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在跨海大桥工程中应用探讨
2018-12-26张成
张 成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交通建设的发展,我国大型工程越来越多,桩基础的应用量随之增大。现行规范规定必须做一定数量的桩基载荷试验,以确定结构的安全度并为设计提供依据。目前传统的静载试验方法主要有堆载法与锚桩法,但该两种方法在水上工程中实施难度极大,且安全风险极高。因此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技术应运而生,美国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的研究,近几年欧洲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广泛使用该法,被称为桩基测试技术革命。下文将通过自平衡承载力测试在跨海大桥工程的实践案例,在自平衡法的测试机理、试验过程及测试成果等方面阐述分析。
2 工程案例概况
该项目属于跨海大桥,地质条件复杂,跨海段试桩地层分布主要为上部多以淤泥、淤泥质粘土为主,桩身中下部土层为粉质黏土夹杂部分粉砂层为主,桩端持力层为粉砂层。为验证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测定桩基沉降和变形,验证成孔工艺,评估成桩质量,选取2根试桩进行桩自平衡法基静载试验,试桩主要参数如表1。
表1 试验桩参数表
3 自平衡法测试
3.1 测试原理
自平衡法的检测原理是将一种加载装置-自平衡荷载箱,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和钢筋笼一起埋入桩身内,将加载箱的加压管以及所需的其他测试装置从桩体引到地面,然后灌注成桩。由加压泵在地面向荷载箱加压加载,荷载箱产生上下两个方向的力,并传递到桩身。由于桩体自成反力,我们将得到相当于两个静载试验的数据:荷载箱以上部分,我们获得反向加载时上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系列参数;荷载箱以下部分,获得正向加载时下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参数。通过对加载力与这些参数之间关系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获得桩基承载力等相关数据。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为设计提供数据依据,也可用于工程桩承载力的验证。
与传统的静载试验方法(堆载法和锚桩法)相比,自平衡法具有以下特点:
(1)省力: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十分简单、方便、安全。
(2)省时:土体稳定即可测试,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大大节省试验(检测)时间。
(3)不受场地条件和加载吨位限制:每桩只需一台高压泵、一套位移测读仪器、一根基准梁,检测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任何场地(基坑、山上、地下、水中)都可。
3.2 主要加载设备
试桩采用组合式荷载箱,本次2根试桩均采用双荷载箱加载,直径和加载面积的设计,充分兼顾加载液压的中低压力和桩体试验后的高承载能力。荷载箱通过内置的特殊增压技术设计,以很低的油压压强,产生很大的加载力,从而能够极大地降低加载系统的故障率。
3.3 现场测试
试验场地位于海边,为尽量减少风力、降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现场必需搭设防风账篷,确保测试仪器、无线传感器、精密位移传感器等设备检测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试验现场需配备静载试验过程需要配备220V、380V的电源箱,并持续供电,静载试验夜间测试连续进行,现场应配备照明设备。基准梁搭设应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图1 防风账篷、基准梁加设
4 试桩后注浆施工
试验桩在首次加载完成后,进行桩端注浆,通过预埋声测管进行注浆作业,采用智能压浆设备,智能压浆设备主要由上料机,制浆台车,压浆台车等三部分组成,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如图2。
图5示,与CON组相比,OPC组、IGF-1组和OPC+IGF-1组LC3-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2±0.31、1.02±0.20和5.73±0.11,F值分别为5 083.113、524.294和583.542,均P<0.001,OPC与IGF-1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有拮抗效应;p6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2、1.03±0.02和0.87±0.01,F值分别为1017.038、257.225和162.558,均P<0.001,OPC与IGF-1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有拮抗效应。说明OPC通过抑制 PI3K/AKT 信号通路诱导TU686细胞发生自噬。
图2 压浆系统示意图
在压浆机出浆口设置专用传感器实时检测压浆管道压力与浆液流速。实时反馈给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判断,测控系统根据主机指令进行压浆调整,保证管道回路在规范要求的浆液质量、压力大小、稳压时间等重要指标约束下完成压浆过程。
图3 压浆工艺流程图(U管法)
