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三季度饲料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8-12-27全国畜牧总站
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信息中心 田建华 陆泳霖
一、基本情况
(一) 饲料生产监测情况 据180家重点跟踪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饲料生产总量下降2.7%。分品种看,饲料生产呈现“两增三减”。其中,蛋禽、反刍饲料增长,分别增长4.7%、3.1%;猪、肉禽、水产饲料下降,同比分别下降5.6%、2.6%、1.2%。前三季度,饲料总产量1382.9万吨,同比下降2.7%。从产品结构看,配合饲料1193.7万吨,同比下降0.2%,浓缩饲料129.5万吨,同比下降16.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9.6万吨,同比下降 15.3%(表 1、图 1)。
表1 2018年1~9月180家饲料企业产量
图1 2015—2018年9月180家饲料企业产量月度走势图
(二)各饲料品种生产情况 前三季度,猪饲料569.8万吨,同比下降5.6%;蛋禽饲料245.3万吨,同比增长4.7%;肉禽饲料338.5万吨,同比下降2.6%;水产饲料137.8万吨,同比下降1.2%;反刍饲料83.7万吨,同比增长3.1%;其他饲料7.9万吨,同比下降46.3%(2018年前三季度,其他饲料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报表制度的调整。调整前部分企业将鹌鹑料等品种饲料填报其他饲料中,调整后指标细化鹌鹑料等饲料填报正确位置,其他饲料产量大幅下降)(表2、图2)。
表2 2018年1~9月180家饲料企业不同品种饲料生产情况
图2 2015—2018年180家饲料企业不同品种饲料产量月度走势图
(三)不同规模企业生产情况 前三季度,月产1万吨以上规模企业产量同比增长0.2%;月产0.5万~1万吨规模企业产量同比下降12.4%;月产0.5万吨以下规模企业产量同比下降10.9%(图3)。
图3 2017—2018年1~9月不同规模企业产量变化
(四)大宗原料市场价格情况 前三季度,受贸易摩擦、市场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大宗饲料原料同比大多呈现上涨行情。其中,玉米受年初产不足需推动行情走高后,拍卖玉米充足入市稳定价格并回调,但因新玉米产量预期下降影响,玉米行情稳中偏强运行,均价1.96元/公斤,同比增长9.5%;大豆受上年全球供应偏宽松影响,主要粕类价格底部整体下移,自2018年3月下旬起,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豆粕价格震荡上行,1~9月豆粕均价3.24元/公斤,同比增长2.2%;在粕类比价效应影响下,棉粕均价2.85元/吨,同比增长0.7%,菜粕均价2.45元/公斤,增长2.5%;进口鱼粉因2017年年底外盘带动价格高企后,随着供应顺畅价格震荡回调,1~9月均价同比增长5.3%;赖氨酸、蛋氨酸价格同比下降。其中,65%的赖氨酸同比下降13.6%,固体蛋氨酸同比下降15.7%(图4)。
图4 2018年1~9月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同比图
(五)饲料产品均价全部上涨 前三季度,受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和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价格高企影响,主要饲料产品价格均呈增长态势。前三季度,主要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菜粕、麦麸、鱼粉、磷酸氢钙)累计评价价格同比上涨4.4%,带动饲料产品平均价格同比提高约2.7个百分点。其中,鲤鱼成鱼配合饲料价格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5%,育肥猪、蛋鸡高峰、肉大鸡配合饲料分别增长3.6%、1.8%、1.3%(图5)。
二、前三季度运行特点简析
图5 2018年1~9月主要饲料产品价格同比图
2018年前三季度,因年初生猪压栏和天气阻碍运输,阶段性供过于求,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导致猪价断崖式走跌后,养殖利润持续负增长,至5月触底反弹,7月逐步进入盈利区间。受生猪养殖深度亏损影响,猪饲料需求不振;蛋禽、肉禽历经2017年产能调减,存栏低位筑底蓄力反弹,蛋禽料需求超过去年同期,肉禽料快速恢复。水产因天气原因复苏受阻;反刍饲料需求提振。玉米价格延续强势表现;豆粕受中美贸易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剧烈;进口鱼粉受前期外盘影响仍处于高位。受此影响,上半年饲料生产运行表现以下特点:
(一)饲料产量低于近四年前三季度水平 主要由于今年饲料生产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从产业自身看,养殖端行情分化,生猪养殖亏损,叠加疫情因素;蛋禽、肉禽产能逐渐恢复中、水产饲料受天气环保影响旺季不旺。前三季度,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2.7%,2017年同期下降0.9%,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情况低于2017年、2016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饲料总产量连续四年下降,2018年同比下降2.7%,降幅较1~8月扩大0.5%。其中,配合饲料同比下降0.2%,连续四年负增长;浓缩饲料同比大幅下降 16.5%(2015年-8.5%,2016年-5.9%,2017年1.4%);预混合饲料近四年首次下降,同比下降15.3%(表 3)。
