形数据分析
通过方案的优化,截至1区底板完成,地铁侧中隔墙最大累积变化量为29.8 mm,达到地铁及设计要求。
2区B1层完成时地铁侧地下连续墙最大变形量为4.6 mm,最小变形量为3.0 mm。3区B1层完成时地铁侧最大变形量为11.3 mm,最小变形量为5.4 mm。整个基坑±0 m施工完成时地铁侧最大变形量仅为17.3 mm,最小变形量为9.1 mm。
6.2 地铁隧道段数据分析
在基坑施工阶段,地铁第三方隧道自动监测数据显示,上行线垂直位移上升2 mm,下行线垂直位移上升1.99 mm。至整个基坑施工完成,施工区域地铁隧道区域段稳定,变化速度较缓,未对地铁区段造成明显影响,确保了轨道交通8号线在施工期间正常运营。
6.3 施工周期数据分析
1区第2层土方开挖及第2道支撑施工完成仅用时11 d,第3层土方开挖及基础底板施工完成仅用时28 d,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比原计划提前约15 d。
2、3区通过施工技术优化,整个基坑全部完成从工期上基本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施工技术优化,使R4、T6上部主体结构提前施工。
7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邻近地铁基坑施工难度较大,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优化施工材料、优化施工流程、优化施工节点等方式,在确保基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速度,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减少了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