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2018-12-27白宝鑫黄照权石武祥刘建英郭振友
白宝鑫 黄照权 石武祥 杨 平 康 敏 刘建英 高 东 麦 浩 郭振友
(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农村2010年人口老龄化率为10%~14%〔1〕。毛南族总人口101 192人,其中65%以上居住在广西〔2〕,且6万毛南族人口在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作为少数民族,毛南族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同时,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影响每个家庭和谐,更影响民族团结和稳定。目前关于毛南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主要评估环江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环江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居住在环江县3年及以上,②年龄≥60周岁,③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①智力障碍,②语言表达能力差者。均自愿参与,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多阶段分层抽样法。①依据政府定义的毛南族聚集地选择样本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②在样本县中按照毛南族典型居住乡镇和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抽取3个样本镇(毛南族人口≥60%);③在每个样本乡镇用简化随机的方法抽取6个样本自然村(毛南族人口≥90%)。同时,挑选一个在经济水平与地理环境相似的汉族县作为对照;依据上述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1.3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1)采用自制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人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史、住院情况、住房类型及年均总收入等。(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评定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其他归为因子10,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单项分数之和为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状态越差;各项因子总分除以此项因子的项目数为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阳性筛选标准为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且任一因子分>2分,测试结果符合其中任意一项即认为受测者在对应方面很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一般状况 共访谈1 498位老人,有效问卷1 484份,问卷有效率为99.1%。其中毛南族823人,汉族661人;年龄60~96〔平均(70.99±8.53)岁〕;男696人,女788人;文盲702人(47.3%),小学文化者591人(39.8%),初中及以上191人(12.9%);未婚37人(2.5%),已婚1 003人(67.6%),同居2人(0.1%),离婚4人(0.3%),丧偶434人(29.2%),再婚3人(0.2%),其他1人(0.1%);过去1年内患有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1 096人(73.9%);过去1年内住过院268人(18.1%);楼房住户900人(60.6%),砖瓦房住户433人(29.2%),土基房住户85人(5.7%),草房住户5人(0.3%),木楼住户59人(4.0%),其他房屋住户2人(0.1%)。
2.2毛南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布 除敌对因子外,男性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共10个方面均显著低于女性(均P<0.05)。单身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共4个方面均显著低于在婚老年人(均P<0.05);在婚老年人抑郁、其他得分显著低于单身老年人(P<0.05)。无慢性病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9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有慢性病老年人(均P<0.05)。未住院老年人除偏执外的所有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住院老年人(均P<0.05)。住非楼房老年人除敌对外的所有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住楼房老年人(均P<0.05)。见表1。因年龄、经济收入为连续性变量,如果分类会导致数据丢失,故未分类,以此用相关性代替。年龄与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恐怖得分显著正相关(均P<0.05)。经济收入与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得分显著负相关(均P<0.05)。见表2。
表1 毛南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布
1):包括已婚、同居、再婚;2)包括未婚、离婚、丧偶、其他
表2 毛南族老年人年龄及经济收入与心理健康状况(n=823)
2.3毛南族与汉族老年人SCL-90得分比较 除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3个因子外,毛南族、汉族老年人在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症状数和阳性症状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老年人阳性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毛南族(χ2=6.504,P<0.05)分。见表3。
2.4毛南族阳性心理症状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年龄、女性、有慢性病、过去1年曾住院、经济收入差及住非楼房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症状阳性的风险显著较高(均P<0.05)。见表4。
表3 毛南族与汉族老年人SCL-90得分比较分)
表4 毛南族心理健康症状阳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为连续性变量
3 讨 论
毛南族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态整体较差,与徐红波等〔4〕在民族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差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具有明显症状的老年人群较少。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群躯体功能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有关,躯体功能的衰退诱导老年人群自我感觉变差,导致老年人群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同时,毛南族民族活动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及传统家族式居住模式有助于相互之间沟通促进心理健康构建,从而又优于同地区汉族老年人群。汉族老年人在心理健康状态上的得分、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毛南族老年人,与李文龙等〔5〕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与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有关,汉族农村老年人群娱乐活动相对较少,排泄心理压力不畅;而毛南族聚居和丰富的文娱生活,增加了心理疏导的途径,增强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差,与Meyer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躯体功能越来越差,身体功能下降,想改善而无法改善,引起自卑、自责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女性心理健康状态差于男性,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7〕。可能与女性花费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成员、田间劳作心理脆弱和偏远地区仍存在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等有关。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慢性病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与张涵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物质生活、子女依赖性及老年人情绪等有关。
过去1年曾住院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比未住院患者差,与李茂全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老年人群在医院内产生抑郁或者沮丧心情,儿女家庭关怀不全面,对疾病认识不足及慢性疼痛的影响等有关。
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加,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阳性风险降低,与李燕等〔10,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与收入较高的人群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更充足的条件解决现存问题,缓解心理压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住楼房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人群。这可能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好房子是人生最大奋斗目标的理念有关。住楼房的老年人自感人生目标得以实现,心情自然比较愉快。
综上,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优于汉族老年人。具有较大年龄、女性、患有慢性病和住过医院、家庭经济条件差和居住在非楼房等特征的毛南族农村老年的人心理健康状态较差,这些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