表3 2015—2018年1~9月180家分类别饲料产量
(二)产品结构大幅调整 前三季度,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降幅加大。180家重点企业显示,分别下降16.6%和15.3%。一是猪价下跌用户亏损,散户快速退出,造成养殖规模下降或减量添加预混合饲料所致。其次是玉米、豆粕价格连续处于上升通道,改变用户饲料产品选项。1~9月全国玉米采购均高于近三年水平;1~9月豆粕平均价高于近4年水平。原料价格上涨,造成市场上对浓缩料、添加剂预混料使用量减少。此外,维生素等原料价格波动较大,饲料企业采购优势下降,加之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价格较高,产量下降明显。
(三)各品种饲料分化明显 主要表现为猪、肉禽、水产饲料下降,蛋禽、反刍饲料增长。
——猪饲料产量下降。前三季度猪饲料同比下降5.6%。受生猪养殖连续亏损,散户快速退出,大猪供应偏紧,存栏量下降;生猪价格下跌,养殖亏损,养殖户减少饲料用量;9月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养殖户恐慌心态蔓延,生猪补栏量下降,尚未恢复的生猪养殖再次受挫,叠加各地环保督查等因素导致猪饲料需求下降。从猪饲料的生产 数据来看,2018年2月进入下行通道,且降幅逐月扩大,6月降幅达12.3%,随着生猪盈利水平好转,7、8月降幅收窄,8月较 7月增加3.2个百分点;8月猪饲料环比增长11.4%,环比连续2个月上涨;9月再次出现下降,降幅达14.1%(图 6)。
图6 2017—2018年1~9月猪饲料
——蛋禽行情好转,蛋禽饲料增长。前三季度蛋禽饲料同比增长4.7%。蛋禽饲料自2017年3月,同比连续13个月下降,2018年4月份开始反弹,截止9月底已经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9月同比增长6.3%。2018年蛋禽养殖快速恢复,前期大量补栏雏鸡陆续进入产蛋期,产蛋期存栏持续增长,加上去年同期蛋鸡存栏处于历史低位,蛋禽饲料需求增长(图7)。
图7 2017—2018年1~9月蛋禽饲料
——肉禽养殖盈利持续,推动肉禽饲料快速反弹。前三季度,肉禽饲料同比下降2.6%。肉禽饲料自2017年3月份连续15个月下降,随着肉禽养殖持续盈利,养殖规模逐步恢复,2018年6月起快速反弹,增幅扩大至9月份出现收窄,主要是节日备货出栏量明显增加影响,同比增幅收窄7.6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1.2%(图 8)。
图8 2017—2018年1~9月肉禽饲料
——水产饲料季节性萎缩。前三季度水产饲料同比下降1.2%。水产养殖从2月份开始季节性复苏,水产饲料环比连续6个月上涨至9月份大幅下跌。主要是9月中下旬开始北方地区水产养殖逐渐萎缩进入尾声,加上部分地区受受台风等异常天气影响严重,水产饲料下降明显(图9)。
——肉牛羊价格偏强,反刍饲料增长。前三季度份反刍饲料同比增长3.1%。反刍饲料自2018年5月份起,连续5个月同比、环比皆增,主要牛羊肉消费提振,市场供应量整体偏紧,牛羊肉价格偏强上涨,养殖户补栏意愿强,反刍饲料增长(图 10)。
图9 2017—2018年1~9月水产饲料
图10 2017—2018年1~9月反刍饲料
(四)企业经营利润缩减 上半年13家上市饲料企业公告,实现总营业收入1028.8亿元,同比增长13.0%;营业总成本911.8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39.4亿元,同比下降20.0%,若剔除变动幅度巨大的正邦、金新农,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6%。11家饲料上市公司中,除通威、海大、禾丰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4%、15.0%、75.3%外,其他全为下降。
饲料企业利润下降原因,一是由于猪价下跌,养殖亏损,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美贸易摩擦企业预期原料涨价大量备货,集中备货的情况下,5、6月并未预期大涨,企业在3、4月高点备货是造成上半年企业经营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图 11)。
图11 2018年上半年上市企业营业利润同比
(五)预计全年持平略降 从历史数据看,今年1~9月份饲料产量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第三季度生产形势正逐步好转。一般每年四季度为饲料产销旺季。非洲猪瘟疫情给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猪饲料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9月份猪饲料需求出现了逆转,降幅加大。虽然,禽饲料呈现增长态势,但从前三季度饲料生产情况看,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饲料总产量持平或有小幅下降。其中,猪饲料产量同比可能出现下降,家禽和反刍饲料增长,水产饲料持平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