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区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一年两茬池塘养殖模式试验
2018-12-26孟宪菊黄良港洪子剑
李 华,孟宪菊,黄 卫,黄良港,洪子剑
(1.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6; 2.杭州市径山镇人民政府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
黄颡鱼,别名黄腊丁、黄骨鱼等,为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天然条件下常以水生昆虫、小虾、小鱼等为食物。黄颡鱼肉质细嫩,其肌肉营养丰富,无肌间刺,肉味鲜美,可食比例高,经济价值极高[1]。
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P.fulvidraco♂)继承了父本瓦氏黄颡鱼生长迅速、体型大的优点[2],亦具备母本黄颡鱼肉质鲜嫩、颜色鲜黄的诸多优势,不仅抗病力强,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的双重优势,现已被推广养殖,成为我国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主要新兴黄颡鱼养殖品种之一[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从2017年4月10日开始,到2017年11月15日结束。试验用鱼苗购自湖北黄优源繁育基地。本试验用池塘包括两口塘,分别为1#塘和2#塘,其中1#塘面积为3 201.6 m2,2#塘面积为3 401.7 m2,池深2.5 m,淤泥≤20 cm,池埂不渗水,进排水分离。每个池塘配备2 kW叶轮式增氧机2台。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准备
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清除杂草和过多的淤泥,每667 m2用生石灰50 kg(干塘清塘)。消毒7 d后注入新水0.8~1.0 m,每667 m2施有机肥培水,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按0.5 kW667 m2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
1.2.2 苗种放养
1#塘:第一茬于4月10日放苗,平均规格25 g,放养19.5×104尾/hm2,套750 g规格花鲢300尾/hm2,套600 g规格白鲢225尾/hm2;第二茬于8月5日放苗,平均规格12.5 g,放养27×104尾/hm2,套150 g规格花鲢450尾/hm2,套125 g规格白鲢300尾/hm2。
2#塘:于5月10日放水花苗105×104尾/hm2,花鲢鱼种750尾/hm2,白鲢鱼种600尾/hm2。
放养鱼种规格整齐、体表光洁、活动力强,无粘附物,无伤无病。水花直接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溶液洗浴5 min消毒后,再放入池塘。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和政治本色,更是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清廉本色的意志体现。回顾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的奋斗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就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等等。
2 养殖管理
2.1 投喂管理
2.1.1 料台设置
在距离下风口约三分之一处,搭建饲料台1个,料台四周设立围网,以竹竿固定,料台近圆形。饲料投入料台中。
2.1.2 饲料品种
试验全程投喂湖州海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皇三号”专用料(杂交黄颡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
2.1.3 驯食
鱼种入池2 d充分适应新的环境后,开始投饲驯食,黄颡鱼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将其驯化到料台位置,养成定点摄食的良好习惯。
2.1.4 投喂率
日投喂两次,分别为07∶00和18∶00,两餐投喂比例为4∶6,日投饵率为1.5%~3.0%,可视实际情况调整。
2.1.5 饲料粒径
水花下塘投喂粉料7 d后,改投0号料,一直用到鱼苗长到10 g规格,10 g至50 g规格用1号料,50 g至200 g规格用2号料。
2.2 水质管理
黄颡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在1~38℃水温条件下可存活,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控制在3 mg/L以上,pH值为7.4~8.6,氨氮小于0.2 mg/L,亚硝酸氮小于0.1 mg/L。保持水深在1.5~1.8 m,夏季高温期,适当加水。每15~20 d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水,用量75~150 kg/hm3,用于调节池水pH值。每月进行2~3次调水改底。改底每667 m2用过硫酸氢钾160 g,同时用粒粒氧100 g,减轻底泥氧债,从而增加水体溶解氧。在大雨到来之前,泼洒应激灵,缓解应激反应。
