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家大院之莲花图案建筑装饰元素探析

2018-12-26李文贞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7期
关键词:周家大院莲花

李文贞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院落,是中国古建筑极为常见的空间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更是家族文化的完美体现形式。坐落于永州的周家大院亦是院落文化的象征,是湖南保存完好的古院落建筑群之一,为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提供了不少资料。

周家大院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逐步发展成一个占地面积约百余亩的大型古建筑群落。该建筑群落前临进贤二水,背依锯岭,坐南朝北,是周敦颐后人于湖南省内的聚居之所。众所皆知,周敦颐先生爱莲之高洁,并引以为自喻。而鲜为人知的是,身为周敦颐后人的周家大院的营造者在对居住院落的建设中大量的使用了莲花形态的建筑装饰元素。

1 周家大院中莲花的图案形态

周家大院中建筑装饰的莲花形态从花的生长周期来说,无外乎全开、半开、含苞这几种形态。

1.1 全开形态的莲花

全开形态的莲花图案伴随着木质建筑部件的出现,历经岁月的洗礼,显得看上去有些斑驳与沧桑,其中,些许是整株形态的出现,盛放的花瓣搭配中通外直的身姿,远远望去遗世而独立,无愧于先人之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中,还有些许是以单一花朵的形态程现。

1.2 半开形态的莲花

半开形态的莲花图案伴随着木质建筑部件出现时,花的开放程度常是最靠外的两片花瓣的花尖与花柄最中心的位置呈现90~120°的夹角。

1.3 含苞形态的莲花

而含苞形态的莲花图案伴随着木质建筑部件出现时,往往有些许荷叶的陪伴,半卷或舒展开来的荷叶中一支含苞的花朵缓缓升起,宛若伊人在水一方。

此外,周家大院中还有许些极富趣味的莲花图案建筑装饰,需要游人以俯视的视角去观察与感受。

2 周家大院中莲花图案的出现形式

综观周家大院中的莲花图案建筑装饰元素,其出现形式大多可概括为三种。

2.1 莲花与窗的装饰

窗是连接建筑空间内外的重要途径,亦是传统民居对“通透”特征的重要表达方式。综观周家大院,则可常于窗棂的建筑装饰上发现或简洁或精美的莲花图案。所谓窗棂,亦可称之为窗格,其通过工匠的精雕细琢所表现出图案纹样,表达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高超技艺。而于周家大院窗棂上出现的莲花图案,则常是以全开以及半开的形态出现。[1]例如,在周家大院最大的院落子岩府的营造上,仍保存了许多全开形态或者是半开形态的莲花图案,这些图案以单一的姿态以浮雕的形式见证了子岩府上百年的历史兴衰。这些单一的姿态的莲花图案多是重瓣的莲花,匠人们对其花瓣的雕刻中,多突出的表现单个花瓣上2~3个花尖部位的存在。

图1 子岩府的莲花窗棂

2.2 莲花与门的装饰

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住宅门户入口的营造与装饰,将其视之为户主的颜面,且其对庐舍民居的规模、等级、档次、品味等具有重要作用,故自古就有“七分门楼三分厅堂”之说。

综观周家大院,可于门前的箱式石门墩发现精美的莲花图案。石门礅亦称门枕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往往被放置于门的底部,对门起支撑的作用。而出现在周家大院石门墩上的莲花装饰常仿若一副画卷,它有着完整的构图。例如,在周家大院四大家族院子的营造上,仍完整保存了一块刻有莲花装饰的石门墩。它以方箱的形态寓意着书香门第,它以姿态万千的莲花图案表达着对连连笈第美好愿望。其构成方式为线面相结合,含苞或是盛放的花朵构成面,多层面的展开,且每一个花朵都富有自己独有的美丽,形成的变化使之趣味十足。而线的运用则体现出一种生命活力,莲花的花茎以不蔓不枝的曲线,彰显了莲在成长过程中散发的青春色彩,同时连接了画面各处,使之形成一副完整的画卷。

且在游览途中,还常于周家大院门的重要建筑装饰部件——门簪上发现精美的莲花图案。门簪,对门的贡献在于连接了上槛与连楹,由于其功能与古代女子发饰中发簪的功能相似,故称之为门簪。[2]出现于周家大院门簪之上的莲花图案,通常以独立的花朵形式出现。例如,子岩府中二进院落的牌匾之旁还保存着莲花图案的的门簪。门簪之上,单瓣莲花的花瓣以围合之势包裹着娇嫩的蜂窝状的花蕊,加之匠人们高超的浮雕技艺,莲花便以栩栩如生的姿态陪伴着尚书府的牌匾,仿若时刻告知着后人们,谨记濂溪家风。

