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俊明:港商在汉三十年

2018-12-26支点肖丽琼实习生祝融高素

支点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脏病武汉医疗

《支点》记者 肖丽琼 实习生 祝融、高素

汉港大厦、亚洲大酒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这些曾经的武汉地标都出自谢俊明之手。

谢俊明说,来武汉三十余载,做了三件事。

不久前,武汉亚心总医院在沌口开业迎诊,这被他认定为自己从商生涯的第四件事。

谢俊明,武汉亚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从香港来汉投资,获誉首批扎根武汉的港商。汉港大厦、亚洲大酒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武汉地标都出自谢俊明之手。

在谢俊明位于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办公室里,支点财经记者聆听他与武汉的故事。讲述者虽从容淡定,倾听者却体会到了鏖战商场的惊心动魄。

“豪掷”30万结缘武汉

谢俊明的身上兼具多种地域性格和气质。

纯正的北方口音、清晰的逻辑、冷静的分析、爽朗的谈吐,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成长史:祖籍梅县、天津出生、香港成长、武汉创业。

上世纪70年代,谢俊明的父亲举家从天津辗转到香港。在香港完成学业后,谢俊明进入社会工作。起初做的是五金工作和进出口贸易,在卖了一段时间的东南亚水果后,他将目光放在了建筑装饰材料上。

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不久,内地的广告霓虹灯、地板、墙纸、地板胶等需求量极大。谢俊明从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进口这些产品,先运到香港,再从深圳或广州进入内地。

当时,谢俊明就在广州的东方宾馆包了客房设立办事处,承接南来北往的生意。

谢俊明回忆,有位客户是武汉人,来自一家国企房地产公司。这家公司有个多种经营部,主要业务是房屋装修。之前这位客户一直在别处采购,后来知道真正的批发商是在东方宾馆,便直接找了过来。

这次合作非常愉快,两人成了朋友,对方还邀请谢俊明到武汉来看一看。

1985年,谢俊明乘坐的飞机在武汉南湖机场降落,他第一次踏足这块火热的土地。彼时的谢俊明绝没想到,接下来的行程对他的从商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原计划是待一天,后来因为买不到返程机票,唯一能买到的火车票也是两天后,归期不得不被迫延后。

谢俊明在朋友的带领下,遍尝武汉名小吃。在老通城饭店,正吃着豆皮,朋友有意无意聊起正筹办的一个鄂港合资企业。这是一家装饰公司,注册资金100多万元。然而,公司注册成功后,港方的资金迟迟没有进来,若继续这样,公司可能面临注销。

朋友开门见山,问谢俊明有没有兴趣。谢俊明说,当时即使是在广东,合资企业都是很少见的,“可做装饰、建材,仿佛为我量身定做一样。”

谢俊明有些动心,但又觉得只做装饰还不够,毕竟他现在的装饰业务已经做得很大了。他提出,如果可以做房地产就更好了,对方表示可以进一步沟通。

当天下午,谢俊明就见到了武汉市外经委、工商局、海关相关负责人。现场,有人提出,如果合作,会不会又出现资金不到位的问题。

实际上,谢俊明这次来武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收钱,共计30万元货款。“如果我不回来了,这30万元你们就没收;如果我回来了,就作为注册资金的一部分。”

那时候,在武汉买一套房还不到2万元,这样的承诺足见谢俊明的决心。后来也便有了“谢俊明到武汉靠30万元起家”的说法。

然而,合作开始后仅3个月,武汉的公司就面临瘫痪。

此时,谢俊明已投入逾200万元。当时武汉的业务并不是他的重点,所以他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他本人更多以香港公司为主业,只是从广州的办事处派了个人过来负责公司筹建。

20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谢俊明被父亲斥责“不靠谱”。作为世代从商家族的长子长孙,这样的结果让谢俊明也觉得颜面扫地。

“既然这事由我引起,那也要由我来解决。”或是机缘使然,当时广州出台相关政策,不允许再以办事处名义做进出口贸易。但若要重新开办一个合资企业,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武汉,谢俊明并不是一时冲动。一位“发小”在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谢俊明问他,怎么看武汉的发展。