2.3 养成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有无浮头现象,检查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当酷暑季节或天气突变时,增加夜间巡塘次数。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杂草和料台上的残饵杂物,以免污染水质和影响黄颡鱼的摄食活动。做好养殖日志的记录。
2.4 疾病预防
试验期间主要预防黄颡鱼的车轮虫病、红头病和代谢障碍综合症等。除做好水质、底质管理工作外,每667 m2每半月定期使用克孢素(百部贯众散)(500 g)和克菌素(青莲散)(200 g),将其用开水闷泡一晚之后化水泼洒全塘;每隔20 d,在饲料中按0.6%添加Vc、按0.5%添加三黄粉,加适量水混合后均匀拌到饲料上,用水量以拌药后饲料不粘为准,连续投喂3 d。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养殖鱼种放养、收获与生长分析
从表1可见,1#塘分为两茬模式养殖杂交黄颡鱼,放养苗种规格分别为平均每尾25.0 g和12.5 g,商品鱼规格分别达到每尾151 g和137 g,高于一年一茬的放养水花苗种模式的118 g。1#塘的单位面积产量为63 135 kg/hm2,远高于2#塘的32 812.5 kg/hm2。1#塘的苗种成活率远高于2#塘水花苗种,并且放养苗种规格越大,收获商品鱼的周期越短,规格越大。使用杂交黄颡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在良好的水质和病害管理情况下,一年两茬模式能够获得63 135 kg/hm2的产量。
表1 两种模式养殖杂交黄颡鱼养殖密度与生长分析
3.2 养殖饲料效率分析
从表2可见,使用相同的膨化配合饲料,饲料效率和单位饲料成本有较大差异。一年两茬鱼饲料成本为10.96元/kg,高于一年一茬的10.22元/kg。单位产量饲料成本的差异由饵料系数决定。有黄颡鱼池塘养殖案例表明,黄颡鱼放苗规格对料比有一定的影响,规格小,系数较低[4]。
表2 两种模式养殖杂交黄颡鱼饲料效率分析
续表2
3.3 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可见,两口池塘单位面积养殖利润分别是436 200元/hm2和237 810元/hm2,1#塘显著高于2#塘。1#塘两茬放养鱼种规格大,密度相对较低,养成商品鱼规格大,加之有一次年中出鱼价格较高,养殖周期缩短,降低了养殖风险和减少了人工费等费用,因而一年两茬养殖效益好于一年一茬从水花鱼种养殖。但是因为大规格鱼种的价格较高,饲料系数也相对较高,导致1#塘鱼种投入成本和斤鱼饲料成本较高,致使产出投入比和收益率低于2#塘,但在大规格苗种价格较低、水花苗种价格高时,差距会缩小;此外,由于一年两茬会在鱼价相对较高的高温期出鱼,因此好的鱼价也会进一步提高收益率。
表3 两种模式养殖杂交黄颡鱼投入产出分析
4 结论
黄颡鱼养殖重点是要做好苗种选择、池塘准备及水质管理等工作。苗种选择要求品种纯、色彩均匀、活力好、无明显外伤,大规格苗种下塘前应做好鱼体消毒。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13 340 hm2以下为宜,消毒后先加水0.8~1.0 m,这不仅易于培藻,也有利于水温提升。日常管理要根据不同水温做好相应的肥水、改底、杀虫、内服等工作,防止病害发生。
本试验表明,在保证鱼苗来源的前提下,一年两茬养殖模式通过放养较大规格鱼种,不仅提高了苗种成活率和出鱼规格,也能获取更高的出鱼价格,缩短资金的回笼周期;同时能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还可以根据鱼价更灵活地选择出鱼上市时间。本试验中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获得436 200元/hm2的效益,比一年一茬养殖模式高了将近198 390元/hm2;但是,因为苗种价格较贵,其产出投入比和收益率低于一年一茬养殖模式,但由于一年出两次鱼,因此其不仅可以获取高温季节的高鱼价,还可以加快资金的回笼。本试验杂交黄颡鱼品种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试验表明其生长性能不仅优于全雄黄颡鱼群体[5],也优于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鳞♂的杂交后代[6]。本试验研究的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为浙北地区黄颡鱼养殖生产提供借鉴。
综合而言,一年两茬养殖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亩效益,还可以一年出两批鱼,从而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在浙北地区推广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