后注浆施工主要要点:
(1)待试桩完成首次自平衡加载试验后可进行单个墩桩底压浆。
(2)压浆作业人员将自来水管、水泥罐、上料机、制浆台车、压浆台车连接好。
(3)对除压浆管外的压浆设备及管路系统进行耐压试验。试压操作时,要分级缓慢升压,试压压力宜达到注浆控制压力的1.5倍,停泵稳压后方可进行检查。并认真检查压浆泵、搅拌机等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检查各管路是否畅通。
(5)根据注浆量跟浆液配合比,计算水泥、水和外加剂用量,浆液拌制好后现场取样测试浆液性能指标,确保其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并现场提取浆液按规定做试块。
(6)浆液洗管:接管工人打开U1管出浆口阀门,先排出回路管内开塞时存有的清水,当出浆口流出的浆液浓度与进浆口浆液浓度基本相同时,关停压浆泵,关闭出浆口阀门。
(7)现场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开始压浆并计量压浆量,压浆采用单一回路单独压浆。
5 试验过程简述
试桩32-2#(注浆前):加载下荷载箱,加载到第5级荷载3000kN时,向下位移突然增大,Q-S曲线呈现陡变现象,本级下位移量是前一级下位移量的10.9倍,下位移39.13mm,且油压维持困难,开始卸载,取第4级荷载2400kN为注浆前下段极限加载值。开始加载上荷载箱,封住下荷载箱油管,在加载到第11级荷载10450kN时,下位移已达60.14mm,位移持续走动,无收敛迹象,且油压维持困难,考虑到注浆后试验故决定终止加载,此时向下最大平均位移量为60.14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58.25mm;向上最大平均位移量为4.49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2.23mm。
试桩32-2#(注浆后):加载下荷载箱,加载到第10级荷载6000kN时,位移呈缓变走势,因已达预估的最大加载值,决定终止加载,取当前荷载6000kN为注浆后下段极限加载值。开始加载上荷载箱,加载到第10级荷载11000kN时,位移曲线呈缓变形,已达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决定终止加载,取当前荷载11000kN为注浆后上荷载箱上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此时向下最大平均位移量为21.18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13.23mm;向上最大平均位移量为1.53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0.26mm。
试桩41-2#(注浆前):加载下荷载箱,加载到第5级荷载2500kN时,位移持续增大,考虑到注浆后试验故决定终止加载,取当前荷载2500kN为注浆前下段极限加载值。开始加载上荷载箱,封住下荷载箱油管,对下荷载箱保压,加载到第17级荷载9900kN时,向下平均位移累计已达57.62mm。且本级向下位移增大明显,S-logt曲线尾端呈现明显拐点,取第17级荷载9900kN为注浆前上段极限加载值。此时向下最大平均位移量为57.62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52.79mm;向上最大平均位移量为9.99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5.57mm。
试桩41-2#(注浆后):加载下荷载箱,加载到第10级荷载5000kN时,上下位移走动相对都较平稳,位移呈缓变走势,已达预估的最大加载值,终止加载,取当前荷载5000kN为注浆后下段极限加载值。开始加载上荷载箱,加载到第10级荷载10500kN时,上下位移变化都较小,位移曲线呈缓变形,已达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决定终止加载,取当前荷载10500kN为注浆后上荷载箱上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此时向下最大平均位移量为15.48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9.22mm;向上最大平均位移量为6.66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4.08mm。
6 试验成果
通过对2根试桩注浆前后的加载试验,首先加载下荷载箱得到最下段桩身承载力,后加载上荷载箱得到中段桩身承载力,对下荷载箱进行保压,继续加载至得到上段桩身承载力,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成果表
试桩32-2#注浆前承载力试验结果为18490kN,注浆后承载力为20178kN;试桩41-2#注浆前承载力试验结果为17460kN,注浆后承载力为20810kN。
图4 32-2#荷载沉降曲线图
图5 41-2#荷载沉降曲线图
7 结语
通过本项目两根试桩加载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所采用的注浆工艺能够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注浆后的承载力较注浆前有明显的提高;
(2)桩端注浆效果明显,注浆后的桩身沉降明显收敛。
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在跨江、跨海大桥等水上桩基的承载力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较传统的堆载法安全风险低,技术规范逐步完善,随着我国交通建设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