朋友让谢俊明打开中国地图,以武汉为中心点,画了几个圆圈。他发现,在1000公里到1500公里这个范围之内,都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谢俊明又想起,几个月前,武汉的相关负责人给他描述的武汉未来场景:武汉要建汉港码头、长江二桥……

“武汉以后肯定是个不得了的地方。”1986年,谢俊明怀着这样的信念,第二次来到武汉。这一次,他决心扎根于此。

武汉亚洲实业集团董事长谢俊明

做生意要顺势而为

汉港大厦,是位于武汉黄石路的一栋高级综合楼,曾是武汉第一个商品房项目。投建之初,吸引众多外商投资方进入。因对项目看好,谢俊明几乎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部分投资者撤资,谢俊明很犹豫。

撤,血本无归;不撤,或有生机。

谢俊明坚持了下来。结果,项目不但没死,还销售火爆,为谢俊明在武汉掘到第一桶金,“这是第一次让我尝到赚了千万元的感受”。

这样的顺势而为,随后贯穿谢俊明在汉的从商生涯。1993年,湖北省第一家四星级酒店——亚洲大酒店,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那时,武汉的酒店稀缺,特别是接纳境外人士入住的酒店。每当有香港朋友来武汉,谢俊明就忙着为他们定江汉饭店、晴川饭店、璇宫饭店。由于客房过于紧俏,客人们都是今天住这个酒店、明天又要被迫搬到另一个酒店。他说,为了能订到客房,他甚至跟每个酒店的前台都成了朋友。

这让他深刻感受到,武汉对于星级酒店的需求有多大。

“很多时候我首先考虑的,就是市场在哪里,需求在哪里,我能做到什么。而不是我想干什么。”谢俊明告诉支点财经记者,作为一个外来人,他能更清楚地看到武汉的未来需要什么。

1993年,亚洲大酒店开业。谢俊明用“万人空巷”形容当时招聘的火爆场景:300个岗位,6000多人应聘,多数都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酒店从开业那天起,就每天爆满,每间房900元的外汇券,还要加15%的服务费,一年的收入达1.2亿元。

这样红火的场景一直持续到1995年,这次大获成功催促着谢俊明开始筹划第二家“亚酒”。

新的酒店选址于当时的“外资企业一条街”,京汉大道单洞路路口,规模6万方,是第一家亚洲大酒店的两倍,规划为五星级酒店。

可是,酒店还在建设过程中,谢俊明就发现了问题。

“市场变化了,需求也变了”,谢俊明告诉支点财经记者,随着武汉的星级酒店越来越多,1996年起,入住率和房价都开始急速往下掉,即使600多元的房价,入住率也不足70%。建设新的酒店,原计划8年能收回投资,如果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医疗界的好友聊天时得知这个情况,向谢俊明建议,将酒店改建成医院。

“我想,改成医院可以啊,但是做什么医院呢?做综合医院,竞争太大,多个综合性大医院就在附近。所以,要做就只能做专科医院,做心脏病医院。”

谢俊明说,“港商谢俊明”要开心脏病医院的消息传出去后,很多人特别是业内人士都说他“发烧”“不清醒”,“不是专家,根本不懂医疗”。

这种指责并不是无端出现的。那时候,全武汉一年做心外科手术不到1000例、支架手术不到2000例。即使全部交由一家医院来做,也不足以维持这家医院运转。有人因此断言,谢俊明开心脏病医院,命运只有两种:3个月关门;被其他医院收购。

“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谢俊明说,让他最终决定开心脏病医院的,是受到两件事触动。

当时,一位好友得了冠心病,要做搭桥手术。他去了武汉、北京的几个大医院,都被告知要排队,3个月以后才能手术。一天,朋友因感冒去医院就诊,突然心脏病发作,手还在口袋里掏药时就不行了。

可是,酒店改医院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尤其还是一家民营医院?

