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管道深基坑单侧降水计算方法的探索

2018-12-26李存亚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7期
关键词:管井渗透系数标高

李存亚

(江苏美华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225500)

1 工程概况

广州路南延工程为姜堰经济开发区内规划的南北向城市主干路之一,本项目北起陈庄路,南止于新G328国道,全长为2.707km(包括沿线桥梁)。路线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路线终点、老通扬运河航道水位。本次实施路基、桥梁、排水工程,根据规划方案要求,本次实施半幅工程量。合同编号为GZLNY-SG标。

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本次实施半幅工程量。标准段路基宽20m,其各部分组成为6.25m绿化带+3.5m硬路肩+7m行车道+3.25m中间带,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技术指标按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由于按半幅施工,全线雨水管、污水管各计一道,位于道路绿化带下,雨水管道埋深较浅。污水管道距道路中心线16.75m处,管径为DN400-DN800,其中DN800钢筋混凝土二级污水管(承插口)约1517m,由于有设计纵坡,污水管道埋深5.23~5.9m,各种型号的污水检查井97座。

2 地质情况

根据现场钻探、室内土试验资料及静力触探分析,拟建工程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9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表土:褐灰色,上部含植物根茎,下部以粘性土为主,该层层底标高一般3.96~4.07m,层厚一般0.90~1.00m;河道中心部位水深约3.20~3.50m,河底臭淤泥厚约0.10~0.20m。该层土欠均质,结构松散,低强度。

(2)粉土:黄褐色~浅灰色,湿~很湿,中密,含铁锰氧化物及浸染物,具水平微层理。摇振反应中等,土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底标高1.47~1.96m,厚度2.00~2.60m。该层土河道部位大部缺失,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

(3)粉砂:灰~青灰色,饱和,中密,单粒结构,以石英、长石、云母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粘粒含量为1.4~2.2%,颗粒均匀,级配不良。层底标高-3.04~-2.83m,厚度4.30~5.00m。该层土场区均有分布,较稳定,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

(4)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水平层理,含铁锰斑渍,粘粒集合体呈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有光泽,中等高干强度及韧性。层底标高-9.14~-8.23m,厚度5.40~6.10m。该层土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5)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灰黄,饱水,软塑~可塑,局部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及韧性;夹层粉土呈稍密状态,水平微层理。该层土欠均质,两者厚度比约5:1。层底标高-12.64~-12.33m,厚度3.50~4.10m。该层土场区普遍分布,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6)粉土:灰黄色~浅灰色,湿~很湿,中密,含云母碎片,具水平微层理。摇振反应迅速,土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底标高-15.34~-15.13m,厚度2.70~2.80m。该层土全场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地基土。

7层以下略,施工期间地下水埋深约2.0m。

3 初步设想

由于表土中含腐植物较多,稳定性差,层厚仅1.05m左右,所以将表土整体揭除,这样既能方便施工,又能降低基坑总体深度,边坡更稳定安全。因为全线距离较长,基坑呈长条状,周边水系发达,基坑开挖前需降水一星期左右,故计划采用管井降水方案,为方便施工,沿施工段面单侧(路基外侧)布置管井。

因降水范围内底层为粉质粘土,透水性差,水平渗透系数为0.05m/d,故本基坑降水为潜水完整井。

施工计划每次开挖长度最长不超过100m,基坑底宽度考虑可操作性,采用3m底宽,计划采用二级放坡开挖,先将表层填土1.05m挖除,则最大基坑深度4.85m,考虑过滤器长度,则基坑降水深度Sw=5.43m,含水层厚度取最大H=6.05m。由于现场条件限制,降水井沿基坑一侧布置,管井间距计划为10m。

图1 管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表1 水文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情况和现场实测数据,平均渗透系数取k=2.52m/d。

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现场管井降水断面布置示意图如下,该地层为均质潜水含水层按照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公式7.3.7-1进行计算降水影响半径。

图2 基坑降水示意图

Sw=5.43m,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第7.3.7条。

因现场条件限制,降水井仅一侧排列,故r0取6.3m。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2.52m/d);

H为含水层厚度(6.05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42.4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6.3m);

Sd为基坑水位降深(4.85+0.5-0.95=4.4m)。

Sd=(D-dw)+S

D为基坑开挖深度(4.85m);

d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0.95m);

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0.5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131.2m3。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slk1/3=120×3.1416×0.085×1×2.521/3=43.61m3/d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s为过滤器半径(0.085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1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2.52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2个。

图3

如图3所示,距两个井管8.04m处降水深度能代表基坑内地下水位深度,因此计算该点降水深度,如能满足设计降水深度4.4m,即可。

(3)基坑在管井对侧边缘(距管井中心距离6.3m处)水位降深计算:

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4 施工效果

该项目污水管道在2018年10~11月之间施工,实际地下水位与设计相符,在管井连续降水大约7d左右进行基坑开挖,当开挖至基坑底时,发现基坑边坡有少量渗水现象,造成下级边坡有少量滑塌的现象,经继续降水效果不佳,其实际降水深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后来采取局部设置井点降水进行补救。

分析其成因,我方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一般假定均采用封闭基坑,所提供的计算公式,均为管井在基坑周围布置闭合状,按干扰群井为基础的计算。对于单侧降水计算没有现成计算公式,而项目现场采用了单侧管井,无法形成闭合效果,所以其计算公式有所偏差。

(2)土层地质不均匀,其渗透系数需要现场实测,经取三个单井抽水试验,其单井实际出水量为36.9m3/d、38.5m3/d和42.1m3/d。

(3)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中,对于条状基坑,潜水完整井按公式6.5.2-5进行计算。

其降水深度与现场相近。

5 结论

因试验数据不完善,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先打几口试验井,进行渗透系数测定。另外,对于条状基坑尽量采用《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进行计算。以上浅见仅为个人意见,供同行们进行参考。

猜你喜欢

管井渗透系数标高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堡镇港北等四座水闸外移工程基坑降排水方案设计与优化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管井降水常见问题分析
Revit中自动生成标高线的开发技术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地学统计学方法在辽河平原河谷渗透系数空间变化特性中的应用研究
排渗管井在尾矿库中的应用
多孔材料水渗透系数预测的随机行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