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问廉”,把监督的“话筒”交给群众

2018-12-26王兆伟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3期
关键词:问廉问责监委

王兆伟

“‘问廉见筋见骨、辣味十足,释放了‘违者必究、究者必严的强烈信号。”8月23日,由成都市纪委监委举办的电视监督问责直播节目《成都面对面·监督问责第一线》聚焦成都市青羊区。一名观看节目的党员干部说,“阳光问廉”彰显了省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是党员干部改作风、勇担当的“助推器”。

电视监督问责节目现场,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也坐在观众席上。他充分肯定节目效果并指出,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群众参与度,推动“阳光问廉”工作深入开展。

“阳光问廉”通过曝光问题,让干部“出汗”,帮群众解难,把“问廉”过程作为党员干部接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过程,真正达到问廉一件、警醒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干部作风转变。

? “南北”通透,“阳光”正好

“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场考察民意;坐南朝北,站在百姓立场监督政府。”2015年9月,王雁飞在与媒体恳谈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带动群众监督,打造舆论监督“麻辣烫”品牌。“阳光问廉”应运而生。

作为四川率先在全国创新的一种监督模式,“阳光问廉”以电视直播形式,将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在一起:第一,媒体记者接到线索或投诉,现场暗访、采访;第二,线索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在直播现场接受质询;第三,纪委监委进行党纪政纪问责,并督促问题整改。

四川在探索中走出的这条新路子,切实回应了社会关切。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认为:“节目聚焦干部作风、脱贫攻坚、基层‘微腐败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和‘四风问题,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成为医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良方,成为转作风、改作风的助推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设“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一章,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017年,四川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问廉”工作的通知》,明确“阳光问廉”采用“市级主办+县级自办+市县联办”模式,各市州每年至少播出4期节目,开启了监督新模式。

四川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阳光问廉不同于一般的电视问政,它紧扣‘廉的主题,内容涵盖作风建设、落实‘两个责任、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全面从严治党的多个方面。”

“‘阳光问廉坚持不彩排、不预演、不通气,真刀真枪,揭短亮丑。通过主持人犀利发问、网民尖锐质问、现场观众辣问,力求问清问题根源、问出责任所在。”已经多次担任“阳光问廉”媒体点评嘉宾的成都日报社记者李影说,“为确保节目应有的‘辣味,连参与拍摄者都是在节目现场才首次看到最终版本的暗访视频。”

“阳光问廉”麻辣十足,备受四川干部群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00余万人次收听收看“阳光问廉”节目,电视收视率、广播电台收听率屡创新高。广元、宜宾、达州、巴中的每期节目均居同时段全市落地广播电视频道频率收视收听率首位。

? “台上扫面子,台下打板子”

作为广元市“阳光问廉”节目主持人,何芳回忆,节目开播的最初几期,主持人和考评团的尖锐提问,一度让不少参加节目的领导干部很不适应,紧张是他们当中不少人的突出感受。

在一次节目上,广元市拆迁办主任对市政府引进的重点企业建设用地难的问题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他,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则“打破砂锅问到底”,连续追问9次,令该主任红了脸、出了汗。

“一些人私下里曾试图向栏目组打听节目内容,一些区县甚至还成立了团队,专门研究应对‘阳光问廉提问。”何芳记得,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栏目组甚至还收到过匿名威胁,“有人打电话过来警告说‘你们要小心哦。”

这几年,“阳光问廉”始终保持“麻辣”的锐度,让批评直言不讳,让监督无处不在,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最近几期节目播出后,何芳发现,从一开始的不习惯、推脱责任到后来的直面问题、立行立改,领导干部的认识和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把监督的“话筒”递给群众,“阳光问廉”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生动注脚。“期待通过这一监督模式,促使干部人人有担当,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何芳说。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开播“阳光问廉”节目492期,开展“院坝会”活动3871次,现场“问廉”所提问题13808个,涉及部门(单位)3127个,涉及党员干部4587人。

“阳光问廉”,绝不仅仅是在台上一“问”了之。四川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一名负责人说,在省纪委的指导下,四川各地做好“问廉”的“后半篇”文章,对节目曝光的問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改销号,既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回访,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将整改进行到底。在整个过程中,正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不收敛、不收手的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早预防,达到问廉一个、警示一线、教育一片的目的。近年来,通过“阳光问廉”,全省问责2218人,党纪政务处分1028人。

全省各地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始终保持“阳光问廉”的锐度、群众满意的温度,使“阳光问廉”成了群众监督高地和社会舆论磁场,问出了干部好作风,问出了群众获得感,党员、群众普遍“点赞”。去年,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3.7%;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达到85.87,连续6年提升。(责编:蒋筱青)

猜你喜欢

问廉问责监委
剑阁:以“问廉之形”赋“治理之效”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廉会上市委书记问:“你们后背湿了没?”
阳光问廉:“辣”红脸“,晒”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