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延高铁年底开建 画出陕西黄金半径
2018-12-27七大山人
文 / 七大山人
9月1日,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其中,西延高铁计划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全长287公里,总工期4年半,目标速度每小时350公里。届时,从西安乘坐高铁去延安只需要50分钟。
据了解,西延高铁设定12个站点:西安北站、国际港务区东站、高陵站、富平站、铜川站、铜川北站、宜君站、黄陵西站、洛川站、富县北站、甘泉北站、延安站,将连接西安、富平、铜川、延安等地,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的最后三笔之一。这也意味着,自此陕北、关中、陕南三大板块将疏通到位,陕西省内中枢大动脉全面拉通(此前,已开通宝兰、西成高铁)。
50分钟,画出陕西黄金半径
众所周知,陕西省南北跨度长达880公里。有着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处于陕北地区的延安与处于关中地区的西安,几乎代表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两地相隔300多公里,近乎陕西的一条“半径”。而在这条半径上不仅连接了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独特地貌,更分布着不同的文化与经济特色,这两大板块能否彼此优势互补,形成完整、高速的产业闭环,至关重要。
目前西安北站前往延安虽有动车,但全程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西延高铁建成后,时间将大大缩短,只需要50分钟。而西安到铜川暂时没有直达列车,到铜川公共交通只能坐大巴车,全程最快也要1.5小时,西延高铁建成后,15分钟可直达。同时,西延高铁将串联起高陵、富平、铜川、宜君等旅游区,成为陕西一条黄金旅游线。
另一方面,从产业布局来看,延安所处的陕北地区,是陕西的能源区,也是拉动全省经济腾飞的一驾重要马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增长速度为8.6%,增速排在全国第三位。据专家分析,除了“三个经济”释放的新动能之外,其中陕北能源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绩可喜,但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圣学认为,目前陕西省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节点就在陕北与西安。第一是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从依靠资源、能源,转化到发挥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上来;第二是大西安的辐射能力仍较弱。
故此,陕北经济板块与大西安的“亲密握手”将会形成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一条“姻缘线”。对此,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也认为,陕北主要依靠能源化工,关中则在装备制造业上实力强大,这两个地区的链条疏通,关系陕西产业链条的运转速度。
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勋进一步分析:2012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为单一的产业结构敲响了警钟,延安已在奋力转型。“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形势下,应该突破局部性和区域性理念,以开放包容之心北上南下融入关中平原经济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区,以三大产业的转型与融合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们看来,延安不缺优惠政策,缺的是现实可操作的产业突破路径。”张勋说,“延安城市发展战略思考依然需要与西安的发展之间有密切关联,尤其是考虑到2017年以来,在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起点、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密集配置于西安的背景下。”
之于西安,随着海航落户,将投资超过1800亿元打造“中国孟菲斯”;“全球航空货运枢纽”、京东物流和“世界苹果中心”也正在推进;更有“长安号”对于丝路经济东连西进,“延安农产品如能借助西安的市场和物流平台,将是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最佳路径”。张勋补充说。
在多位经济学者看来,西延高铁的开通不仅为两地人民带来50分钟的文化穿越,凿开了全域旅游的黄金干线;更重要的是,使不同的产业形态可以互为路径,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延安乃至陕北的产业转型,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加强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辐射力。
可以说,全程50分钟的西延高铁,代表的是陕西产业转型的最优半径。
140分钟,覆盖区域发展“同心圆”
西延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主通道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
在此之前,陕西已开通宝兰、西成高铁,形成横贯东西的动脉,陕南与关中已经加速交流发展。西安至延安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陕西省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从汉中到延安,140分钟,可谓“千里陕道一日还”。自此,陕西三大板块共进“高铁军团”。
一直以来,陕西对关中、陕北、陕南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旨在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陕西将把关中打造成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把陕北打造成全国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全国革命老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把陕南打造成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思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虽然定位不同,但三大板块的信息、人才、物资流速与流量关系三者之间的协同与接力。尤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关中,更是陕西的一大重要“港口”。高铁,将是这个经济“军团”的强力装备。
