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热点与趋势

2018-12-26王文婷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文论文领域

王文婷(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当前国内涌现出较多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但是定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检索”,以“网络信息行为”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到322篇文献,剔除不符合研究主题或者重复的文献,共得到310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Ucinet、Cite Space、SPSS和Excel等软件,对国内网络用户信息行为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展现网络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2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2.1 时间分布

发文量的年代分布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相关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根据论文的年代分布可看出,网络信息行为在2001-2006年为起步阶段,该阶段发文较少,论文呈低速增长阶段,该阶段发文量为26篇(占总8.39%)。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急剧上升,据调查数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由4000万增长到1.37亿,网络逐渐成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查询、采集、处理、生产、使用、传播信息,因此这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也相应增加;在2007-2017年,文献呈快速增长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在这一阶段,发文量总计284篇(占总91.61%),其中2014年达到发文量的最高峰,共计38篇。这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社会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2.2 作者合作

对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据统计(表1),该领域研究者共469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59人,占作者总数的33.90%。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汪传雷7篇,邓胜利6篇,邓小昭5篇,李贵成、吴丹各4篇,高产作者的数量可以根据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出。根据普赖斯定律,M = 0. 749( Nmax ) 1/2,M为论文篇数,Nmax 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其中发表网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论文最多的是汪传雷,发表论文7篇,代入公式M取整为2,即发表2篇以上的为高产作者,共59人。

表1 网络信息行为的部分高产研究者(发文量≥4)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表2 作者合作情况分布

利用SATI对作者进行字段抽取、频次统计,对作者进行字段抽取,构建作者共现矩阵,保存为Excel表格,将Excel表格导入到 Ucient 软件绘制作者共现网络,并对作者的中心性进行分析,同时用Excel软件对作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见图2、表2和表3。从图2和表2可以看出,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说明学者之间的联系比较分散、不紧密,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团体,研究队伍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单独研究、2人合作的论文数量较多,多人合作的论文数量较少,说明该领域缺乏领军人物及核心作者群,未来应加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作者中心性测度可以看出,张晋朝、查先进、严亚兰等人的程度中心度较高,说明他们在学术团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李晶、汪传雷、邓小昭等人的中间中心度较高,反映他们在科研团队中的重要程度及较高的信息控制程度。

表3 作者中心性测度

2.3 机构分布

对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某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信息行为领域发文机构的合作网络如图3所示。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机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8篇),其次为安徽大学(5篇)、北京理工大学(2篇)、武汉科技大学(2篇)、中山大学(2篇),这4个机构发文量≥2篇,只有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少量机构之间存在合作,机构之间联系比较分散,缺乏合作交流。总体来说,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薄弱,学术团体间合作不多且较为分散,缺乏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

图3 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机构

2.4 高被引论文

对某一领域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对于其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1-2018年网络信息行为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论文如表4所示。

这10篇论文总被引716次,占被引总数的29.82%,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被引频次前三名的论文发表时间较早,包括对网络信息行为内涵、特征、类型、影响因素等理论问题的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表4 网络信息行为领域被引频次前10论文

2.5 期刊分布

对某一领域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和发文质量。研究核心期刊中高水平、有影响力的论文的分布情况,可以更好的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层次。如表5所示,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载文量在7篇及以上,共120篇,占总发文量的38.71%。其中,《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各有1篇文献被引频次位于该领域前10位,说明核心期刊在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前沿热点。

表5 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期刊分布

2.6 研究热点分布

关键词最能够反映文章核心内容,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SPSS的多维刻度分析功能做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来确定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先利用Excel中的VB编程将共现矩阵转换为相似矩阵,然后将相似矩阵的每个数值减1转化为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表6),然后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图4)。根据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可以将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分为四类:网络信息行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具体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网络信息行为模型的建立、对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

表6 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图4 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图

第一是网络信息行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包括对网络信息行为的内涵、特点、类型、影响因素、模式、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代表关键词有:用户行为、影响因素、信息需求等。文献[1-3]对网络信息行为的涵义、特点、类型和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为:不同学者对网络信息行为的内涵界定不同,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是网络用户有意为之的主体性信息活动;网络信息行为具备社会性、随机性、选择性、复杂性、差异性、目的性、经济性、积累性、易用性、习惯性等特征;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类型有:信息需要行为、信息查询行为、信息浏览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交互行为等;影响因素为用户的主体因素(信息需求和信息动机、信息意识、认知能力等)、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信息、网络设施、网络工具等)等方面。对网络信息行为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邓小昭[4]对用户信息搜寻模式进行探讨。目前较多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文献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少数学者采用其他研究方法,如李晓丽等人[5]、宋敬[6]分别用视线跟踪法、日志分析法对网络信息行为进行研究。从不同学科理论角度对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新趋势。王艳[7]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行为理论、消费社会学等理论对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定义、构成要素、类型、特点、影响因素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乔欢[8]等人采用传播学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结合网络信息行为案例,对网络环境中的从众行为进行分析,探索网络信息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是对具体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代表关键词有:信息搜寻行为、信息行为模型、信息搜寻、模型等。传统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集中在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浏览、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交流等方面,李书宁[9]对网络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规律、信息交流行为规律进行研究;曹双喜等人[3]对两个主要的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浏览行为进行探讨。满园芳[10]、郑重[11]、郎玉林[12]三位研究学者分别对成教大学生、大学生和农村网络用户等信息主体的信息使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的社会化、群体化趋势,社会网络视域下的用户协同信息行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张莉[13]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对豆瓣用户协同信息行为进行分析,构建协同信息行为和信息交互模型,进而揭示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对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进行预测。

第三是建立网络信息行为模型。建立网络信息行为模型是网络信息行为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魏力更[14]对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信息行为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路径。任立肖等人[15]通过对国外7个信息模型的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构建网络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过程模型。万琳[16]在对几个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网络用户信息查询模型。余肖生等人[17]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个性化推荐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此模型的准确率、稳定性和推荐效率有一定的优势。付少雄等人[18]在信息采纳模型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的转化模型,并对转化因素和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表7 网络信息行为研究高频关键词和突发词

第四是对大学生、科研工作者、青少年、教师等具备较强信息能力的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研究。代表关键词有:高校、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教师等。沙勇忠等人[19]通过对Web日志文件进行分析,提取科研人员的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熊太纯等人[20]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科研信息需求的特点、影响因素,并指出信息服务机构应创建新的服务模式。

图5 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关键词时区视图

2.7 研究趋势

关键词时区视图可以看出某一领域的研究趋势,突发词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潜在热点和研究前沿。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TimeZone”,得到网络信息行为关键词的时区视图(图5),并选择”Export”中的”network summary table”得到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及突发词信息,整理可得表7。

从图5可以看出,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从信息需求、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影响因素等关键词的时间分布可以体现;研究对象不断细化,从图书馆、大学生、虚拟社区、高校图书馆等词的时空分布可以体现;研究方法不断增多,定量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深度不断拓展。从表7可以看出,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突发词有网络环境、用户研究、网络,中心性较高的节点有 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网络信息行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等。中心性越高,说明这些节点在关键词时区视图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是学者们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重要体现。

3 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法等对2001-2018年网络信息行为期刊文献的年代分布、高产作者、来源期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简要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当前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受到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对象不够细化、定量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研究多重视一般性问题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应重视加强学术的合作和交流、研究内容的深入、方法工具的多样化等问题,为网络信息行为领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文论文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