2.3 莲花与撑拱的装饰

撑拱,是古建筑中用于支撑屋顶出檐的撑木,由于撑木的这种功能与斗拱相似,所以被称之为“撑拱”。[3]综观周家大院,技艺最为精湛可数老院子中三进院落里莲花装饰的撑拱。莲的形态与撑拱融合出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撑拱近3/4的空间用于表达花茎与荷叶,加之撑拱的功能,总体呈现弧形的姿态,而剩下的部位则演绎着莲花含苞待放的美丽。但令人扼腕的是,纵观周家大院,为此处留一矣。

图2 四大家族院的莲花图案的石门墩

图3 子岩府的莲花门簪

此外,一些柱础、垂柱以及卵石铺就的地面上,也分布着姿态万千的莲花图案的建筑装饰部件。

3 周家大院中莲花图案的文化寓意

莲花图案在周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中的盛行,还与其家族文化、宗教信仰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有着诸多关联。

3.1 莲花图案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家族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文化回归的期待,对历史智慧的挖掘和重建。每个家庭的家风来自他们家族最精粹、最优秀部分的积累和沉淀,而无数个家风又组成我们的社风和国风,可以说,好的家风小到家庭大至国家的幸福。

莲花在周家大院聚居者的家族文化中,亦是一种表达对祖辈先贤怀念之情的方式。自先生作《爱莲说》一文以来,莲之形象一直是世人缅怀先生的具体实践。淳熙六年江西庐山,南宋理学家朱熹,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作诗道:花开十里不寻常。在湖南衡阳,爱莲堂从古至今一直是周氏族人缅怀与祭祀周敦颐重要场所。聚居于永州周家大院的周氏族人,多是先生第23世孙周德埴的后裔,步入其间,可见独具特色的莲之形象以不同姿态穿梭时空联系古今,如子岩府中二进院落的对联,又如大多是莲花图案的窗棂,再如各大院落的门、窗等建筑部件中多次出现的莲花图案,无疑表达历史的音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传递着周氏后人对先贤的怀恋之情。

3.2 莲花图案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趣,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道家,奉老子为教祖以及最高天神,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4]

莲花在当地的宗教文化中,则是充担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当地的传说中,道教“八仙”中唯一的女神仙何仙姑即是诞生于此得道于此,当地为祭祀这位何氏女仙便于虎形山下修筑何仙观,久而久之进贤乡被时人称为何仙观,且广为流传。在众多民间传说之中何仙姑的形象往往是手持莲花而出现的,仙姑原名何琼,是当地普通农家女子,然幸得仙人指点而得道成仙,成为八仙之一。有野史传闻八仙过海,七男一女,仙姑为避世嫌便持莲花以自喻,久之莲花便成为仙姑常用的法器。在当地,在许多的古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以莲花为主题的建筑装饰。步入周家大院可发现大多的柱础都装饰着莲瓣纹,更有甚者,比如黑门楼门口的八边形柱础上依次雕刻道教八宝:张果老所持的宝物——鱼鼓,传说此物能占卜人生;吕洞宾所持的宝物——宝剑,传说此物能可镇邪驱魔;韩湘子所持的宝物——笛子,传说此物能使万物滋生;何仙姑所持的宝物——荷花,传说此物能能修身养性;李铁拐所持的宝物——葫芦,传说此物能可救济众生;钟离权所持的宝物——扇子,传说此物能能起死回生;曹国舅所持的宝物——玉板,传说此物可净化环境;蓝采和所持的宝物——花篮,传说此物能广通神明。

3.3 莲花图案与传统文化的植入

传统文化,其实具体说来即使是先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总和。[5]于建筑装饰元素而言,随着历史长河的缓缓流动,传统文化与其早已相互交融。

莲花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更是一种吉祥美好的象征。“莲”与“连”谐音,在莲花图案的象征意义更是变化万千,有:“连年如意”、“一路连科”、“连生贵子”等等。在四大家族院的那块刻有莲花图案的石门墩,以一幅完整的画面展现了一鹭莲荷的姿态,表现的是对出仕的期待;在老院子里,还尚存着一个含苞的莲花图案的垂柱,垂下的纹路清晰且雕工精美的花苞,隐含着的是家族对子孙昌盛的期待。

4 结语

在周家大院的设计之中,莲花图案建筑装饰元素是贯穿周家大院设计始终的一部分,不应或缺。它是数百年来的家族传承给周氏后人的一种深厚的家族底蕴,对周氏后人以及联系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亦是近千年来的宗教信仰给周氏后人的一种的沉淀,支撑起建筑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桥梁。它更是悠悠的岁月之中带给周氏后人的历史与文化,传达着中国多种姿态的传统文化语汇。因此,期待在周家大院的修复工程中这项装饰元素能被深度挖掘,进而对其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周家大院莲花
杵坨
云莲花灯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周家生
周家生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