以汉中为例,西成高铁开通后,成为成都和西安两个大都市的“夹心精华区域”:除了促进城市群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加速了“城”与“城”之间一体化进程外,还整体带动了汉中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的超越发展。仅2018年上半年,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643.50亿元,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旅游更是立竿见影,上半年接待游客3301.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2.31%和36.93%。
同时,加上优越的人居环境、低成本等特点焕发诱人魅力,“汉中将是未来3年内陕西人和四川人投资的主力黑马城市”成为一个大胆的业内断言。汉中因高铁枢纽从城市群与经济区的“夹缝”变身“糖心”,使业内专家在宝鸡、渭南、铜川等地更加信心满满,“成渝经济区有成都和重庆双核驱动,但陕西目前是西安压力颇大,陕北有望成为第二极。如果“米”字形高铁完成,陕西有更大可能激活多个城市辐射点,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目前陕北、关中、陕南三板块叠加的城市群与经济区有:西三角经济区(西安、重庆、成都)、关天经济区(西安、宝鸡、天水、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庆阳、平凉、陇南)、黄河金三角地区(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的部分地区),尚有陕西延安、安康和汉中三市在“局外”,还差一笔衔接。
西延高铁的南端,在西安枢纽与西成高铁、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及规划的西渝高铁、西武高铁衔接,既可实现与西安市的便捷交流,也可形成直达西南、中南等地区的便捷通道;北端引入延安铁路地区,并预留线路向北延伸条件,承担陕北各地市与西安及以远地区的旅客交流,同时与规划的呼包鄂城际联通,将会成为包头至西安间一条新的快速客运通道。可以说,287公里的西延高铁,是贯通各大经济板块、实现城市群间相互补给的“最后死角”。140分钟,完美覆盖区域融合发展的“同心圆”。
一个“米字”,“三个经济”顺势崛起
放眼当下,以目前规划,郑州的“米”字形高铁2020年将基本成形,或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米字型”高铁的城市。而武汉虽然只有7条高铁,比郑州“米”字形略有不足,但它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成为独特优势。
之于陕西,目前,大西、宝兰、西成等高铁相继通车,铁路营运里程达5300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西银高铁已开建,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剩下的西(安)延(安)、西(安)武(汉)、西(安)渝(重庆),是最后几笔。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守国特别指出,国家规划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6个、“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中有17条、“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有4个都经过陕西,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1环8放射“米”字形高铁网,2环11放射高速公路网,与周边省份形成了24条国家高速和6条省级高速的运输通道。
从这一点上来说,陕西“米”字形高铁,潜力更大。当前,陕西三个经济已顺势崛起。其中,因交通要塞而起的“枢纽经济”也正在释放马力。据媒体报道,2018年元旦假期,西成高铁的开通让川陕两地的游客迎来“西安+成都”的连线新玩法。多家旅行社该线路预订火爆异常,西成高铁“双城记”的旅游新玩法广受青睐。而上半年,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28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4%;旅游总收入3076.43亿元,同比增长30.29%。
高铁大动脉带来大发展,而城际高铁的开通,更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疏通毛细血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强力推进铁路建设,配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建设银川至西安高铁,全面开工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高铁,自主推进西安至安康、延安至榆林高铁,尽快形成连接周边、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加快西安至法门寺等4条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以大西安为中心,快速通达机场、富平、韩城等方向的关中城市群铁路网,补齐陕西南北向交通和关中城际交通的短板。”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胜仁说。
2017年,陕西高铁发展,华彩斐然: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四纵四横”贯通;12月6日,西成高铁穿越秦岭,西安“米”字形高铁网画下蓝图……在陕西的枢纽经济网状图里,西延高铁只占287公里,却是连通陕西三大板块的关键半径。
前几天,朋友的茶社刚刚给两个暑期打工的大学生结了最后一笔工资。他们一个来自汉中,一个来自宝鸡,“高铁通了,说回就回了,无所谓暑假在西安还是在家……”出行方便、旅游收益,仅仅只是高铁时代的红利之一。未来,这个“高铁军团”的壮大,必将解绑更多的生产要素,为陕西发展“增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