一位亲戚得知谢俊明要开医院的消息,告诉他自己在新加坡工作的那家医院就是酒店改造的。谢俊明慕名而去。这家医院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也是酒店,因为石油危机爆发,老板接受私人医生的建议改成医院。如今,已经发展到七八家分院。

在新加坡,医院总经理又推荐谢俊明去台湾,看看王永庆先生开办的长庚医院,这是当时东南亚最成功的非政府办的医院。在台湾,谢俊明与长庚医院院长长谈了整个下午。对方分析说,“台湾地区医疗界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是大陆医疗界明天会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能在大陆开一家这样的医院的话,一定会成功”。

回到武汉,谢俊明委托专业的调查公司调查中国心脏病医疗的需求。调查结果是,现有医院的治疗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心脏病、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需求。

1999年11月11日,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开业。

自创民营医院管理体制

从医,被谢俊明认定为自己事业的终极目标,并形容这为“命运使然”。

亚洲心脏病医院建院之初,就有堪称“豪华”的专家团队。阜外医院原院长朱晓东、原北大医院心内科专家朱国英教授和原北京协和心脏病影像诊断专家朱杰敏,被誉为“三朱鼎力”专家团,他们各自带着得意门生,在亚心组建了70人左右、堪称当时国内心脏病治疗最顶级的医疗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当时刚从阜外医院退休。为邀请朱晓东院士来武汉,谢俊明前往北京,二人长谈6个小时。朱晓东曾在澳洲、英国做访问学者。他告诉谢俊明,一直想创造一种新的医疗模式,院长只负责三件事,一是医疗团队的建设,二是保障医护质量,三是学术交流、吸收新的技术。其他管理运营全部由行政负责,实现医疗和经营分离。

谢俊明表示,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他认为,做行政和管理层绝对不能干预医疗和护理的任何事情。

医疗方面的正误,也该由专家来判断。专业人干专业事,他将之命名为“董事长领导下的院长总经理责任制。”朱晓东答应了谢俊明的邀约,担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第一任院长至今。谢俊明坦承,时至今日,医疗和护理,在亚心都是绝对是独立的。绝对的权力,百分之百交给医生和护士。

“我是做酒店的,医院和酒店都是服务型行业,在管理上有相似之处:给被服务者提供安全、干净、卫生的服务;注重成本控制。如果酒店和医疗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应该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实际上,谢俊明培养出的一批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后来不少都进入亚心管理层。

描画亚心未来版图

19年来,亚心“躲”过了被预言的两种命运,自主选择了第三种命运。

2011年2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武汉市第七医院被亚心全面托管,并更名为亚心七医院。

如今的亚心医疗团队近600人,护理团队近1000人。年外科手术量排名全国前五,介入手术位列全国前十。

在谢俊明的办公室里,一幅“功德无量”的条幅印证了亚心多年来在医疗救济方面的善举。

迄今为止,亚心已完成约12000例贫困儿童免费手术。一开始的医疗救济,由亚心发起并完全出资。随着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企业家甚至个人都参与其中。

在谢俊明看来,这是医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他说,先心儿童如果治疗及时,绝大多数都能恢复的和正常人一样,他们将来会感恩并回报社会。

谢俊明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他现在把医疗称为“医教”,除了开医院,还要做教学,培养人才,开展研发,采用新的技术。

2015年,谢俊明投资13亿元,在沌口建设24万平方米的武汉亚心沌口医院,这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医院。亚心沌口医院还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城市建筑设计学院,以及法国波尔多大学合作成立多个护士学校、护士护理学院。他向支点财经记者透露,将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一个医学转换平台,做临床的研究。在他看来,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一是基于AI的智能诊断,二是机器人手术让手术变得更简单,三是生物干细胞治疗,而这都是亚心重点关注的领域,并已着手参与其中。

“30多年前,我应该是作为一个外来者去看武汉的。30多年后的今天,我应该是作为一个武汉人,先看外部,再看武汉。”回顾创业历程,他感慨地说,“如果我真的是一个纯粹的武汉人,可能也会有很多顾虑。相反,作为外来者,我没有负担。很多时候,做企业就需要这种敢于直面失败的精神。”

猜你喜欢

心脏病武汉医疗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