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8-12-27胥爱贵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养殖

胥爱贵 /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苏畜牧业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近期受国内外市场冲击和环境整治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畜牧业发展景气指数下降,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优质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需求,必须找准路径,寻求突破,加快推进江苏畜牧业绿色发展。

呈现喜人的发展格局

江苏畜牧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少到多、从分散到规模、从粗放到精细、从低水平到高效益的道路,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畜牧业顺应时代变化,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型中升级、在调整中优化。

生产规模化。至2017年,全省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规模比重达到69%,年出栏肉禽2万只以上规模比重80%,存栏蛋禽2000只以上规模比重89%,存栏奶牛100头以上规模比重95%。规模养殖主体地位的基本确立,保证了畜产品生产总量的基本稳定。2017年全省猪肉产量214万吨,禽蛋产量183万吨,牛奶产量59.9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3.1倍、11.4倍、22.2倍,为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装备机械化。目前,绝大多数规模畜禽场引入了自动饲喂、自动饮水、自动控温、自动集蛋、自动断喙、自动挤奶、自动清粪等机械装备,特别是一批大型规模场应用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极大地提升了规模养殖的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据测算,2017年全省畜牧业机械化装备率达到51.7%,比5年前提高5.6个百分点。

灌云县北欧农庄生态养殖场

经营产业化。全省突出打造生态肉猪、地方肉禽、清洁蛋品、高品质奶、优质肉羊、特种畜禽六大产业,形成了泰兴生猪等37个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主导产业和邳州肉兔等11个产值超2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一批现代畜牧企业成为骨干力量,至2017年底,全省省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15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284家,实现加工产值972亿元,形成了以中粮、温氏等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产品品牌化。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二花脸、狼山鸡等地方优质畜禽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全省培育出苏山猪、苏姜猪等12个畜禽新品种,数量居全国第2位。先后推出了东海老淮猪肉、淮安黑猪肉等一批优质地方资源畜产品,形成了南京桂花鸭、高邮双黄蛋等一批“苏”字号品牌禽产品,市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2017年全省入选的100家品牌农产品中畜产品占据33席。

养殖标准化。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7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81家。大丰、东海被认定为第一批部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泗阳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县,在泰兴、射阳、东海、灌云及如东县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加大力度推进禁养区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和非禁养区养殖环境治理达标工作,累计关闭搬迁养殖场10372家,12491家规模场通过了养殖污染治理达标检查认定,超额完成养殖污染治理目标任务。

正视面临的机遇挑战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畜禽产品的需求,激发了强大的市场潜力,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畜禽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改造传统畜牧业的养殖方式。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发展畜牧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延伸产业链,推动畜牧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畜牧养殖大省,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十分突出。

发展空间受限。江苏人多地少,发展畜牧业资源匮乏。全省现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区域和其他区域等五大类共3650多块区域为禁养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8.8%。禁养区外绝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宜养空间狭窄,养殖用地难题愈发突出。

区域差距拉大。苏南地区自2008年太湖流域治理以来,畜禽养殖连年下降,规模猪场在少数县仅存1~2家。据测算,目前全省肉类自给率约为70%,其中南京、苏州和无锡已降至11%、12%和18%;而自给有余的盐城、徐州和宿迁三市,自给率分别为174%、158%和111%。单位耕地面积畜禽承载力,全省平均为每亩耕地0.45头猪当量, 苏南只有0.21头,苏北为0.58头,南北差距由10年前的1∶1.2拉大到1∶2.8。

产品结构失衡。2017年全省肉蛋奶等畜产品总产量581.4万吨,其中肉类占57.7%、蛋类占31.5%、奶类占10.3%;而在335.4万吨肉类产量中,猪肉占64%,禽肉占33%,牛羊肉仅占3%。从全省畜牧业内部结构分析,牛奶和牛羊肉等草食畜产品总量小、占比低,近年来发展速度不增反降,草食畜养殖是一条明显的短腿。

寻求发展的有效路径

推动江苏畜牧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步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大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确保养殖环境安全、畜禽防疫安全、产品供给安全,确保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的绿色高质量,将江苏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畜产品生产集聚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引领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走环境友好之路,建立能够实现永续运行的绿色发展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畜牧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极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数量增长,也不能脱离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简单禁养限养,要努力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发挥畜禽粪便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推广高效的生态循环模式,把循环发展贯穿到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实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推广散装饲料和精准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实现源头减量,达到畜禽产品少抗、减抗,直至无抗。

走健康养殖之路,建立适应兽医卫生需要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快推动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在推进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基础上,启动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净化,扩大净化病种,力争在净化场点数量、净化病种、净化技术上有所突破。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完善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健全跨县域运行协作机制,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强化跨区域监管联动,确保实现全省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制度化,建立健全“检监结合、以检促防、联防联控”的动物防疫制度,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强制免疫、消毒等情况的监管,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活畜禽跨省调运监管,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染风险。

走特色发展之路,建立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瞄准市场行情,调整生产品种,扩大生态肉猪、地方家禽、优质肉羊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蜜蜂等。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形成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徐宿淮规模畜禽产业带,重点推进畜禽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型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在沿海优势畜禽产业带,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着力推进生猪、家禽集约化生产和全产业链经营,建成一批现代畜牧业发展样板。在苏南种养结合示范区,注重发挥畜牧业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的功能,建设一批美丽生态牧场。在扬泰优质水禽养殖加工区,突出生产与生态并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打造水禽优势区和生猪适度区。

走优质高效之路,建立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供给体系。推进高标准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科技化、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培育高水平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构建高效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托管或代养”等新型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方式。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供给,满足中高端需求,发展清洁蛋品、巴氏奶、风味酸奶等,鼓励黄羽肉鸡屠宰加工、冷鲜上市,加大地方特色畜禽产品的开发利用,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一批“苏”字号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

落实发展的保障措施

明确发展路径之后,还需要各项措施紧随,才能保证行稳致远。

强化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畜牧业绿色发展,一端影响生态环境,一端关乎产业结构,中间还连着老百姓的餐桌和钱袋子,具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客观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京海黄鸡养殖基地

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大畜牧业发展财政投入,重点扶持畜禽新品种的培育、养殖场清洁生产工艺改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畜牧业建设等。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采取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创新畜牧业绿色发展投入和运营模式。研究建立畜牧业发展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畜牧大县奖励政策和省级畜牧业发展财政调节基金,对畜牧主产县进行资金奖励,实行少养补多养、销区补产区的调节政策。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有机肥生产和推广补贴范围,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机购置敞开补贴,对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上网和生物天然气入网等实行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

创新畜牧业用地政策。统筹规划畜牧业发展土地,做好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与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科学布局,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用地规模。尽最大努力盘活因禁养区划定后养殖场关闭搬迁的养殖用地指标存量,按照“拆一补一”原则,对经农业、环保等部门养殖污染治理认定的畜禽养殖场,因规划调整确需关停或拆除的,落实异地新建,促进县域养殖用地总体平衡。积极推进农牧结合,借鉴上海松江等地的做法,通过政策创新,鼓励发展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或大中型生态循环型养殖基地,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完善绿色发展考评机制。实现“藏粮于地”,一方面要保持足够数量的基本农田,一方面要强调耕地地力保护。要将耕地地力等级、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零增长或控减指标等,列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中,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进行严格、科学的督查考评,真正把畜牧业打造成为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映像畜牧业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