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式呼吸对应激状态下微循环及心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2018-12-27柳淑云刘旭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腹式幅度基线

柳淑云 刘旭光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96)

腹式呼吸时,人体的横膈膜会有规律地重复上升与下降,吸气时人体横膈膜向下移动,体内脏器也会被挤到下方,所以腹部会发生膨胀,而不是胸部膨胀〔1〕。相反,呼气时横膈膜向上移动,利于人体进行深度呼吸,更多地将肺底部的二氧化碳呼出〔2〕。腹式呼吸是最常用的调节呼吸的方法之一,经常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加人体的氧气供给,净化血液,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更好地抵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3〕。腹式呼吸最早于20世纪早期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食管癌术后肺功能恢复及呼吸功能障碍等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4〕。本研究探讨腹式呼吸对应激状态下微循环及心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纳入2015年10~11月到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的12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测试对象,均为女性,年龄60~66岁,平均(62.75±1.75)岁。按照实验目的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所有测试对象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研究对比条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自愿参加本实验者;积极配合实验并完成全部实验程序者;身体健康者。排除标准〔6〕:有心脏病史或其他疾病者;实验前3~4 h做过剧烈运动者。

1.3仪器选取与研究方法

1.3.1仪器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厂商:深圳市深谷视光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GO-XW880),实时、动态观察研究对象左手无名指微循环变化情况。心电工作站(厂商:江苏亿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EK-5000B),记录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化指标。研究人员自编一套算术题,难易程度适中,算术类型为两位数的借位加减运算,共50题〔7〕。

1.3.2研究方法 (1)甲襞微循环检测。测试对象休息15 min后进入休息室,选择舒适的坐姿静坐,左手无名指置于显微观察仪下〔8〕。研究组:基线检测,研究人员给予相应指导语,获取自然状态下测试对象甲襞微循环基线值;干预期检测,引导测试对象做腹式呼吸15 min,练习2~3次后要求其呼吸频率为6~8次/min〔9〕。对照组保持静坐15 min,同时记录该组测试对象微循环状况。应激期检测:测试对象休息5 min后,研究人员再给予相应指导语,指导其完成算术测试题,时间:10 min,记录两组甲襞微循环指标值〔10〕。

(2)心率变化。两组测试对象休息15 min进入休息室,选择舒适的坐姿静坐,5 min后进行心率检测。研究组:基线阶段静坐5 min,最后3 min记录心率、T波幅度;腹式呼吸训练15 min,最后3 min记录心率、T波幅度;算术测试10 min,最后休息5 min,最后3 min记录心率、T波幅度。对照组静坐分Ⅰ、Ⅱ、Ⅲ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为静坐15 min,每个阶段的最后3 min记录心率、T波幅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比较行单因素分析、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三个实验阶段的微循环指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三个阶段的微循环的清晰度、流速、红细胞聚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期清晰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5.625,P<0.05);干预期流速:研究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快(t=6.284,P<0.05);干预期红细胞聚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少(t=5.943,P<0.05)。见表1。

2.2两组心率变化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基线、腹式呼吸、静坐Ⅱ期,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在腹式呼吸训练期的心率下降幅度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T波变化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线期的T波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腹式呼吸期、静坐Ⅱ期的T波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三个实验阶段微循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两组心率对比次/min)

与同组腹式呼吸时比较:1)P<0.05

表3 两组腹式呼吸、静坐Ⅱ期T波变化幅度比较

与研究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本文结果表明,腹式呼吸对微循环及心血管反应性有着显著影响。在对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腹式呼吸可以使微循环的流速明显加快,同时减少细胞聚集量、提高微循环清晰度。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微循环相关指标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具体为流速减缓、红细胞聚集量增多,从而使微循环流态变差。微循环是否正常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微血管清晰度〔11〕。有关研究〔12〕指出,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或疾病侵袭时,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微血管发生各种病变,例如组织液渗出加大、微血管通透性超出正常水平、淋巴回流受阻等,继而导致微血管管襻模糊。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腹式呼吸对微循环清晰度的改善效果显著,提示腹式呼吸能够促进微循环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微循环状态稳定。

血压、血管舒张与收缩及血液黏度都会对血流速度造成影响。对冠心病、高血患者进行微循环检测时发现,其甲襞血流速度明显比正常人要缓慢,因此管襻血流速度的测定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此次实验结果表明,腹式呼吸能够促使微循环血液流速加快,其促进效果显著。微循环血流加快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可为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净化血液,促进养分与“废物”交换,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因此,腹式呼吸能够为体内病变组织、器官提供更多氧气与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病变组织与器官的恢复。甲襞微循环中的红细胞聚集通常是由于生理或病理性刺激引起的。

国外有关研究〔14〕表明,T波幅度的变化是交感神经影响心脏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王兰爽等〔15〕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心算时测试对象的T波幅度会出现明显下降;本实验结果与其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腹式呼吸能够明显提高T波幅度,增强交感神经活力,T波幅度的改变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改变。

综上所述,腹式呼吸有助于促进应激状态下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改善;应激状态下内向者微循环变化更加显著;此外,腹式呼吸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心率与T波变化幅度。

猜你喜欢

腹式幅度基线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